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两季花期繁殖生态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图文】:
多枝柽柳两季花期繁殖生态学特性的比较研究18花药、花丝干瘪脱落(见图3-1)。图 3-1 多枝柽柳单花四个时期形态特征变化Fig. 3-1. The four flowering phases of a single flower of T. ramosissim3.2.2 柱头形态观察在种群内随机选取4个时期的单花各10朵,分别装入相对应的标有时期标签的瓶子里,分别用50% FAA固定液(福尔马林:冰醋酸:乙醇=5:6:89)固定后带回实验室内。在室内对取回来的单花进行一系列浓度的乙醇脱水(65%-75%-85%-95%-100%),每次脱水15 min。将所有柱头在临界点干燥1 h,之后再进行喷金。花粉粒形态和柱头形态特征用Leo 1430扫描电镜(新疆大学)进行观察。3.2.3 花维度测量分别在春花期和夏花期植株上随机选取完全开放的单花各15朵,在体式解剖镜下分别测量出苞片高度、花冠高度、雌雄蕊长度和花药与柱头的直线距离。3.2.4 访花昆虫及其访花行为观察在天气晴朗的6月6日至6月8日和7月12日至14日,,分别标记多枝柽柳10个已开放的总状花序,观察和记录08:00~21:00来访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访花时间、访花次数及其访花行为
多枝柽柳开花前柱头呈抱合状态(图3-2-A),开花后柱头三裂(图3-2-B),柱头表面为腊质表明(图3-2-C),具有蜜源植物特征。图3-3 多枝柽柳柱头结构的电镜扫描图片。A. 开花前柱头表面结构 B. 开花期柱头表面结构 C. 柱头表面.Fig. 3-3. SEM photomicrographs of the stigma structure of T. ramosissima.A: The stigmatic surface structure before flowering; B: The stigmatic surface structure during floweringperiod; C: The stigmatic surface3.3.3 花维度测量春、夏两季花期间的苞片高度、花冠高度、花冠直径、雌蕊高度和雄蕊长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春花期柱头与花药的距离显著高于夏花期(t=6.739,p=0.003)(表3-2)。表 3-2 多枝柽柳花部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Table 3-2 Statistical analyse of floral quantity characteristics in T. ramosissima in 2016(mean±20,n=20)花期Floweringperiods苞片高度Bractsheight(mm)花冠高度Corollaheight(mm)花冠直径Corolladiameter(mm)雌蕊高度Pistilheight(mm)雄蕊长度Stamenslength(mm)柱头与花药的距离The shortestdistanc(emm)春花期The springflowering period0.75±0.22a1.33±0.20a1.32±0.06a1.38±0.07a2.85±0.19a1.68±0.18a夏花期The summerflowering period0.73±0.15a1.30±0.35a1.17±0.05a1.33±0.09a2.75±0.21a1.36±0.22b注: 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差,不同字母表示的是同一指标在不同花期间存在显著差异。Notes: Data are mean ± SE, different letters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79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方炎;王小庆;陈敏;张志翔;廖声熙;李昆;;金沙江干热河谷滇榄仁开花物候与繁育系统[J];生态学报;2015年21期
2 李巧梅;曾勇;孙钦明;刘彤;韩志全;李勇冠;刘华峰;;决定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短命植物分布的关键因子是5月降水[J];生态学杂志;2014年08期
3 郭春燕;贺晓;高建平;刘果厚;;蒙古莸的开花物候与生殖特征[J];西北植物学报;2012年10期
4 朱金雷;刘志民;;种子传播生物学主要术语和概念[J];生态学杂志;2012年09期
5 康晓珊;潘伯荣;段士民;索菲亚;张永智;师玮;古丽努尔·沙比尔哈孜;;沙拐枣属4种植物同地栽培开花物候与生殖特性比较[J];中国沙漠;2012年05期
6 杨琨;;植物繁育系统中传粉机制的多样性及交配系统研究评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7 任明迅;姜新华;张大勇;;植物繁殖生态学的若干重要问题[J];生物多样性;2012年03期
8 陈敏;刘林德;张莉;王丽娟;;黑河中游和烟台海滨中国柽柳的传粉生态学研究[J];植物学报;2012年03期
9 王玉兵;梁宏伟;莫耐波;覃康平;汤庚国;;珍稀濒危植物瑶山苣苔开花生物学及繁育系统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1年05期
10 严成;魏岩;王磊;;密花柽柳的两季开花结实及其生态意义[J];干旱区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建;蒲公英属植物繁殖生物学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2 李新蓉;沙冬青属植物繁殖生物学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6年
3 王仲礼;黄河三角洲柽柳(Tamarix chinensis)有性生殖过程及其适应性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4 马书荣;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传粉生物学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姗霖;角茴香繁殖生态学特性探究[D];石河子大学;2016年
2 王磊;新疆两种柽柳的两季开花结实特性及生态适应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3 刘茂秀;莫索湾地区梭梭群落生态学特性初步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41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641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