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黑龙江省红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与碳储量模型

发布时间:2021-10-05 07:41
  目前,大尺度估算森林生物量、碳储量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构建林分水平的生物量、碳储量模型是一种估算森林乔木层生物量、碳储量的方法。本文以黑龙江省红松人工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法、平差法、分解法分别构建林分变量-林分生物量模型、林分蓄积量-林分生物量模型、生物量换算系数连续函数法-林分生物量模型、林分变量-林分碳储量模型、林分蓄积量-林分碳储量模型、碳储量换算系数连续函数法-林分碳储量模型。均利用权函数来消除异方差对各模型参数估计的影响,使用留一交叉验证法(leave-one-out cross validation,LOOCV)对各林分生物量模型、碳储量模型进行检验。各林分生物量模型、林分碳储量模型的拟合结果采用确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进行评价;检验结果通过确定平均误差绝对值(MAB)、相对误差绝对值(MPB)、平均误差百分比(E%)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可加性方法在应用于不同生物量、碳储量模型的预测精度排序并没有表现出一致性,并且3种可加性方法之间的预测精度差异很小,只有在林分蓄积量-生物量、碳储量模型时,表现出的差异相对较大。各类林分生物量、碳储量模型的预测...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黑龙江省红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与碳储量模型


图2-1研宄区域简图??2.2数据来源??考虑到黑龙江地域辽阔,各地区间气候、地形等存在差异,所以本研究收集黑龙江??不同区域的红松人工林样地数据,地面100m2 ̄?900m2

模型图,生物量,模型,绝对值


解法&平差法。??4.4不同林分生物量模型比较??本研宄基于3种可加性方法构建了?3类林分生物量模型分别为林分变量-林分可加性??生物量模型、林分蓄积量-林分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生物量换算系数连续函数法-林分可??加性生物量模型,比较了?3种可加性方法应用于不同林分生物量模型的预测精度。本研??宄挑选在各类林分生物量模型中预测精度表现最好的可加性方法,并利用其检验结果中??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B)和相对误差绝对值(MPB),对不同的林分生物量模型??预测精度进行比较,具体结果见图3-1。??7?].41?■?12?1?B1?■??Iiiiil??总做?树根?树千?树枝?树叶?总铱?树根?Wf?树枝?树叶??□系统1?■系统2?B系敁3?□系统1?■系统2?a系枝3??图3-1?A1:不同生物量模型的平均误差绝对值(MAB);?B1:不同生物量模型的相对误差绝对值??(MPB);模型系统1为基于平差法的林分变M;-林分可加性生物量模型;模型系统2为基于分解法的??林分蓄积量-林分可加性生物量模型;模型系统3为基于聚合法的生物量换算系数函数法-林分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由图3-1可知,不同林分生物量模型系统中均以总量和树干生物量模型的MAB相??对较大,以树叶和树千生物量模型的MPB较大。不同林分生物量模型系统的预测精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为:模型系统3在总量、树根、树干、树枝生物量模型??的MAB和MPB均明显低于模型系统1和模型系统2相应的模型,模型系统1在总量、??树千、树叶生物量模型的MAB和MPB均明显低于模型系统2相应的模型,模型系统2??仅在树根、树枝生物量模型的MAB和MPB略

模型图,储量,模型,林分


数法-林分可加性碳储量模型,??比较了?3种可加性方法应用于不同碳储量模型的预测精度。本研究也将对比分析不同碳??储量模型的预测精度,挑选不同碳储量模型中预测能力表现最优的可加性方法,分别为??基于聚合法的林分变量-林分碳储量模型(系统4)、基于平差法的林分蓄积量-林分碳储??量模型(系统5)、基于聚合法的碳储量换算系数连续函数法-林分碳储量模型(系统6),??并利用其检验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B)和相对误差绝对值(MPB),对不同??的生物量模型预测精度进行比较,具体比较见图3-2。??3'5?1C1?14?]D1??"Elill??总M?柄根?树干?树枝?树叶?总贷?树根?树干?枓枝?树叶??□系统4?■系绦S?S系统6?□系统4?■系统S?S系统6??图3-2?C1:不同碳储量模型的平均误差绝对值(MAB);?D1:不同碳储量模型的相对误差绝对值??(MPB);模型系统4为基于聚合法的林分变量-林分可加性碳储量模型;模型系统5为基于平差法的??林分蓄积量-林分可加性碳储量模型;模型系统6为基于聚合法的碳储量换算系数函数法-林分可加性??碳储量模型。??由图3-2可以看出,不同林分碳储量模型系统中均以总量和树干碳储量模型的MAB??相对较大,以树叶和树干碳储量模型的MPB较大。不同林分碳储量模型系统的预测精??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为:模型系统6在总量、树根、树干、树枝碳储量模??型的MAB和MPB均明显低于模型系统4和模型系统5相应的模型,模型系统4在总??量、树干、树叶碳储量模型的MAB和MPB均明显低于模型系统5相应的模型,模型系??3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用二类调查数据对塔林林场森林碳储量的估算[J]. 黄韵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8(05)
[2]黑龙江省主要林分类型林分碳储量预估模型[J]. 贾炜玮,林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7(08)
[3]三种林分生物量估算方法的比较[J]. 董利虎,李凤日.  应用生态学报. 2016(12)
[4]大兴安岭东部天然落叶松林可加性林分生物量估算模型[J]. 董利虎,李凤日.  林业科学. 2016(07)
[5]内蒙古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J]. 黄晓琼,辛存林,胡中民,李钢铁,张铜会,赵玮,杨浩,张雷明,郭群,岳永杰,高润宏,乌志颜,闫志刚,刘新平,李玉强,李胜功.  植物生态学报. 2016(04)
[6]Carbon storage and sequestration rate assessment and allometric model development in young teak plantations of tropical moist deciduous forest, India[J]. Kaushalendra Kumar Jha.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15(03)
[7]森林碳储量估算方法综述[J]. 续珊珊.  林业调查规划. 2014(06)
[8]不同林分起源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构建[J]. 符利勇,雷渊才,孙伟,唐守正,曾伟生.  生态学报. 2014(06)
[9]基于森林清查资料的乔木林生物量估算方法的比较[J]. 李海奎,赵鹏祥,雷渊才,曾伟生.  林业科学. 2012(05)
[10]立木生物量方程的优度评价和精度分析[J]. 曾伟生,唐守正.  林业科学. 2011(11)

博士论文
[1]东北林区针叶树树冠轮廓及特征因子模拟[D]. 高慧淋.东北林业大学 2017
[2]东北林区主要树种及林分类型生物量模型研究[D]. 董利虎.东北林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19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419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2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