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徂徕山林场主要树种碳储量及其变化规律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02 09:33
气候变化受到国际社会的特别关注,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和国家生态安全领域的一个热点。气候变化源于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界的干扰和破坏,特别是各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协调环境与发展矛盾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主题和共识,各种减排协议和条约陆续产生,其中清洁发展机制(CDM)是最具影响力的发展新理念和新机制,在其框架中,森林资源的碳汇功能在温室气体减排过程中的作用被充分认可。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生态系统在调节全球碳平衡、减缓大气中C02等温室气体浓度上升以及维护全球气候等方面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和后续各种公约和协议的出现,森林碳汇已经成为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同时对生态、经济与社会、政治产生重要影响的林业行业和林学领域研究的前沿。增加森林的量和提高森林的质是增加森林碳汇的有效途径,人工造林是最重要的措施,中国近年来人工造林面积世界第一,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在过去的25年间,森林面积总量增加为全球第一。山东省作为少林省份,也一直重视森林资源的营造,森林面积不断增加,林业在生态山东、美丽山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林业的发展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需要对...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刺槐三个立地等级的单位面积林分碳储量变化趋势图??
21个赤松样地的平均林分密度为767株/hm2。通过赤松解析木样本计算的碳储量数据年??际变化如表5所示,其年平均碳储量数据见表6。??赤松样本的单位面积碳储量年际变化趋势分别如图2所示。??200.000?tk?Jft?198.928??180.000?-??160.000?-??^?140.000?-?4r??*1?I?3?130-480????120.000?-?jr??jF?103-072??S8_—?^^?+?优??*?60.000-?'-5'_?良??—...愈―笔??40.000?-??o.ooo??,?,?>,??0?10?20?30?40?50?60??生长期/y??图2赤松三个立地等级的单位面积林分碳储量变化趋势图??Fig.2?Carbon?storage?annual?change?in?three?classes?of?Pinus?densiflora?Sieb.?et?Zucc.?samples?per?hectare??从图2分析可知,赤松三个立地等级样本的单位面积碳储量的变化整体都呈现上升??趋势,各立地等级赤松林分都保持一定的连年生长量,林分尚处于健康生长状态,单位??面积总碳储量均在生长期的最后一年出现最大值,分别是:优立地等级碳储量为??18??
图4三种树种的单位面积碳储量的年际变化??Fig.4?Carbon?storage?annual?change?of?three?tree?species?per?hectare??由图4及表10可知,经过对比,刺槐人工林的年平均碳储量要远大于赤松、麻栎??的值,其年平均碳储量年际增长迅速,趋势明显;赤松与麻栎的增长趋势则较为一致,??年平均碳储量值也较为相近,在前40年的生长期中,赤松、麻栎的年平均碳储量增长??较缓,在40年之后,麻栎的增长快于赤松,赤松的年平均碳储量增长进入平台期,赤??松的年平均碳储量下降期的出现早于麻栎。此外,尽管刺槐的解析木数据生长期短于赤??松和麻栎,但刺槐人工林碳储量与相同年龄的赤松人工林和麻栎人工林相比要高出很??多,差别明显。在刺槐人工林的年平均碳储量出现最大值时,其碳密度为165i)56t/hm2,??而此时,赤松人工林的碳密度为59.808t/hm2,麻栎人工林的碳密度为60.512t/hm2,赤??松人工林和麻栎人工林的碳密度分别在生长期的第43年、第41年才实现碳密度值在??100t/hm2以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问题及对策[J]. 王宏巍,李顺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06)
[2]中国西北干旱区植被碳汇估算及其时空格局[J]. 潘竟虎,文岩. 生态学报. 2015(23)
[3]林业碳汇交易运行机制研究[J]. 陈方丽. 中国林业经济. 2013(05)
[4]林业碳汇价值评价方法研究的文献回顾与展望[J]. 孙雅岚. 现代经济信息. 2012(03)
[5]森林碳汇市场初探[J]. 马云涛,郑寿春,黄宏起. 中外企业家. 2011(07)
[6]森林碳汇研究与碳汇经济[J]. 张颖,吴丽莉,苏帆,杨志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S1)
[7]林农对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需求分析——基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林农调查[J]. 包庆丰,王剑. 林业经济. 2010(05)
[8]湖南4种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研究[J]. 肖英,刘思华,王光军.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0(01)
[9]造林再造林项目碳汇能力有效性判别[J]. 陈先刚,赵晓惠,陆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10)
[10]江西省清洁发展机制林业碳汇项目运行机制[J]. 张秋根,向颖,胡小康,郭晓敏. 江西化工. 2009(02)
博士论文
[1]江西省暨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D]. 李少宁.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7
[2]森林碳汇经济问题研究[D]. 李顺龙.东北林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基于典型样地的山东省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研究[D]. 刘成杰.山东农业大学 2014
[2]云南省1992-2007年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变化及其碳汇潜力分析[D]. 李亮.云南财经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15036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刺槐三个立地等级的单位面积林分碳储量变化趋势图??
21个赤松样地的平均林分密度为767株/hm2。通过赤松解析木样本计算的碳储量数据年??际变化如表5所示,其年平均碳储量数据见表6。??赤松样本的单位面积碳储量年际变化趋势分别如图2所示。??200.000?tk?Jft?198.928??180.000?-??160.000?-??^?140.000?-?4r??*1?I?3?130-480????120.000?-?jr??jF?103-072??S8_—?^^?+?优??*?60.000-?'-5'_?良??—...愈―笔??40.000?-??o.ooo??,?,?>,??0?10?20?30?40?50?60??生长期/y??图2赤松三个立地等级的单位面积林分碳储量变化趋势图??Fig.2?Carbon?storage?annual?change?in?three?classes?of?Pinus?densiflora?Sieb.?et?Zucc.?samples?per?hectare??从图2分析可知,赤松三个立地等级样本的单位面积碳储量的变化整体都呈现上升??趋势,各立地等级赤松林分都保持一定的连年生长量,林分尚处于健康生长状态,单位??面积总碳储量均在生长期的最后一年出现最大值,分别是:优立地等级碳储量为??18??
图4三种树种的单位面积碳储量的年际变化??Fig.4?Carbon?storage?annual?change?of?three?tree?species?per?hectare??由图4及表10可知,经过对比,刺槐人工林的年平均碳储量要远大于赤松、麻栎??的值,其年平均碳储量年际增长迅速,趋势明显;赤松与麻栎的增长趋势则较为一致,??年平均碳储量值也较为相近,在前40年的生长期中,赤松、麻栎的年平均碳储量增长??较缓,在40年之后,麻栎的增长快于赤松,赤松的年平均碳储量增长进入平台期,赤??松的年平均碳储量下降期的出现早于麻栎。此外,尽管刺槐的解析木数据生长期短于赤??松和麻栎,但刺槐人工林碳储量与相同年龄的赤松人工林和麻栎人工林相比要高出很??多,差别明显。在刺槐人工林的年平均碳储量出现最大值时,其碳密度为165i)56t/hm2,??而此时,赤松人工林的碳密度为59.808t/hm2,麻栎人工林的碳密度为60.512t/hm2,赤??松人工林和麻栎人工林的碳密度分别在生长期的第43年、第41年才实现碳密度值在??100t/hm2以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问题及对策[J]. 王宏巍,李顺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06)
[2]中国西北干旱区植被碳汇估算及其时空格局[J]. 潘竟虎,文岩. 生态学报. 2015(23)
[3]林业碳汇交易运行机制研究[J]. 陈方丽. 中国林业经济. 2013(05)
[4]林业碳汇价值评价方法研究的文献回顾与展望[J]. 孙雅岚. 现代经济信息. 2012(03)
[5]森林碳汇市场初探[J]. 马云涛,郑寿春,黄宏起. 中外企业家. 2011(07)
[6]森林碳汇研究与碳汇经济[J]. 张颖,吴丽莉,苏帆,杨志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S1)
[7]林农对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需求分析——基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林农调查[J]. 包庆丰,王剑. 林业经济. 2010(05)
[8]湖南4种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研究[J]. 肖英,刘思华,王光军.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0(01)
[9]造林再造林项目碳汇能力有效性判别[J]. 陈先刚,赵晓惠,陆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10)
[10]江西省清洁发展机制林业碳汇项目运行机制[J]. 张秋根,向颖,胡小康,郭晓敏. 江西化工. 2009(02)
博士论文
[1]江西省暨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D]. 李少宁.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7
[2]森林碳汇经济问题研究[D]. 李顺龙.东北林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基于典型样地的山东省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研究[D]. 刘成杰.山东农业大学 2014
[2]云南省1992-2007年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变化及其碳汇潜力分析[D]. 李亮.云南财经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15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115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