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城市道路林内大气颗粒物的时空变化特征 ——以泰安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02 08:2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日益加剧,雾霾天气不断增多,不仅影响人们的出行,而且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雾霾主要是大气颗粒物增加造成的,如何消减大气颗粒物已成为美丽城镇建设的技术难题之一。森林植被在消减大气颗粒物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创建森林城市日益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然而,截至目前,城市森林的防尘抑霾功能有多大,什么样的森林结构作用最佳?等等问题尚无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以泰安市12种典型结构和配置的道路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带内外的TSP、PM10、PM2.5、PM1四种颗粒物进行同步监测,分析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不同水平梯度处大气颗粒物的变化趋势,探讨不同配置模式的城市道路林对大气颗粒物的滞尘效益,为城市环境友好型道路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人类活动影响大气颗粒物日变化趋势TSP、PM10、PM2.5、PM1四种颗粒物日变化趋势大致呈早晚高、中间低的特点,近似“U”形,显现“双峰单谷”趋势。颗粒物峰值出现在人类活动的早高峰和晚高峰时段8:00和18:00,10:00—16:00颗粒物浓度较低。TSP、PM10大部分时间段都能达到环境质量二级标准,8:00两种颗...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大气颗粒物的基本概念
        1.3.2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1.3.3 大气颗粒物的变化特征
        1.3.4 植被消减大气颗粒物的作用机理
        1.3.5 不同配置的城市绿地对大气颗粒物净化能力的比较
    1.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图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气候概况
        2.1.3 泰安市空气质量状况
        2.1.4 泰安市城市绿地资源
    2.2 研究方法
        2.2.1 样地选择
        2.2.2 观测方法
        2.2.3 指标观测
        2.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
        3.1.1 大气颗粒物日变化规律
        3.1.2 大气颗粒物季节变化规律
    3.2 大气颗粒物水平空间变化规律
        3.2.1 TSP、PM10水平空间变化规律
        3.2.2 PM2.5、PM1水平空间变化规律
    3.3 气象因子和PM2.5 相关性分析
        3.3.1 风速
        3.3.2 湿度
        3.3.3 温度
    3.4 不同配置模式的道路林对大气颗粒物的滞尘效益及典型群落设计
        3.4.1 不同配置模式的道路林对大气颗粒物的滞尘效益
        3.4.2 不同配置模式的道路林滞尘能力等级划分
        3.4.3 消减大气颗粒物典型群落设计
4 讨论
    4.1 道路林吸滞大气颗粒物的时间变化
    4.2 道路林内外水平空间的变化规律
    4.3 不同配置模式的道路林对大气颗粒物的滞尘效益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本研究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园绿地不同植物群落对细颗粒物PM2.5浓度的影响[J]. 李新宇,赵松婷,郭佳,李延明.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4(11)
[2]北京地区消减PM2.5等颗粒物污染的绿地设计技术探析[J]. 王国玉,白伟岚,李新宇,赵松婷.  中国园林. 2014(07)
[3]北京市不同主干道绿地群落对大气PM2.5浓度消减作用的影响[J]. 李新宇,赵松婷,李延明,郭佳,李薇.  生态环境学报. 2014(04)
[4]城市空气颗粒物的来源、影响和控制研究进展[J]. 宋英石,李锋,徐新雨,王效科,张红星.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S2)
[5]浅谈城市森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任启文,李洁,潘永杰.  河北林业科技. 2013(05)
[6]北方地区典型天气对城市森林内大气颗粒物的影响[J]. 郭二果,王成,郄光发,蔡煜.  中国环境科学. 2013(07)
[7]对国内外PM2.5研究及控制对策的回顾与展望[J]. 朱增银,李冰,赵秋月,夏思佳,李荔.  环境科技. 2013(01)
[8]天津城市交通道路扬尘排放特征及空间分布研究[J]. 许妍,周启星.  中国环境科学. 2012(12)
[9]2007和2008年夏季北京奥运馆大气PM10与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J]. 李雪,刘子锐,任希岩,李昕,王跃思.  大气科学学报. 2012(02)
[10]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 苏泳娴,黄光庆,陈修治,陈水森,李智山.  生态学报. 2011(23)

博士论文
[1]北京地区典型城市绿地对PM2.5等颗粒物浓度及化学组成影响研究[D]. 陈博.北京林业大学 2016
[2]城市主干道路绿带滞尘效应研究[D]. 张灵艺.西南大学 2015
[3]上海浦东新区绿地系统研究—分布格局、生态系统特征及服务功能[D]. 殷杉.上海交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深圳市大学城大气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分析及源解析[D]. 高佳琦.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2]城市不同类型绿地空气颗粒物浓度变化规律的研究[D]. 吴志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7



本文编号:3378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378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a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