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花油荼花芽分化调控技术及生理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6 05:54
本文以刚进入结果期5a生香花油茶(Camellia osmantha)为研究对象,在采用摘叶法明确其花诱导期的基础上,以喷施200、400、800、1600、3200、6400 mg/L浓度赤霉素和浇灌2 L不同500、1000、2000、3000、4000、5000 mg/L浓度多效唑对香花油茶进行处理,通过调查春梢花芽数量及其生长量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花油茶花芽分化和春梢生长的影响,并定时采样测定相关生理指标,分析花诱导期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植株的生理变化机理,探寻香花油茶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理响应机制,以期为香花油茶花芽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依据不同时期摘叶后春梢花芽形成情况综合判定3月26日~4月19日均处于香花油茶花诱导期,而3月14日摘除叶片春梢未见有花芽形成,且春梢叶片叶绿素显著低于花诱导期的含量,表明叶片尚未能合成和转导花芽分化信号,尚未进入花诱导期。2.3月14日4月19日喷施1600 mg/L浓度的赤霉素可有效促进春梢的伸长生长;3月14日喷施赤霉素对春梢粗度以及节间长度有显著影响;而多效唑处理抑制了春梢的伸长生长,缩短了节间长度,但却...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油茶花的研究进展
1.1.1 油茶开花生物学特性及花期物候研究
1.1.2 油茶花诱导研究
1.1.3 油茶花期调控研究
1.2 植物成花研究
1.2.1 植物成花机理研究
1.2.2 植物花芽分化调控研究
1.3 影响植物成花的因素
1.3.1 影响植物成花的外部因素
1.3.2 影响植物成花的内部因素
1.4 香花油茶研究进展
1.4.1 香花油茶的发现
1.4.2 香花油茶植物形态特征
1.4.3 香花油茶研究概况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技术路线
2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3.1 香花油茶花芽分化期确定
2.3.2 赤霉素处理后植株生长及生理变化差异研究
2.3.3 多效唑处理后植株生长及生理变化差异研究
2.3.4 生理指标测定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摘叶对香花油茶花芽分化的影响
3.2 赤霉素处理后香花油茶植株生长及生理变化差异分析
3.2.1 赤霉素对香花油茶花芽分化的影响
3.2.2 赤霉素对香花油茶春梢生长的影响
3.2.3 赤霉素处理后香花油茶花芽分化关键期生理变化差异分析
3.2.4 赤霉素处理后植株生长与生理相关性分析
3.3 多效唑处理后植株生长及生理变化差异分析
3.3.1 多效唑对香花油茶花芽分化的影响
3.3.2 多效唑对香花油茶春梢生长的调控效应
3.3.3 多效唑处理后香花油茶花芽分化关键期生理变化差异分析
3.3.4 多效唑处理生理与生长相关性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5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160863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油茶花的研究进展
1.1.1 油茶开花生物学特性及花期物候研究
1.1.2 油茶花诱导研究
1.1.3 油茶花期调控研究
1.2 植物成花研究
1.2.1 植物成花机理研究
1.2.2 植物花芽分化调控研究
1.3 影响植物成花的因素
1.3.1 影响植物成花的外部因素
1.3.2 影响植物成花的内部因素
1.4 香花油茶研究进展
1.4.1 香花油茶的发现
1.4.2 香花油茶植物形态特征
1.4.3 香花油茶研究概况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技术路线
2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3.1 香花油茶花芽分化期确定
2.3.2 赤霉素处理后植株生长及生理变化差异研究
2.3.3 多效唑处理后植株生长及生理变化差异研究
2.3.4 生理指标测定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摘叶对香花油茶花芽分化的影响
3.2 赤霉素处理后香花油茶植株生长及生理变化差异分析
3.2.1 赤霉素对香花油茶花芽分化的影响
3.2.2 赤霉素对香花油茶春梢生长的影响
3.2.3 赤霉素处理后香花油茶花芽分化关键期生理变化差异分析
3.2.4 赤霉素处理后植株生长与生理相关性分析
3.3 多效唑处理后植株生长及生理变化差异分析
3.3.1 多效唑对香花油茶花芽分化的影响
3.3.2 多效唑对香花油茶春梢生长的调控效应
3.3.3 多效唑处理后香花油茶花芽分化关键期生理变化差异分析
3.3.4 多效唑处理生理与生长相关性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5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160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160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