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遥感结合过程模型的浙江省森林碳储量时空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2 03:12
  森林碳储量不仅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基本特征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森林结构功能和生产潜力的理论基础,对维持全球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森林碳储量估算一般有3种方法:样地调查法、遥感估算法和模型模拟法,其中生态系统过程模型如BIOME-BGC考虑了冠层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土壤水分等对碳储量的影响,以此揭示生物量生长、植被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是森林碳储量时空动态模拟及分析研究的重要方法。遥感结合过程模型可以融合遥感实时、动态、大范围、多分辨率的特点和过程模型反映植被生态生理过程的优势,从而实现碳循环过程的大尺度模拟,并反映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碳收支的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加上地面数据为模型参数优化和模拟结果验证提供支撑,从而使得耦合“地面调查-遥感信息-过程模型”的森林碳储量模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在地面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利用Landsat5 TM(1988、1992、1996、2000、2004、2008年)和Landsat8 OLI(2014年)卫星影像,结合地形、土壤、气象、生理生态参数等数据,驱动BIOME-BGC过程模型,模拟浙江省针叶林、阔叶林和竹... 

【文章来源】: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遥感结合过程模型的浙江省森林碳储量时空演变研究


研究区Figure2.1Thestudyarea

针叶林,样地,森林类型,竹林


材料与方法表 2.1 1988-2014 三种森林类型样地数量ble 2.1 Number of three forest type plots during 1988-2014针叶林 阔叶林 竹林 628 86 128596 85 164544 129 197589 184 234365 107 154190

样地,针叶林,阔叶林


图 2.2 1988-2014 年针叶林样地分布igure2.2 Distribution of coniferous plots during 1988-2014365 107 15419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五种大气校正的多时相森林碳储量遥感反演研究[J]. 徐凯健,曾宏达,朱小波,田庆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11)
[2]土地利用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J]. 孙清芳,韩丽冬,肖宇飞.  现代化农业. 2017(10)
[3]典型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储量空间变异特征[J]. 戴巍,赵科理,高智群,刘康华,张峰,傅伟军.  生态学报. 2017(22)
[4]重庆市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 刘倩楠,欧阳志云,李爱农,徐卫华.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6)
[5]2000—2010年长三角地区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 李广宇,陈爽,张慧,张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05)
[6]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J]. 李银,陈国科,林敦梅,陈彬,高雷明,简兴,杨波,徐武兵,苏宏新,赖江山,王希华,杨海波,马克平.  植物生态学报. 2016(04)
[7]基于东北温带落叶阔叶林通量数据的BEPS模型参数优化[J]. 卢伟,范文义,田甜.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5)
[8]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效应——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之生态系统固碳任务群研究进展[J]. 方精云,于贵瑞,任小波,刘国华,赵新全.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5(06)
[9]LUCC研究进展及其对干旱区生态环境的意义[J]. 骈宇哲,姜朋辉,陈振杰,吴洁璇.  水土保持研究. 2015(05)
[10]氮素形态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J]. 邢瑶,马兴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5(02)

博士论文
[1]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响应与可持续性情景模拟研究[D]. 吴蒙.华东师范大学 2017
[2]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时空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D]. 毛方杰.浙江农林大学 2016
[3]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福建省竹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D]. 张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
[4]中国林业活动碳源汇及其潜力研究[D]. 侯振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0
[5]中亚热带山区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D]. 盛浩.福建师范大学 2010
[6]中国中亚热带东部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储量研究[D]. 张骏.浙江大学 2008
[7]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特征的研究[D]. 肖复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7
[8]毛竹林生态系统中碳储量、固定及其分配与分布的研究[D]. 周国模.浙江大学 2006
[9]氮磷营养及氮形态对水曲柳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机制[D]. 范志强.东北林业大学 2004
[10]华北主要森林类型的碳汇功能研究[D]. 陈遐林.北京林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浙江省竹林碳储量时空演变及对土地利用动态响应遥感监测研究[D]. 李阳光.浙江农林大学 2018
[2]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竹林多尺度碳储量估算方法研究[D]. 高国龙.浙江农林大学 2016
[3]基于MODIS影像的浙江省森林碳储量估算研究[D]. 袁振花.浙江农林大学 2016
[4]亚热带典型森林冠层参数及碳储量定量估算研究[D]. 孙少波.浙江农林大学 2016
[5]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南京市碳储量与生物多样性功能模拟[D]. 荣月静.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5
[6]2000-2010年中原经济区陆地生态系统逐年土地利用与碳储量变化研究[D]. 蒋琳.河南大学 2015
[7]遥感过程模型应用于中国南方草地近30年碳储量变化的研究[D]. 刘思瑶.成都理工大学 2014
[8]浙江省临安市森林管理碳汇变化分析[D]. 赵旭.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
[9]经营强度和地形条件对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差异影响分析[D]. 范叶青.浙江农林大学 2012
[10]戴云山黄山松林碳储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 董金相.福建农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963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2963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9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