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油茶林害虫植物源引诱剂研制

发布时间:2020-06-18 23:00
【摘要】:我国油茶产业发展迅猛,但虫害对其影响严重。化学防治易污染环境,并且导致虫害产生抗药性,油茶害虫的无公害防治受到关注。诱杀防治具有低毒无害、环境安全,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等特点。本研究从油茶害虫寄主植物及生境植物出发,根据文献资料及调查研究,选择对油茶害虫具有较好引诱作用的物质,以及油茶害虫的本土寄主植物的提取物,开展了植物源引诱剂筛选研究。并将筛选出的挥发物开发成一种油茶害虫植物源引诱剂,同时自主研制出引诱剂配套诱捕器,初步研究了引诱剂林间应用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植物提取物对油茶害虫引诱作用的影响:在植物源提取物对油茶害虫的引诱作用中,共诱集到10个科,13种油茶害虫。清水对照表明,在不受附加气味信息的影响下,叶蝉科、广翅蜡蝉科、粉虱科、螽斯科的害虫能够受到色板的视觉刺激。香樟叶片水提粗提物诱集到油茶害虫数量和种类最多,其中包括叶蝉科、角蝉科、广翅蜡蝉科、金龟科、花蚤科、粉虱科、卷蛾科、螽斯科的害虫,其诱集效果与作为参比的油茶叶片水提粗提物相差不大,有开发为油茶害虫引诱剂的潜力。300mL的香樟叶片水提粗提物对叶蝉科、广翅腊蝉科、金龟总科、卷蛾科、刺蛾科、粉虱科、螽斯科的引诱效果最好。当油茶叶片乙醇粗提物和香樟叶片乙醇粗提物使用剂量为200mL时,其对叶蝉科、小蠹科害虫诱集数量达到最大。(2)油茶林害虫植物源引诱剂研制:引诱剂挥发油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提取时间135min,NaCl加入量100g/L。最佳乳化剂为吐温-20。通过林间引诱试验,确定水溶性精油引诱剂配方为香樟叶片挥发油0.003g/mL,乳化剂吐温-20 0.010g/mL,其余成分为无菌清水。可每次将300mL引诱剂装入诱捕器中,挂于林间使用。(3)油茶林害虫植物源引诱剂林间应用技术研究:通过林间引诱试验,确定搭配引诱剂的最适诱捕器为C型诱捕器,最佳悬挂高度为0.9m。2016年4月至8月共诱集到油茶害虫4558头,隶属4目13科20种。其中,引诱剂诱集到的油茶害虫成虫的诱捕量随着时间呈现明显的节律性变化。且不同类群的油茶害虫在试验期间都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出现的时间及各阶段捕获的数量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吸汁类害虫处于优势地位,共11种,占全部种类的55%,捕获量为4104头,相对丰盛度达0.9004。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767.37
【图文】:

诱捕器,类型,色板,引诱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逦油茶害虫植物源引诱剂研制逡逑口,并在另外一块完整的色板上的相应位置用刀划开,使两块色板能够结合在一逡逑起但是又保持有空隙,使用时将引诱剂装入瓶中,保持矿泉水瓶口敞开,用透明逡逑胶将之与色板下面的开口粘在一起,挂于林间。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火香;韩善捷;祝愿;崔宏春;张嘉荟;韩宝瑜;;性诱剂和植物源引诱剂及色彩对茶蚜雄蚜诱效差异[J];茶叶学报;2015年02期

2 张琴;舒金平;华正媛;叶碧欢;吴小双;刘达富;金有名;耿显胜;王浩杰;;衢州地区灯下油茶害虫多样性及种群动态[J];生态学杂志;2015年08期

3 宋秀华;李传荣;许景伟;王超;;元宝枫叶片挥发物成分及其季节差异[J];园艺学报;2014年05期

4 李洋洋;王珏;原国辉;郭线茹;李慧玲;李为争;;两种关键花香挥发物对棉铃虫的信息多义性[J];生态学杂志;2014年02期

5 李密;邹佳慧;何振;伍义平;李海鹏;夏永刚;喻锦秀;刘跃进;;湖南油茶林害虫群落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6 刘凌;泽桑梓;季梅;闫争亮;周楠;陈福;;中国油茶林害虫和螨类及其天敌研究综述[J];西部林业科学;2013年01期

7 李艳华;;三种茶树害虫性诱剂防治茶树虫害效果初报[J];现代园艺;2012年22期

8 刘光生;刘源源;陈红凤;苗振旺;许奋明;;植物源引诱剂对双条杉天牛发生期预测预报及防治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9 郭阿君;王志英;邹丽;;落叶松挥发性有机物释放动态研究[J];北方园艺;2012年19期

10 张志林;陈利珍;付新华;雷朝亮;;半翅目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J];应用昆虫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边磊;基于远程寄主定位机理的假眼小绿叶蝉化学生态和物理调控[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2 曹川健;柠条绿虎天牛生物生态学特性及监测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武晓颖;双条杉天牛植物源引诱剂及衰弱寄主植物诱虫机理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来雨晴;华山松和沙地柏挥发物季节变化规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2 罗亚萍;光肩星天牛的寄主选择行为和植物源引诱剂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3 王珏;夜蛾花香引诱剂的优化及棉铃虫成虫对关键活性物质的联系性学习行为[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4 张琳;桑天牛成虫的生物生态学与植物源引诱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刘博;松墨天牛化学通讯机理研究与高效引诱剂的研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6 刘鑫海;柠条绿虎天牛植物源引诱剂开发[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江丽容;真菌对茶尺蠖幼虫致病性和植物气味调控其成虫行为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王婷;双条杉天牛生物学特性及侧柏提取物对其引诱活性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9 李为争;黑杨Populus nigra L.萎蔫叶片诱蛾机理分析与棉铃虫成虫引诱剂配方筛选[D];河南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19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719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7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