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森林生态系统近30年(1982-2011)物候期变化趋势及与碳通量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8 03:07
目前,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对(过去或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焦点之一。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物候现象是气候变化最敏感的指示剂,可以快速的对气候变化做出响应,并且对气候变化存在负反馈的作用,同时还影响碳循环进程,使物候在气候变化及碳循环进程中架起了一座重要的桥梁。因此如何更有效的利用物候现象的发生时间及变化规律,探究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与碳循环之间的关系是本文主要的研究目标。本研究基于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站点为研究对象,利用NOAA-AVHRR、MODIS卫星遥感数据和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网提供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分别获取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为数据源的我国森林生态系统近30年的主要物候期结果,并对30年物候变化趋势及差异性进行分析。同时,利用改进后的光能利用率模型(TEPM)对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站点近30年的初级生产力(GPP)进行模拟,分析物候变化趋势与GPP年际变化之间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森林各植被类型返青期多年平均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初到5月中旬,且不同植被类型返青期多年平均发生时间从我国北方到南方逐渐提前。30年间各植被类型返青期从整体上均呈现...
【文章来源】: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物候监测方法概述
1.2.2 物候变化趋势
1.2.3 物候与碳通量的关系
1.3 本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及技术方案
1.3.1 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2 研究的总体框架
第二章 研究站点及数据处理
2.1 研究站点分布及概况
2.1.1 研究站点分布概况
2.1.2 植被类型分类依据
2.2 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2.2.1 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2.2.2 气象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2.2.3 通量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第三章 物候期确定与碳通量模拟方法
3.1 基于遥感数据的物候期提取方法
3.2 基于气象数据的物候期提取方法
3.3 总初级生产力GPP的模拟方法
第四章 通过遥感、气象数据获取的森林物候期结果
4.1 基于遥感数据获取的森林物候期结果
4.1.1 生长季起始日期变化特征
4.1.2 生长季结束日期变化特征
4.1.3 生长季长度变化特征
4.2 基于气象数据获取的森林物候期结果
4.2.1 生长季起始日期变化特征
4.2.2 生长季结束日期变化特征
4.2.3 生长季长度变化特征
4.3 基于遥感、气象数据获取的物候期结果比较分析
第五章 物候期变化与初级生产力GPP的关系
5.1 GPP模拟结果
5.2 物候期变化与GPP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本论文的创新点
6.3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174551
【文章来源】: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物候监测方法概述
1.2.2 物候变化趋势
1.2.3 物候与碳通量的关系
1.3 本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及技术方案
1.3.1 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2 研究的总体框架
第二章 研究站点及数据处理
2.1 研究站点分布及概况
2.1.1 研究站点分布概况
2.1.2 植被类型分类依据
2.2 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2.2.1 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2.2.2 气象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2.2.3 通量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第三章 物候期确定与碳通量模拟方法
3.1 基于遥感数据的物候期提取方法
3.2 基于气象数据的物候期提取方法
3.3 总初级生产力GPP的模拟方法
第四章 通过遥感、气象数据获取的森林物候期结果
4.1 基于遥感数据获取的森林物候期结果
4.1.1 生长季起始日期变化特征
4.1.2 生长季结束日期变化特征
4.1.3 生长季长度变化特征
4.2 基于气象数据获取的森林物候期结果
4.2.1 生长季起始日期变化特征
4.2.2 生长季结束日期变化特征
4.2.3 生长季长度变化特征
4.3 基于遥感、气象数据获取的物候期结果比较分析
第五章 物候期变化与初级生产力GPP的关系
5.1 GPP模拟结果
5.2 物候期变化与GPP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本论文的创新点
6.3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174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174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