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基于多信息融合马尾松苗木质量检测方法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0-04-17 09:46
【摘要】:苗木质量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和活力指标三类。传统的形态学方法、生理学方法费时、费事、有些是有损检测,测量工作繁琐,且评价方法比较单一。近年来,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苗木质量评价形态指标、生理指标方面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和进展,但在快速、无损评价马尾松苗木质量这方面存在空缺。本实验所用苗木取自安徽省滁州市沙河集林业总场长冲林场和贵州省黄平县国有林场一年生马尾松幼苗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传统方法与三维重构、近红外光谱对马尾松形态指标、生理指标的差异,选用三种模型(线性拟合模型、指数拟合模型、多项式拟合模型)对马尾松两种测定方法之间最优拟合模型的选择,为未来荒山造林快速、准确、无损检测马尾松苗木质量打下基础。研究两个种源各指标相关性,了解形态指标、生理指标与活力指标之间关系,为马尾松苗木质量评价寻找方向。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双目立体视觉三维法与人工法测定的两个种源各100株马尾松苗高、地径、根长、Ⅰ级侧根数,进行一一对应。构建线性、指数、多项式三种模型为两种测量方法测定马尾松形态指标筛选最优模型,可知:安徽省种源苗高和贵州省种源苗高、根长,最优拟合模型为线性拟合模型;安徽省种源根长、地径、Ⅰ级侧根数和贵州省种源地径、Ⅰ级侧根数,最优模型为多项式拟合模型。2、近红外光谱法与人工方法测定的两个种源各100株马尾松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含N量,进行一一对应的。构建线性、指数、多项式三种模型为两种测量方法测定马尾松生理指标筛选最优模型,可知:安徽省种源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贵州省种源可溶性糖含量、含N量,最优拟合模型为线性拟合模型;安徽省种源可溶性糖含量、含N量和贵州省种源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最优模型为多项式拟合模型。3、根据安徽种源各指标相关性分析可知,含N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与新根生长点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性,苗高、根长、地径以及Ⅰ级侧根数与新根生长点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根据贵州种源各指标相关分析可知,含水量、叶绿素、含氮量和总糖含量与新根生长点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通苗高、根长、地径以及一级侧根数与新根生长点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
【图文】:

三维图像,图像,彩色信号,试验平台


图2-2 MER-1070-GC 大恒图像Fig.2-2 The Daheng image of MER-1070-GC2. 试验平台设计为获取马尾松苗木的三维图像信息,采用输出彩色信号,分辨率 3840(H)×2748(V凑型工业相机。采用Onsemi CMOS感光芯片,通过GigE数据接口进行图像数据的传输

实验平台,双目立体视觉


图2-3实验平台Fig.2-3 Experiment platform3.双目立体视觉三维测量原理为了能够快速、准确、无损获取苗木形态方面的各个指标,利用双目立体视觉法原马尾松苗木进行三维重构,获得苗木的三维形态图像。双目立体视觉是基于视差,由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791.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娜;程瑞梅;肖文发;刘泽彬;张炜银;;马尾松细根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4年03期

2 翟哲;李伟凯;;基于近红外光谱苗期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无损检测方法[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3 杨启明;;马尾松中幼林抚育经营方法与技术[J];吉林农业;2014年04期

4 李国雷;刘勇;祝燕;蒋乐;史文辉;;国外容器苗质量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12年08期

5 李国雷;刘勇;祝燕;李庆梅;邹尚庆;蒋乐;;国外苗木质量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1年02期

6 李建华;;浅议评价苗木质量的形态指标[J];科学之友;2010年19期

7 李庆波;黄彦文;张广军;张倩暄;李响;吴瑾光;;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植物叶绿素含量无损检测方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年12期

8 李玉莲;张亚楠;王子奕;;评价出圃苗木质量的几个主要指标[J];林业科技;2007年04期

9 徐小丽;佘德凤;;马尾松种子生活力和发芽率的相关性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06年03期

10 向子云;罗锡文;周学成;严小龙;罗良平;赵相胜;;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观测植物根系的实验研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志明;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检测绿茶有效成分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30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630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5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