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幕微气候对文冠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0-01 23:07
为探索叶幕微气候对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物候期、表型性状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将文冠果进行叶幕分区,对不同区域的光照强度、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全年连续观测;通过调查不同叶幕区域的物候期和表型性状以研究其生长发育节律;通过测定不同区域的光合日动态和光响应曲线比较其叶片光合特性;通过不同区域间微气候与物候期、表型性状和光合特性的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有利于明确叶幕微气候对文冠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将为后续栽培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光照强度在叶幕尚未形成期及落叶后(1-4月,11-12月)均呈现上层外侧>上层内侧>下层外侧>下层内侧的变化趋势,在叶幕形成期(5-10月)呈现上层外侧>下层外侧>上层内侧>下层内侧的趋势;而温度在一年的不同时期均呈现上层外侧>上层内侧>下层外侧>下层内侧的规律,相对湿度与其变化规律相反。(2)文冠果不同叶幕区域的物候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萌芽期差异最大(8 d);初花期差异最小(3 d);南上层外侧的总生长期最长(19...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叶幕
试验材料与方法112试验材料与方法2.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大平房镇原家洼村文冠果基地,地处120°16′E,41°25′N。该地区为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温差较大,降水偏少。年均日照2861.7h;年均温8.4℃;年均降水量489mm;无霜期158d。2.2试验材料试验材料为2016年夏季采用T字型芽接方法嫁接的文冠果优良无性系,株行距1.5m×4.0m,平均冠幅1.8m,平均树高1.6m。2018年秋,选取同一无性系(14B号)20株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用于观测叶幕微气候、表型性状和物候期,选择其中的3个样株作为重复,进行叶片光合特性测定,入选的文冠果均为自然圆头形树冠。2.3试验方法2.3.1叶幕区域划分以树干为中心,将树冠分为东、南、西、北4个方向,从树干中心水平向外,每隔45cm分1层,划分为内外两侧:0-45cm为内侧,45-90cm为外侧;从树冠基部(距地面高度40cm)开始向上,每隔60cm分1层,划分为上下两层:40-100cm为下层,100-160cm为上层;共划分为16个叶幕区域。树冠分区俯视图树冠分区侧视图图2.1叶幕分区示意图Figure2.1Diagramofleafcurtaindistrict
结果与分析223.1.2叶幕微气候的日动态变化分析(1)光照强度的日动态变化分析在一天内,测定4个时间点(8:00,10:00,13:00,15:00)的叶幕微气候,计算全年同一时间点的微气候均值,作为日动态分析的最终数据。树冠内光照强度的日动态变化结果见图3.1。结果显示:光照强度在不同叶幕区域的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从8:00-13:00,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加,引起太阳辐射的增加,各区域光照强度均逐渐增加,且8:00-10:00光照强度的增加速度快于10:00-13:00;从13:00-15:00,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减小,太阳辐射变弱,各区域光照强度均逐渐减校由图中不同曲线比较可知,在8:00-15:00光照强度的变化过程中,不同方向的上层外侧光照强度均最高,变化趋势最大;下层内侧光照强度均最低,变化趋于平缓。图3.1树冠内不同区域光照强度的日变化Figure3.1Dailyvariationoflightintensityindifferentregionsofthetreecanopy注a:1-北下层内侧;2-北下层外侧;3-北上层内侧;4-北上层外侧;5-东下层内侧;6-东下层外侧;7-东上层内侧;8-东上层外侧;9-南下层内侧;10-南下层外侧;11-南上层内侧;12-南上层外侧;13-西下层内侧;14-西下层外侧;15-西上层内侧;16-西上层外侧。注b:误差线代表标准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群体文冠果种实性状变异特征[J]. 张毅,敖妍,刘觉非,赵磊磊,由海德.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05)
[2]文冠果物候期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 张毅,敖妍,刘觉非,赵磊磊,张永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3]文冠果种子及苗期生长性状地理种源变异[J]. 赵阳,毕泉鑫,句娇,于丹,范思琪,陈梦圆,崔艺凡,傅光辉,王利兵. 林业科学研究. 2019(01)
[4]不同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分布特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J]. 胡潇予,于海燕,崔艺凡,范思琪,毕泉鑫,李迎超,王利兵. 林业科学研究. 2019(01)
[5]不同板栗品种苗期叶片生理特性及光合日变化差异研究[J]. 许琪,郑林,盛孝前,姚辉,王昊,丁峰,陈景震. 湖南林业科技. 2019(01)
[6]文冠果丰产栽培管理措施[J]. 田秀铭,冯建民.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9(02)
[7]文冠果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J]. 白鑫磊,金华,邹吉祥,朱桐,金纯伊,程文琼,李新林. 经济林研究. 2019(01)
[8]模拟增温对杉木幼树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 叶旺敏,熊德成,杨智杰,朱益广,张秋芳,刘小飞,林伟盛,胥超,张景,杨玉盛. 生态学报. 2019(07)
[9]文冠果花性别分化过程中形态与解剖结构特征和气象因子分析[J]. 张宁,敖妍,苏淑钗,刘觉非,黄曜曜,刘金凤,张行杰. 西北植物学报. 2018(10)
[10]不同光照对油桐幼苗生长、光合日变化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石凯,李泽,张伟建,何潇,曾艳玲,谭晓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08)
博士论文
[1]基于形态学特性和SSR分子标记的文冠果种质资源评价与选优研究[D]. 申展.北京林业大学 2017
[2]木本能源植物文冠果类型划分、单株选择及相关研究[D]. 敖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0
[3]木本能源植物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的调查与研究[D]. 牟洪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6
硕士论文
[1]文冠果优良无性系授粉组合选择及结实性状分析[D]. 牛媛.北京林业大学 2019
[2]中国华北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及基于监控相机的花期监测[D]. 邓莉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3]文冠果叶幕微气候与树体生长和开花结实的关系[D]. 荣贵纯.北京林业大学 2017
[4]库尔勒香梨不同栽植密度果园微气候差异与产量品质关系研究[D]. 牛莹莹.新疆农业大学 2016
[5]冠层喷水微气候条件对果树生长和病害及果实品质的影响[D]. 郭萍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6]锥栗品种授粉配置技术研究[D]. 张旭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
[7]文冠果结果枝组修剪技术的研究[D]. 苏曼琳.北京林业大学 2016
[8]木本油料树种文冠果花果调控措施研究[D]. 吴尚.北京林业大学 2016
[9]基于叶幕微气侯分析的油茶整形修剪技术研究[D]. 杨少燕.北京林业大学 2016
[10]吐鲁番葡萄叶幕微气候差异及若干葡萄品种光合特性研究[D]. 贾杨.新疆农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17514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叶幕
试验材料与方法112试验材料与方法2.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大平房镇原家洼村文冠果基地,地处120°16′E,41°25′N。该地区为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温差较大,降水偏少。年均日照2861.7h;年均温8.4℃;年均降水量489mm;无霜期158d。2.2试验材料试验材料为2016年夏季采用T字型芽接方法嫁接的文冠果优良无性系,株行距1.5m×4.0m,平均冠幅1.8m,平均树高1.6m。2018年秋,选取同一无性系(14B号)20株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用于观测叶幕微气候、表型性状和物候期,选择其中的3个样株作为重复,进行叶片光合特性测定,入选的文冠果均为自然圆头形树冠。2.3试验方法2.3.1叶幕区域划分以树干为中心,将树冠分为东、南、西、北4个方向,从树干中心水平向外,每隔45cm分1层,划分为内外两侧:0-45cm为内侧,45-90cm为外侧;从树冠基部(距地面高度40cm)开始向上,每隔60cm分1层,划分为上下两层:40-100cm为下层,100-160cm为上层;共划分为16个叶幕区域。树冠分区俯视图树冠分区侧视图图2.1叶幕分区示意图Figure2.1Diagramofleafcurtaindistrict
结果与分析223.1.2叶幕微气候的日动态变化分析(1)光照强度的日动态变化分析在一天内,测定4个时间点(8:00,10:00,13:00,15:00)的叶幕微气候,计算全年同一时间点的微气候均值,作为日动态分析的最终数据。树冠内光照强度的日动态变化结果见图3.1。结果显示:光照强度在不同叶幕区域的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从8:00-13:00,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加,引起太阳辐射的增加,各区域光照强度均逐渐增加,且8:00-10:00光照强度的增加速度快于10:00-13:00;从13:00-15:00,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减小,太阳辐射变弱,各区域光照强度均逐渐减校由图中不同曲线比较可知,在8:00-15:00光照强度的变化过程中,不同方向的上层外侧光照强度均最高,变化趋势最大;下层内侧光照强度均最低,变化趋于平缓。图3.1树冠内不同区域光照强度的日变化Figure3.1Dailyvariationoflightintensityindifferentregionsofthetreecanopy注a:1-北下层内侧;2-北下层外侧;3-北上层内侧;4-北上层外侧;5-东下层内侧;6-东下层外侧;7-东上层内侧;8-东上层外侧;9-南下层内侧;10-南下层外侧;11-南上层内侧;12-南上层外侧;13-西下层内侧;14-西下层外侧;15-西上层内侧;16-西上层外侧。注b:误差线代表标准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群体文冠果种实性状变异特征[J]. 张毅,敖妍,刘觉非,赵磊磊,由海德.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05)
[2]文冠果物候期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 张毅,敖妍,刘觉非,赵磊磊,张永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3]文冠果种子及苗期生长性状地理种源变异[J]. 赵阳,毕泉鑫,句娇,于丹,范思琪,陈梦圆,崔艺凡,傅光辉,王利兵. 林业科学研究. 2019(01)
[4]不同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分布特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J]. 胡潇予,于海燕,崔艺凡,范思琪,毕泉鑫,李迎超,王利兵. 林业科学研究. 2019(01)
[5]不同板栗品种苗期叶片生理特性及光合日变化差异研究[J]. 许琪,郑林,盛孝前,姚辉,王昊,丁峰,陈景震. 湖南林业科技. 2019(01)
[6]文冠果丰产栽培管理措施[J]. 田秀铭,冯建民.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9(02)
[7]文冠果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J]. 白鑫磊,金华,邹吉祥,朱桐,金纯伊,程文琼,李新林. 经济林研究. 2019(01)
[8]模拟增温对杉木幼树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 叶旺敏,熊德成,杨智杰,朱益广,张秋芳,刘小飞,林伟盛,胥超,张景,杨玉盛. 生态学报. 2019(07)
[9]文冠果花性别分化过程中形态与解剖结构特征和气象因子分析[J]. 张宁,敖妍,苏淑钗,刘觉非,黄曜曜,刘金凤,张行杰. 西北植物学报. 2018(10)
[10]不同光照对油桐幼苗生长、光合日变化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石凯,李泽,张伟建,何潇,曾艳玲,谭晓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08)
博士论文
[1]基于形态学特性和SSR分子标记的文冠果种质资源评价与选优研究[D]. 申展.北京林业大学 2017
[2]木本能源植物文冠果类型划分、单株选择及相关研究[D]. 敖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0
[3]木本能源植物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的调查与研究[D]. 牟洪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6
硕士论文
[1]文冠果优良无性系授粉组合选择及结实性状分析[D]. 牛媛.北京林业大学 2019
[2]中国华北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及基于监控相机的花期监测[D]. 邓莉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3]文冠果叶幕微气候与树体生长和开花结实的关系[D]. 荣贵纯.北京林业大学 2017
[4]库尔勒香梨不同栽植密度果园微气候差异与产量品质关系研究[D]. 牛莹莹.新疆农业大学 2016
[5]冠层喷水微气候条件对果树生长和病害及果实品质的影响[D]. 郭萍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6]锥栗品种授粉配置技术研究[D]. 张旭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
[7]文冠果结果枝组修剪技术的研究[D]. 苏曼琳.北京林业大学 2016
[8]木本油料树种文冠果花果调控措施研究[D]. 吴尚.北京林业大学 2016
[9]基于叶幕微气侯分析的油茶整形修剪技术研究[D]. 杨少燕.北京林业大学 2016
[10]吐鲁番葡萄叶幕微气候差异及若干葡萄品种光合特性研究[D]. 贾杨.新疆农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17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417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