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榆雄性不育系D33及其杂交后代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792.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丽芳;苏连水;朱昌兰;彭小松;贺晓鹏;傅军如;陈小荣;欧阳林娟;边建民;贺浩华;;辐射诱变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tda的遗传与细胞学分析[J];核农学报;2015年12期
2 王艳娜;王益奎;李文嘉;蒋雅琴;吴永官;黎炎;康德贤;;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和分析茄子杂种F_1的纯度[J];南方农业学报;2015年09期
3 万正杰;邹瑞昌;张心华;;叶用芥菜华芥2号高产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5年20期
4 李彬;蔡宇良;赵晓军;宛甜;高天翔;;‘马哈利’樱桃雄性不育细胞学观察[J];西北植物学报;2015年10期
5 许忠民;张恩慧;程永安;马青山;;甘蓝胞质雄性不育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J];北方园艺;2015年08期
6 王兰兰;王晓林;魏兵强;陈灵芝;张茹;;辣椒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比较[J];西北农业学报;2015年01期
7 左力辉;韩志校;梁海永;杨敏生;;不同产地中国李资源遗传多样性SSR分析[J];园艺学报;2015年01期
8 吴清;何波祥;;黎蒴叶片形态的表型多样性分析[J];广东林业科技;2014年03期
9 刘吉焘;狄佳春;陈旭升;;草甘膦诱导抗草甘膦棉花花药中激素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J];分子植物育种;2014年03期
10 刘红艳;吴坤;杨敏敏;周新安;赵应忠;;芝麻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内源激素、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变化[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何天明;张琦;李疆;阎春雨;;香梨杂种后代花粉的电镜观察[A];中国园艺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方燕妮;‘黔阳无核’i*柑及胞质杂种‘华柚2号’雄性不育相关miRNA挖掘与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2 李六林;‘新高’梨花粉败育的细胞学和生理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3 蔡小东;柑橘雄性不育胞质杂种创造及相关基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4 王玖瑞;枣树雄性不育和胚败育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婉琦;密枝型柽柳苗期生长、光合特性及无性繁殖技术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6年
2 张祖铭;柑橘雄性不育相关基因MSLP功能初步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肖京;枣基因组SSR位点特征分析及引物开发[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4 郑焕;‘钟山红’葡萄雄性不育形成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5 邹瑞昌;叶用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912A的评价及杂种优势利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6 窦振东;大白刺雄性不育株细胞学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7 彭婧;辣椒(Capsicum annuum L.)雄性不育材料败育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8 刘丽华;板栗雄性不育生理学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9 刘玲;枣雄性不育种质筛选及其不育机理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953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795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