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文化与江南竹子植物造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7 12:09
江南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与丰富的竹子资源,竹子无论在江南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绿地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通过江南历代咏竹诗画的考证,结合江南园林竹子植物景观形式,选取30处具有代表性的江南竹景为对象,研究其竹子植物景观种类组成、竹景形式、造景手法以及竹文化与竹景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历代江南颂竹诗画人文意境的考证,竹文化的人文意境发展表现为“基础功能→审美情趣→情感寄托?意境衍生”的过程,江南文人诗画作品中的诗情画意之境是竹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依托,更是主导江南竹子植物景观营造的方向。(2)根据竹子的文化属性与形态美学特征,依据竹子地下茎类型、地上各部形态特征与色彩、竹文化等观赏特性,进行逐层分类,构建了竹子观赏性多层分类方法,为园林竹子植物造景与美学分析提供参考。(3)江南古典园林中应用的竹种较为丰富,有13属61种(包括变种、变型和栽培变种,下同),其中8属15种为异秆和异色竹子;竹子植物景观的应用形式主要有竹径、竹篱、竹园、竹与漏窗、竹与石、竹与飞禽、竹与其他植物、竹与天象等8种;竹子植物景观强调“个体美”“小而美”的美学特征,追求诗境、画境与天象之境的意境空间,凸显“显...
【文章来源】: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苏东坡与竹小像
营建了竹庭园,日本茶庭把竹笕(又名手洗钵)、竹篱笆、竹门等竹子功能性推广了开来(图1.2)。竹材丰富且易获得,更能感受到其美感令人平心静气、抚慰心灵,庭院栽竹风尚不断得流行起来。后世园林主要在六朝园林奠基之上,形成“写意性”与“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上将园林艺术推向了一个艺术新高[22]。因而形成江南古典园林演变的文化轨迹从秦汉肇始期和魏晋六朝园林发展跨越期的江南文化意识形态、心理的变化与园林建设事件、园林认知方式审美倾向和设计观念之间的关系发展开来,在佛典里“青青翠竹,总是法身”竹与其他造园元素一起可构成寂、空、静与虚的佛家空无境界美学,更有视竹为具有纯洁生命、高尚灵魂以及超脱品格的生命存在与道德境界载体,更是儒家“君子比德”的状物思想的载体,竹景是将竹文化的人文意境外衍。
这决定了在植物的应用方式上更应该注的支撑下,不断创新进取,甚至兼顾地域性景主要强调“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景营造,分析传统造园手法知“竹里通幽”则主要适合借鉴于小节点的景观,而城市的向多元化。的配置模式为乔木—灌木—草本和乔木—草为“雅俗共赏”型中竹子以“盆景”的形式文化多为“诗情画意”型[63],说明竹子造景裂的关系,如“竹石小品”置于白粉墙前即竹当窗”。李宝昌[64]通过分析古典园林竹子设计有源可寻,“竹里通幽”“竹石小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万叶集》与日本竹文化[J]. 任敬军,任健. 世界竹藤通讯. 2016(06)
[2]竹与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多维度建构研究综述[J]. 王蒙. 红楼梦学刊. 2016(06)
[3]四川古典园林中的竹文化研究[J]. 刘洪志,贾玲利,杜宇. 中国城市林业. 2016(05)
[4]苏州园林绿化中竹文化景观的体现及提升策略[J]. 刘振坤. 江西农业. 2016(07)
[5]中国传统竹文化形态中的审美内涵[J]. 林军.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6]试论中国“竹”文化的生态美学:形态、价值及其意义[J]. 王全权,沈颖.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4)
[7]“影”在古典园林造景中的美学蕴致与人文情愫[J]. 杨新磊,孙静. 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5(06)
[8]竹文化意蕴及其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应用[J]. 谢兰曼. 安徽农业科学. 2015(30)
[9]无竹何以令人俗——古典园林竹文化意蕴新探[J]. 文韬. 文艺研究. 2015(06)
[10]见叶知森林——浙江晚中新世竹林[J]. 王秋军,马福军,董俊玲. 生物进化. 2015(01)
博士论文
[1]《园冶》园林美学研究[D]. 李世葵.武汉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竹文化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应用研究[D]. 刘婉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5
[2]杭州公园绿地竹类植物应用及评价研究[D]. 茹华莎.浙江农林大学 2014
[3]观赏竹在上海城市公园绿地中的应用调查与分析[D]. 马海艳.南京农业大学 2007
[4]竹子在杭州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D]. 郝志刚.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52819
【文章来源】: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苏东坡与竹小像
营建了竹庭园,日本茶庭把竹笕(又名手洗钵)、竹篱笆、竹门等竹子功能性推广了开来(图1.2)。竹材丰富且易获得,更能感受到其美感令人平心静气、抚慰心灵,庭院栽竹风尚不断得流行起来。后世园林主要在六朝园林奠基之上,形成“写意性”与“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上将园林艺术推向了一个艺术新高[22]。因而形成江南古典园林演变的文化轨迹从秦汉肇始期和魏晋六朝园林发展跨越期的江南文化意识形态、心理的变化与园林建设事件、园林认知方式审美倾向和设计观念之间的关系发展开来,在佛典里“青青翠竹,总是法身”竹与其他造园元素一起可构成寂、空、静与虚的佛家空无境界美学,更有视竹为具有纯洁生命、高尚灵魂以及超脱品格的生命存在与道德境界载体,更是儒家“君子比德”的状物思想的载体,竹景是将竹文化的人文意境外衍。
这决定了在植物的应用方式上更应该注的支撑下,不断创新进取,甚至兼顾地域性景主要强调“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景营造,分析传统造园手法知“竹里通幽”则主要适合借鉴于小节点的景观,而城市的向多元化。的配置模式为乔木—灌木—草本和乔木—草为“雅俗共赏”型中竹子以“盆景”的形式文化多为“诗情画意”型[63],说明竹子造景裂的关系,如“竹石小品”置于白粉墙前即竹当窗”。李宝昌[64]通过分析古典园林竹子设计有源可寻,“竹里通幽”“竹石小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万叶集》与日本竹文化[J]. 任敬军,任健. 世界竹藤通讯. 2016(06)
[2]竹与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多维度建构研究综述[J]. 王蒙. 红楼梦学刊. 2016(06)
[3]四川古典园林中的竹文化研究[J]. 刘洪志,贾玲利,杜宇. 中国城市林业. 2016(05)
[4]苏州园林绿化中竹文化景观的体现及提升策略[J]. 刘振坤. 江西农业. 2016(07)
[5]中国传统竹文化形态中的审美内涵[J]. 林军.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6]试论中国“竹”文化的生态美学:形态、价值及其意义[J]. 王全权,沈颖.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4)
[7]“影”在古典园林造景中的美学蕴致与人文情愫[J]. 杨新磊,孙静. 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5(06)
[8]竹文化意蕴及其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应用[J]. 谢兰曼. 安徽农业科学. 2015(30)
[9]无竹何以令人俗——古典园林竹文化意蕴新探[J]. 文韬. 文艺研究. 2015(06)
[10]见叶知森林——浙江晚中新世竹林[J]. 王秋军,马福军,董俊玲. 生物进化. 2015(01)
博士论文
[1]《园冶》园林美学研究[D]. 李世葵.武汉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竹文化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应用研究[D]. 刘婉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5
[2]杭州公园绿地竹类植物应用及评价研究[D]. 茹华莎.浙江农林大学 2014
[3]观赏竹在上海城市公园绿地中的应用调查与分析[D]. 马海艳.南京农业大学 2007
[4]竹子在杭州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D]. 郝志刚.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52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252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