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喜树-南方红豆杉混交种植的种间促进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31 22:16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与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均为国家重点濒危保护植物。喜树中含有的喜树碱类化合物和南方红豆杉中含有的紫杉烷类化合物均可显著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这两种植物是生产植物源抗肿瘤药物的重要原料。近年研究发现,天然的喜树纯林和红豆杉纯林生长较差,而喜树和南方红豆杉混交林可以提高林地生产力。为了大量获得抗肿瘤药物生产原料,亟需开展喜树和南方红豆杉人工林的培育。本文比较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一个生长季内喜树-南方红豆杉混交种植、喜树单一种植、南方红豆杉单一种植三种种植模式植物光合作用、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指标变化,以期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角度阐明喜树和南方红豆杉生长的种间促进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喜树-南方红豆杉混交种植、喜树单一种植、南方红豆杉单一种植三种种植模式下喜树和南方红豆杉的株高、地径进行测量,表明混交种植组中喜树和南方红豆杉的株高、地径均高于相应的单一纯种种植组。测定三种模式植物在三个不同光照强度(30%、50%和100%)下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南方红豆杉与喜树的研究概况
        1.1.1 南方红豆杉与喜树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状况
        1.1.2 南方红豆杉与喜树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
    1.2 化感作用
    1.3 混交林研究状况
    1.4 氮素、光合与植物生长
    1.5 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6 选题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2 喜树-南方红豆杉混交种植的促生长作用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3 喜树与南方红豆杉株高和地径测量
        2.2.4 喜树与南方红豆杉主要光合指标测定
        2.2.5 喜树与南方红豆杉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
        2.2.6 三种种植模式下土壤全氮和有机碳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株高与地径的变化
        2.3.2 光合指标的变化
        2.3.3 叶绿素的变化
        2.3.4 三种生长条件下土壤中全氮和有机碳的变化
    2.4 小结
3 不同种植模式喜树和南方红豆杉特有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动态变化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3.2.2 取样方法
        3.2.3 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四种紫杉烷成分的标准曲线
        3.3.2 喜树碱的标准曲线
        3.3.3 三种种植模式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
    3.4 小结
4 不同种植模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4.2.2 取样方法
        4.2.3 测定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小结
5 不同种植模式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5.2.2 取样方法
        5.2.3 测定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河三角洲不同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 莫雪,陈斐杰,游冲,刘福德.  环境科学. 2020(02)
[2]作物气孔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杨天乐,吴峰峰,刘涛,武威,周平,孙成明.  北方园艺. 2020(03)
[3]紫叶芥菜花青素分布及光合作用特性研究[J]. 李海渤,余梓婷,叶帝源,张飞洪,陈伟杰,冯慧敏,万正杰.  中国蔬菜. 2020(01)
[4]玉米根系分泌物对连作花生土壤酚酸类物质化感作用的影响[J]. 李庆凯,刘苹,赵海军,宋效宗,林海涛,沈玉文,李林,万书波.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03)
[5]猕猴桃叶片叶绿素含量高光谱估算模型研究[J]. 陈澜,常庆瑞,高一帆,落莉莉,郑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6)
[6]气候变化背景下湿地土壤酶活性研究进展[J]. 刘超,赵光影,宋艳宇,董星丰.  中国农学通报. 2019(33)
[7]陕西华州天然次生林林分树种组成研究[J]. 高治中,郭军成,庄丽娟,胡亚南,安为东,王林.  防护林科技. 2019(11)
[8]芝麻开花期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的研究[J]. 张体德,武轲,杜振伟,梅鸿献,刘艳阳,郑永战.  种子. 2019(09)
[9]高寒灌丛生长季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对增温的响应[J]. 马志良,赵文强,刘美.  应用生态学报. 2019(11)
[10]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J]. 王茜.  种子科技. 2019(11)

博士论文
[1]人参、西洋参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研究[D]. 徐克章.南京农业大学 2003
[2]紫椴幼苗、幼树对光的响应与适应研究[D]. 徐程扬.北京林业大学 1999

硕士论文
[1]鄱阳湖洲滩虉草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及机制[D]. 李春梅.江西师范大学 2019
[2]烟田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张笑宇.郑州大学 2018
[3]小麦叶绿素含量、粒重、籽粒密度QTL定位及TaCRE1变异对次生根的影响[D]. 刘胜男.安徽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68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468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e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