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松山不同地形油松林可燃物负荷量及潜在火行为
发布时间:2021-06-07 21:31
本文主要以松山自然保护区不同地形条件油松林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海拔、坡度、坡向设置34块典型的油松林标准样地。通过野外调查(标准地的地形因子及样地内草本、灌木、枯枝落叶、树冠可燃物负荷量)与实验室测定(热值、表面积体积比等),分析不同地形油松林的地表可燃物和树冠可燃物的空间分布规律,结合Rothermel林火蔓延模型,利用美国林务局BhavePlus软件计算松山各地形油松林潜在火行为,探讨松山油松林地表火行为状况和向树冠火转化的几率。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油松林可燃物管理和防火灭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海拔、坡度和坡向油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差异显著,各类可燃物的影响因子均与海拔和坡度有关,但坡向仅影响了草本负荷量。三个地形油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大小顺序为:H3(1000-1100m)>H1(800-900m)>H2(900-1000m);S2(20-30°)>S3(30-40°)>S1(10-20°);A2(西南坡)>A1(东南坡)>A3(西北坡)。(2)不同地形油松林垂直可燃物密度总量差异显著,将垂直方向可燃物分为0-1.5m...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4-1不同海拔油松林地表火蔓延速度(m/min)??Figure?4-1?Spread?speed?of?surface?fire?in?Pinus?tabulaeformis?Forest?at?different?altitude?(m?mi?n)??
注:dll?1:极低湿度?Extreme?low?moisture;?d212:低湿度?Low?moisture;?d313:中湿度?Medium?moisture;?d414:??高湿度?High?moisture??三个海拔油松林火线强度见图4-2,在0-16m/s平均火焰风速范围内,火线强度??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同海拔和同风速情况下,火线强度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减小。四个不同的湿度条件,三个海拔的油松林火线强度顺序均为极低湿度(dm)??>低湿度(d212)?>中湿度(d313)?>高湿度(d414)。火强度小于750KJ/m/min的??林火为低强度林火,火强度介于750—3500KJ/m/min之间为中强度林火,??3500—4000KJ/m/min之间为高强度林火。通过对上述三个图进行分析,在三个不同??海拔油松林内发生的地表火中,H1海拔油松林,风速在0-15m/s区间内,四个湿度??系列内火强度均小于750KJ/m/min,为低强度林火。H2海拔条件下,风速在0-15m/s??区间内,低湿度、中湿度以及高湿度条件下火强度均小于750KJ/m/min;极低湿度条??件
注:dill:极低湿度?Extreme?low?moisture;?d212:低湿度?Low?moisture;?d313:中湿度?Medium?moisture;?d414:??高湿度?High?moisture??三个坡度油松林林火蔓延速度见图4_5,在0_16m/s的平均风速范围内,林火蔓??延速度随着火焰平均风速增加而增快,在同坡度、同风速条件时,林火蔓延速度随着??湿度增加而减小。在四个不同的湿度条件下,三个坡度的油松林林火蔓延速度顺序均??为极低湿度(dill)?>低湿度(d212)〉中湿度(d313)〉高湿度(d414)。从上图??中看出,随着风速的增加,四个湿度条件下林火蔓延速度均有显著的增加,平均风速??为15m/s时,极低湿度条件下林火蔓延速度达到最大,此时S1条件下最大蔓延速度??为0.421?m/min,S2蔓延速度为0.645?m/min,S3蔓延速度为〇.698m/min,S3坡度油??松林蔓延速度最大,其次为S2坡度油松林,S1坡度油松林蔓延速度最小。随着可燃??物湿度的增加,林火蔓延速度均有明显减缓。??4.4.2.2不同坡度油松林火线强度???*?、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兴安岭针叶可燃物的热值和燃点与其超临界萃取物含量的相关性[J]. 赵凤君,王秋华,舒立福,杨丽君,刘柯珍. 林业科学. 2016(04)
[2]基于Rothermel模型的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潜在火行为[J]. 王凯,牛树奎.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01)
[3]北京油松天然林和人工林乔木层生产力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 成泽虎,丁坤元,刘艳红.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4]北京西山油松林可燃物调控的影响评价[J]. 朱敏,刘晓东,李璇皓,韩骁,任云卯,王奇峰. 生态学报. 2015(13)
[5]基于火强度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可燃物类型划分[J]. 王秋华,单保君,徐伟恒,李世友,刘世远. 防护林科技. 2015(05)
[6]近年来世界森林大火概述[J]. 李仲秋,王明玉,赵凤君. 森林防火. 2015(01)
[7]新疆天池自然保护区森林可燃物人工调控技术[J]. 牛生明,张森林,梁瀛. 新疆林业. 2015(01)
[8]落叶松防火林带可燃物调控技术[J]. 张念慈,许志峰,魏云敏. 安徽农业科学. 2014(36)
[9]三种城市绿化树种针叶热值和灰分含量动态变化研究[J]. 高凯,朱铁霞. 北方园艺. 2014(21)
[10]木材含水率和地形条件对红松活立木腐朽程度的影响[J]. 孙天用,王立海,侯捷建,葛晓雯.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2)
博士论文
[1]川西南地区主要针叶林可燃物空间分布及潜在火行为[D]. 王叁.北京林业大学 2016
[2]滇中森林可燃物燃烧性及林火行为研究[D]. 李世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
[3]北京山区主要森林类型火行为与可燃物空间连续性研究[D]. 牛树奎.北京林业大学 2012
[4]森林火灾燃烧过程中的火行为研究[D]. 王秋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0
[5]长白山森林地被可燃物载量及林火行为研究[D]. 金文斌.北京林业大学 2010
[6]大兴安岭森林可燃物的研究[D]. 单延龙.东北林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山东省山区主要森林类型可燃物分布及潜在火行为研究[D]. 解国磊.山东农业大学 2016
[2]北京西山林场不同可燃物类型空间分布及潜在火行为研究[D]. 王凯.北京林业大学 2016
[3]北京西山林场主要林分疏伐前后潜在火行为及碳储量研究[D]. 朱敏.北京林业大学 2015
[4]大兴安岭南部主要森林类型可燃物负荷量及其潜在地表火行为研究[D]. 周涧青.北京林业大学 2014
[5]北京西山典型针叶林可燃物调控及其影响评价研究[D]. 何中华.北京林业大学 2013
[6]江西大岗山地区森林可燃物载量与潜在火行为研究[D]. 孙武.北京林业大学 2013
[7]北京十三陵林场低山针叶林可燃物分布及调控技术研究[D]. 金琳.北京林业大学 2012
[8]平地无风条件下红松蒙古栎混合可燃物地表火行为研究[D]. 张吉利.东北林业大学 2012
[9]森林可燃物含水率模型的研究[D]. 李昱烨.东北林业大学 2010
[10]黑河地区森林火灾发生规律的研究[D]. 杨冰雨.东北林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17346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4-1不同海拔油松林地表火蔓延速度(m/min)??Figure?4-1?Spread?speed?of?surface?fire?in?Pinus?tabulaeformis?Forest?at?different?altitude?(m?mi?n)??
注:dll?1:极低湿度?Extreme?low?moisture;?d212:低湿度?Low?moisture;?d313:中湿度?Medium?moisture;?d414:??高湿度?High?moisture??三个海拔油松林火线强度见图4-2,在0-16m/s平均火焰风速范围内,火线强度??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同海拔和同风速情况下,火线强度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减小。四个不同的湿度条件,三个海拔的油松林火线强度顺序均为极低湿度(dm)??>低湿度(d212)?>中湿度(d313)?>高湿度(d414)。火强度小于750KJ/m/min的??林火为低强度林火,火强度介于750—3500KJ/m/min之间为中强度林火,??3500—4000KJ/m/min之间为高强度林火。通过对上述三个图进行分析,在三个不同??海拔油松林内发生的地表火中,H1海拔油松林,风速在0-15m/s区间内,四个湿度??系列内火强度均小于750KJ/m/min,为低强度林火。H2海拔条件下,风速在0-15m/s??区间内,低湿度、中湿度以及高湿度条件下火强度均小于750KJ/m/min;极低湿度条??件
注:dill:极低湿度?Extreme?low?moisture;?d212:低湿度?Low?moisture;?d313:中湿度?Medium?moisture;?d414:??高湿度?High?moisture??三个坡度油松林林火蔓延速度见图4_5,在0_16m/s的平均风速范围内,林火蔓??延速度随着火焰平均风速增加而增快,在同坡度、同风速条件时,林火蔓延速度随着??湿度增加而减小。在四个不同的湿度条件下,三个坡度的油松林林火蔓延速度顺序均??为极低湿度(dill)?>低湿度(d212)〉中湿度(d313)〉高湿度(d414)。从上图??中看出,随着风速的增加,四个湿度条件下林火蔓延速度均有显著的增加,平均风速??为15m/s时,极低湿度条件下林火蔓延速度达到最大,此时S1条件下最大蔓延速度??为0.421?m/min,S2蔓延速度为0.645?m/min,S3蔓延速度为〇.698m/min,S3坡度油??松林蔓延速度最大,其次为S2坡度油松林,S1坡度油松林蔓延速度最小。随着可燃??物湿度的增加,林火蔓延速度均有明显减缓。??4.4.2.2不同坡度油松林火线强度???*?、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兴安岭针叶可燃物的热值和燃点与其超临界萃取物含量的相关性[J]. 赵凤君,王秋华,舒立福,杨丽君,刘柯珍. 林业科学. 2016(04)
[2]基于Rothermel模型的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潜在火行为[J]. 王凯,牛树奎.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01)
[3]北京油松天然林和人工林乔木层生产力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 成泽虎,丁坤元,刘艳红.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4]北京西山油松林可燃物调控的影响评价[J]. 朱敏,刘晓东,李璇皓,韩骁,任云卯,王奇峰. 生态学报. 2015(13)
[5]基于火强度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可燃物类型划分[J]. 王秋华,单保君,徐伟恒,李世友,刘世远. 防护林科技. 2015(05)
[6]近年来世界森林大火概述[J]. 李仲秋,王明玉,赵凤君. 森林防火. 2015(01)
[7]新疆天池自然保护区森林可燃物人工调控技术[J]. 牛生明,张森林,梁瀛. 新疆林业. 2015(01)
[8]落叶松防火林带可燃物调控技术[J]. 张念慈,许志峰,魏云敏. 安徽农业科学. 2014(36)
[9]三种城市绿化树种针叶热值和灰分含量动态变化研究[J]. 高凯,朱铁霞. 北方园艺. 2014(21)
[10]木材含水率和地形条件对红松活立木腐朽程度的影响[J]. 孙天用,王立海,侯捷建,葛晓雯.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2)
博士论文
[1]川西南地区主要针叶林可燃物空间分布及潜在火行为[D]. 王叁.北京林业大学 2016
[2]滇中森林可燃物燃烧性及林火行为研究[D]. 李世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
[3]北京山区主要森林类型火行为与可燃物空间连续性研究[D]. 牛树奎.北京林业大学 2012
[4]森林火灾燃烧过程中的火行为研究[D]. 王秋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0
[5]长白山森林地被可燃物载量及林火行为研究[D]. 金文斌.北京林业大学 2010
[6]大兴安岭森林可燃物的研究[D]. 单延龙.东北林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山东省山区主要森林类型可燃物分布及潜在火行为研究[D]. 解国磊.山东农业大学 2016
[2]北京西山林场不同可燃物类型空间分布及潜在火行为研究[D]. 王凯.北京林业大学 2016
[3]北京西山林场主要林分疏伐前后潜在火行为及碳储量研究[D]. 朱敏.北京林业大学 2015
[4]大兴安岭南部主要森林类型可燃物负荷量及其潜在地表火行为研究[D]. 周涧青.北京林业大学 2014
[5]北京西山典型针叶林可燃物调控及其影响评价研究[D]. 何中华.北京林业大学 2013
[6]江西大岗山地区森林可燃物载量与潜在火行为研究[D]. 孙武.北京林业大学 2013
[7]北京十三陵林场低山针叶林可燃物分布及调控技术研究[D]. 金琳.北京林业大学 2012
[8]平地无风条件下红松蒙古栎混合可燃物地表火行为研究[D]. 张吉利.东北林业大学 2012
[9]森林可燃物含水率模型的研究[D]. 李昱烨.东北林业大学 2010
[10]黑河地区森林火灾发生规律的研究[D]. 杨冰雨.东北林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17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217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