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土壤水分和重金属处理对小桐子生长及重金属累积效应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1-02 08:0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全球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其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式各异,但对于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方式而言,其存在投资费用较高的劣势,而植物修复是目前发现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就当前发现的修复植物而言,普遍存在生物量小、生长缓慢等缺陷,其成为限制植物修复规模化甚至商业化应用的关键所在。为解决这一难题,研究者提出了各种辅助措施用以强化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然而水分调控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的研究还尚未有试验性报道。水分对植物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植物生理角度考虑,水分调控对植物提取土壤重金属有重要影响,是植物修复应当重视的一个方面。本论文是在我国水资源危机日趋严重,土壤重金属污染面积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针对抗旱能力强,生物量大、经济且实用价值高的小桐子,进行不同灌水量及不同浓度重金属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小桐子转移系数、生物富集系数显著降低,而植株体内的镉含量显著增大,其各器官累积镉的顺序为:根系>茎杆>叶片。小桐子能在灌水量较少而镉浓度较高...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土壤水分和重金属处理对小桐子生长及重金属累积效应的影响


图3.2小桐子根、茎、叶中福浓度的变化??Fig.3.2?Variatio打?of?

小桐子,生物富集系数,转移系数


cadmium?content(C)of?Jatropha?curcas?L.??不同灌水量和福浓度下小桐子对±壌重金属領的转移(TF)、富集(BF)??系数及植株吸收镜的总量分别如图3.3中A、B、C所示。TF为植物地上部与根??部重金属浓度之比,反应植物对王壤重金属污染物的去除能力。BF为植物体内??36??

小桐子,根区,含水率,幼树


第四章±壤水分和巧处理对小桐子生长及巧累积效应的影响??4.1不同灌水量和巧浓度对小桐子根区±壤含水率的影响??试验期间不同取样时间下植株根区±壌含水率如图4.1所示,由图4.1可知,??当灌水量一定时,所有取样时间下小桐子根区止壌含水率均随止壤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小桐子灌概水利用效率(表4.4)随王壤巧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可见,??巧抑制了小桐子对±壤水分的吸收利用。显著性分析表明,与9月28日取样的??±壤含水率相比,10月22日取样的王壌含水率显著降低,随后逐渐升高后又缓??慢降低。数据分析表明,当灌水量为W1时,与9月28日所取±样的含水率相??比,不同锋处理(Z0、Z1、Z2)的小桐子其根区±壤含水率在10月22日、11??月?15?日和?12?月?9?日分别降低?30.77%、23.08%和?26.92%,?25.93%、14.81%和??18.5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硫对土壤重金属形态转化及植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进展[J]. 孙丽娟,段德超,彭程,何俊昱,施积炎.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7)
[2]抑制小桐子溃疡病内生细菌的筛选[J]. 郭建伟,吕相贤,杨建,杨会敏,高源,李成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4(04)
[3]基于GPS与GE的土壤水力参数空间变异采样间距确定[J]. 王卫华,王全九.  农业机械学报. 2014 (03)
[4]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J]. 胡杨勇,马嘉伟,叶正钱,柳丹,赵科理.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01)
[5]不同含磷物质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迁移的影响[J]. 雷鸣,曾敏,胡立琼,廖柏寒,周航,钟倩云.  环境科学学报. 2014(06)
[6]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修复技术研究[J]. 樊霆,叶文玲,陈海燕,鲁洪娟,张颖慧,李定心,唐子阳,马友华.  生态环境学报. 2013(10)
[7]工业大麻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研究进展[J]. 梁淑敏,许艳萍,陈裕,杨明,郭鸿彦.  生态学报. 2013(05)
[8]丹参壮苗指数及其模拟模型[J]. 黄淑华,徐福利,王渭玲,杜俊波,汝梅,王静,曹鲜艳.  应用生态学报. 2012(10)
[9]磷肥对土壤中镉的植物有效性影响及其机理[J]. 刘昭兵,纪雄辉,彭华,田发祥,吴家梅,石丽红.  应用生态学报. 2012(06)
[10]中国水土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对策[J]. 傅国伟.  中国环境科学. 2012(02)



本文编号:3471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471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c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