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AREAST模型的青海云杉中-幼龄林生物量碳沿海拔梯度分布特征
发布时间:2021-09-15 08:57
为预测未来青海云杉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的分布范围,基于FAREAST模型,对祁连山西部、中部和东部3个站点的青海云衫(Picea crassifolia)中-幼龄林(0~60 a)生物量碳的海拔分布特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在同一站点,青海云杉幼苗幼树生物量碳在中间海拔分布最多,集中在海拔2 800~3 100 m之间,此范围以外,生物量碳随之减少。(2)不同站点比较,青海云杉幼苗幼树平均生物量碳在祁连山中部最高,达到27.48±5.51 t·C·hm-2,其次为东部的24.56±3.50 t·C·hm-2和西部的23.80±2.07 t·C·hm-2。(3)青海云杉幼苗幼树分布的海拔范围约在2 500~3 400 m之间,但不同站点间存在差异。模拟得出,祁连山区青海云杉幼苗幼树生物量碳分布存在最佳海拔区间2 800~3 100 m,高于或低于该区间时,青海云杉的生长和更新过程将会受到限制。祁连山中部青海云杉幼苗幼树生物量碳高于东部和西部,表明中部是青海云杉生长和潜在分布的最佳区域,导致东、西部区域更新较差的原因可能是由...
【文章来源】:干旱区地理. 2020,43(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祁连山西、中、东部模拟站点和中部天涝池小流域内验证样地位置
FAREAST模型结构图
实测生物量碳与模拟生物量碳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森林碳计量方法研究进展[J]. 赵苗苗,赵娜,刘羽,刘熠,岳天祥. 生态学报. 2019(11)
[2]黑河上游天涝池流域典型灌木生态参数研究[J]. 李文娟,黄力平,赵传燕,胡东宇,王清涛. 干旱区地理. 2018(05)
[3]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地上碳储量估算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 丛俊霞,郑晓,朱教君,宋立宁,高西宁,李秀芬,闫涛. 生态学杂志. 2017(11)
[4]中国杉木林生物量估算参数及其影响因素[J]. 左舒翟,任引,王效科,张小全,罗云建. 林业科学. 2014(11)
[5]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青海云杉林分结构分析[J]. 牛赟,刘明龙,马剑,刘贤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11)
[6]Effect of vegetation on soil water retention and storage in a semi-arid alpine forest catchment[J]. Chao WANG,ChuanYan ZHAO,ZhongLin XU,Yang WANG,HuanHua PENG.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3(02)
[7]基于地统计学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计[J]. 贺鹏,张会儒,雷相东,徐广,高祥. 林业科学. 2013(05)
[8]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林近四十年动态变化分析[J]. 别强,赵传燕,强文丽,何磊.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04)
[9]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青海云杉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J]. 李效雄,刘贤德,赵维俊. 干旱区地理. 2012(06)
[10]祁连山东段山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脆弱性分析[J]. 刘晶,刘学录,侯莉敏. 干旱区地理. 2012(05)
本文编号:3395785
【文章来源】:干旱区地理. 2020,43(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祁连山西、中、东部模拟站点和中部天涝池小流域内验证样地位置
FAREAST模型结构图
实测生物量碳与模拟生物量碳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森林碳计量方法研究进展[J]. 赵苗苗,赵娜,刘羽,刘熠,岳天祥. 生态学报. 2019(11)
[2]黑河上游天涝池流域典型灌木生态参数研究[J]. 李文娟,黄力平,赵传燕,胡东宇,王清涛. 干旱区地理. 2018(05)
[3]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地上碳储量估算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 丛俊霞,郑晓,朱教君,宋立宁,高西宁,李秀芬,闫涛. 生态学杂志. 2017(11)
[4]中国杉木林生物量估算参数及其影响因素[J]. 左舒翟,任引,王效科,张小全,罗云建. 林业科学. 2014(11)
[5]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青海云杉林分结构分析[J]. 牛赟,刘明龙,马剑,刘贤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11)
[6]Effect of vegetation on soil water retention and storage in a semi-arid alpine forest catchment[J]. Chao WANG,ChuanYan ZHAO,ZhongLin XU,Yang WANG,HuanHua PENG.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3(02)
[7]基于地统计学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计[J]. 贺鹏,张会儒,雷相东,徐广,高祥. 林业科学. 2013(05)
[8]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林近四十年动态变化分析[J]. 别强,赵传燕,强文丽,何磊.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04)
[9]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青海云杉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J]. 李效雄,刘贤德,赵维俊. 干旱区地理. 2012(06)
[10]祁连山东段山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脆弱性分析[J]. 刘晶,刘学录,侯莉敏. 干旱区地理. 2012(05)
本文编号:3395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395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