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林木竞争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8 19:13
【摘要】: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以寒温带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已设置的一公顷固定样地,探讨林木个体和林分竞争因子研究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种内种间竞争强度和林木竞争状况,揭示兴安落叶松的竞争机制,阐明兴安落叶松种内、种间关系,树种作用及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理。以确定对象木和竞争木和选择竞争指数为基础,建立胸径与竞争强度的预估模型,探讨兴安落叶松树种之间的相容、相克的关系和林木之间竞争强度,最终得到兴安落叶松单木竞争模型。主要得以下结果:1.通过对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公顷样地的调查,利用Hegyi单木竞争模型分析了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分别占竞争强度的56%和44%,说明兴安落叶松种间竞争较小,主要竞争来自种内。兴安落叶松伴生树种种类较少,种内与主要伴生树种种间的竞争顺序为:兴安落叶松种内兴安落叶松种间白桦种内白桦种间。兴安落叶松种内竞争强度及白桦种内竞争强度对象木的胸径大小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而兴安落叶松种间竞争强度及白桦种间竞争强度对象木的胸径大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随着兴安落叶松胸径的增大,受到的竞争强度逐渐减小。2.按照数学的方法,用数学方法逐步扩大法确定了寒温带兴安落叶松的竞争样圆。以8m确定为兴安落叶松最适合的样圆半径。在样地四边里面建立2m的缓冲区,确保对象木在样地内,不能在样地边缘或者缓冲区内,缓冲区只能作为竞争木。3.研究得出兴安落叶松单木模型为CI=-0.6749D+1.556 决定系数为0.85;树冠模型为:CI=-2.5437C+2.5779 决定系数为 0.79,树高模型为:CI=-0.8327H+1.7513 决定系数为0.62。按照误差百分比法检验模型精度,训练精度达到了 82.354。4.通过对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木竞争关系研究,掌握树种间的竞争关系不但对于选择适宜的混交比例、混交密度以及何时采取抚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还对了解群落组成和生态功能,以及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和功能的有效发挥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为兴安落叶松的结构调控、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718.5
【图文】:

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林木竞争关系研究


图1技术路线图逡逑Fig.邋1邋Sketch邋map邋of邋research邋technique邋path逡逑

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林木竞争关系研究


图2调查样地树木分布示意图逡逑Fi.2邋shows邋the邋distribution邋intention邋of邋trees邋in邋the邋samlelot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巢林;洪滔;李键;陈灿;洪伟;吴承祯;;不同林龄、径级杉木人工林种内竞争规律[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2 李帅锋;刘万德;苏建荣;郎学东;张志钧;;滇西北金沙江流域云南红豆杉群落种内与种间竞争[J];生态学杂志;2013年01期

3 孜来比·买木提名;杨华;赵广亮;王玲;;单木竞争指标的研究进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4 马世荣;张希彪;郭小强;王东;;子午岭天然油松林乔木层种内与种间竞争关系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2年09期

5 孙家宝;胡海清;;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群落演替状况[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6 张根水;;红楠天然林种内与种间的竞争关系[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段仁燕;王孝安;黄敏毅;王志高;吴甘霖;;太白山林线附近太白红杉种群的生态特征[J];生态学报;2010年02期

8 张慧东;周梅;赵鹏武;包青春;海龙;;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呼吸特征[J];林业科学;2008年09期

9 毛磊;杨丹青;王冬梅;杨晓晖;;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天然樟子松林种内种间竞争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年02期

10 肖淑媛;何颖;;食用菌制种技术(下)[J];湖南农业;2007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邢海涛;马尾松针阔混交人工林种间关系和作业法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

2 马殿荣;杂草稻遗传多样性及其对稻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3 杨慎骄;大豆植株生长和籽粒产量对土壤干旱和竞争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9年

4 白静;油松人工林生长特征及其与林分结构关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5 刘彤;天然东北红豆杉种群生态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6 赵君;木质—橡胶功能性环保复合材料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高英志;冷蒿和糙隐子草的竞争策略对冷蒿退化草原恢复过程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8 蒋延玲;全球变化的中国北方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生态系统公益[D];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明;马尾松—麻栎人工混交林种内与种间竞争关系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2 徐罗;天然林立地质量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3 张静;石羊河上游一年生人工草地燕麦和毛苕子生态位对密度的响应[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骆文建;林木竞争的空间位置效应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5 张瑞昌;增强的UV-B辐射对于植物种内竞争和促进作用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2年

6 王小林;黄土塬区不同玉米品种间作的竞争力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熊琳;紫茎泽兰和4种牧草苗期相对竞争力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赵俊;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森林自然恢复过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9 彭徐剑;森林地被可燃物的生物降解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10 杨程;北京山区油松侧柏人工风景林林分密度确定[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197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7197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6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