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内蒙古和林格尔地区造林植物水分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0 16:58
  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desertification)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采用植树造林是半干旱地区防治荒漠化的重要途径。水分条件作为干旱半干旱区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对造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探讨半干旱地区植物的水分关系,揭示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生理生态机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更对我国荒漠化的防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选择内蒙古和林格尔地区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云杉(Picea asperat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四种主要造林植物的纯林及混交两种配置方式,从植物生长状况、生理水平,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oil plant air continuum, SPAC)系统水量平衡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角度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四种主要造林植物中柠条和樟子松的植物高度增长、新枝生长总量、新枝生长动态和盖度增长量占优势,优于油松和云杉。混交林中柠条和樟子松的生长指标都优于纯林,故认为樟子松与柠条的这种混交配置方式更为有利。(2)柠条和樟...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内蒙古和林格尔地区造林植物水分关系研究


图5-1?2013-2014年造林地气象化况??Figure?5-1?Me化orological?conditions?of?afforestation?la?

造林地,含水量,标准偏差,降水量


?11?21?31?41?51?61?71?81?91??时间尺度(d)??图8-11?2014年掉子松梓条混交林大气温度(2m)的小波方差??Figure?8-11?Wavelet?variance?of?atmospheric?temperature?at?2m?in?2014??结合图8-5和图8-6可W看出lOcm王层±壤含水量在19天和50天也存在有主周??期。其中,19天和50天主周期在50cm?±层不可见,而在20cm?±层有一个小波方差??值弱于10cm止层的51天主周期。由此可W认为运两个主周期与大气温度的周期性变??化有一定联系,且随着深度增加,大气温度的影响逐渐减弱和加缓的趋势。??第四节植被对±壤水分的影响??通过对不同造林地不同深度±壤含水量与降水之间的协相关分析,可W看出,对于??W月为单位的各造林地深层±壤的含水量与降水之间产生的迟滞效应依赖于降水的强度。??从分析的结果来看,由于2014年总体偏干旱,降水偏少且强度不高,无法下渗到较深的??±层,故采用烘干称重法无法测到其±壌含水量变化。且较少的降水也会导致结果"淹没"??在背景噪声当中。而对于浅层±壤的含水量,由于其受来源于大气、±壤等的多种因素??影响,其在浅层±壤中的迁移并不严格的具有一定的比率,因此实际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长步长的偶然阳性结果并没有可1^支持的生态学理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地带植被构建水资源承载力估算——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例[J]. 石莎,付强,韩富任,冯金朝.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5(S1)
[2]干旱荒漠区不同生活型植物生长对降雨量变化的响应[J]. 张浩,王新平,张亚峰,虎瑞,潘颜霞,陈宁.  生态学杂志. 2015(07)
[3]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co-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in Water-Deficient Regions:A Case Study in the Haihe River Basin,China[J]. WANG Zhong-gen,LUO Yu-zhou,ZHANG Ming-hua,XIA Ju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4(01)
[4]草原牧区发展中问题浅析[J]. 李平,孙小龙,刘天明,萨茹拉,陈海军,丁勇.  中国草地学报. 2013(05)
[5]气候变化对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空间位移的影响[J]. 李秋月,潘学标.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10)
[6]晋西黄土区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J]. 鲍彪,毕华兴,云雷,高路博,许华森,安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2(02)
[7]基于时间序列植被特征的内蒙古荒漠化评价[J]. 殷贺,李正国,王仰麟,蔡福.  地理学报. 2011(05)
[8]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杏林地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J]. 王延平,邵明安.  林业科学. 2009(12)
[9]水分条件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植物幼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 单立山,张希明,王有科,王蕙,闫海龙,魏疆,许浩.  科学通报. 2008(S2)
[10]北方农牧交错带不同退耕方式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J]. 紫檀,潘志华,安萍莉,潘学标,妥德宝,赵沛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8(06)

博士论文
[1]气候变化及放牧对内蒙古草地的影响与适应对策[D]. 李秋月.中国农业大学 2015
[2]大青山前山区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和植被承载力研究[D]. 陈晓燕.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3]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水分特征的研究[D]. 莎仁图雅.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4]干旱区植物的水分选择性利用研究[D]. 褚建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7
[5]乌兰布和沙漠植被与水资源相互影响的研究[D]. 何炎红.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6
[6]柠条锦鸡儿遗传多样性研究[D]. 王赞.中国农业大学 2005
[7]库布齐沙漠梭梭林地SPAC系统水分关系研究[D]. 格日乐.北京林业大学 2005
[8]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研究[D]. 郭忠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D]. 何修道.甘肃农业大学 2016
[2]集二铁路沙漠区防风固沙措施防护效果研究[D]. 许钱通.北京交通大学 2015
[3]樟子松和油松幼苗轻基质速生繁育中的菌根接种技术的研究[D]. 钟帅.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4]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人工柠条林合理初植密度研究[D]. 宁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4
[5]内蒙古盛乐植被恢复实验示范区人工植被与其生态效益研究[D]. 卓茜.中央民族大学 2013
[6]南小河沟流域林地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及水量平衡研究[D]. 蒋俊.西安理工大学 2008
[7]参考腾发量的计算和预测方法研究[D]. 胡庆芳.清华大学 2005
[8]农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特征及水量平衡分析[D]. 高凤莲.中国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932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2932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f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