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年限毛竹林土壤硅碳演变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795.7
【图文】: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卓;介冬梅;刘利丹;刘洪妍;卢美娇;高桂在;刘慧涛;高玉山;;东北地区土壤有效硅的时空分异及其对芦苇植硅体形成的影响[J];第四纪研究;2015年04期
2 林维雷;应雨骐;姜培坤;黄张婷;吴家森;孟赐福;;浙江南部亚热带森林土壤植硅体碳的研究[J];土壤学报;2015年06期
3 项婷婷;应雨骐;黄张婷;叶晶;吴家森;姜培坤;;中国重要丛生竹硅储量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6期
4 应雨骐;项婷婷;李永夫;吴家森;姜培坤;;中国亚热带重要树种植硅体碳封存潜力估测[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1期
5 向慧敏;温达志;张玲玲;李炯;;鼎湖山森林土壤活性碳及惰性碳沿海拔梯度的变化[J];生态学报;2015年18期
6 杨杰;李永夫;黄张婷;姜培坤;项婷婷;应雨骐;;碱溶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硅体碳含量[J];分析化学;2014年09期
7 蔡彦彬;宋照亮;姜培坤;;岩性对毛竹林土壤硅形态的影响[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8 孟赐福;姜培坤;徐秋芳;周国模;宋照亮;黄张婷;;植物生态系统中的植硅体闭蓄有机碳及其在全球土壤碳汇中的重要作用[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9 刘广路;范少辉;郭宝华;杜满义;;经营时间梯度上的毛竹林碳氮动态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11期
10 习丹;李炯;旷远文;许伊敏;;鹤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惰性碳含量及其季节变化特征[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Muhammad Aslam;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对中国典型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2 刘鸣达;水稻土供硅能力评价方法及水稻硅素肥料效应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岳天;常绿阔叶林改造为毛竹林对土壤养分库和碳库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6年
2 张晓东;中国东部森林土壤中植硅体积累和硅形态分布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6年
3 汝宁;温带灌丛和沙化草地生态系统硅分布与植硅体碳汇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4 刘森;不同生境中生物硅的含量、组成及溶解过程[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5年
5 安晓娟;六种天然林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6 赵送来;竹林土壤—植物系统Si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7 李萍;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8 刘玉;花岗岩风化碳汇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95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795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