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林场巨尾桉密植林生物量生产力及土壤水文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7 13:28
桉树作为我国华南地区发展速度最快的速生丰产树种之一,有着速生、丰产等优点,是最重要的纸浆原料,也是人造板厂主要的工业原料。本试验地点选取于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六里分场12林班桉树二代连栽迹地上2014年3月种植的巨尾桉林分。在林分内分别建立高密度林分(3330株/hm-2)和对照林分(1665株/hm-2)标准地各3块,面积各1200 m2。标准地立地条件相似、林木长势良好且比较一致。本研究是对样地内的2年生巨尾桉人工林进行生长规律、生物量与生产力、土壤入渗能力和季节动态变化、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等进行研究,以分析桉树连栽迹地开展高密植巨尾桉人工林种植是否可行及其对土壤水分功能调控产生哪些潜在影响,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为:1、生长规律:桉树二代连栽迹地上的2年生密植巨尾桉人工幼林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9.7m,8.4cm,0.02730m3,对照林的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10.5 m,9.4cm,0.03821m3,密植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比对照的均略低。密植林的树高、胸径、材积在第0.5a出现最大值。2、生物量与生产力:2年生密植林和对照林的...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的目的
1.3 桉树树种特性
1.3.1 生物学特性
1.3.2 自然分布及适生环境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4.1 桉树生长特性的研究现状
1.4.2 生物量、生产力的研究发展现状
1.4.3 土壤入渗性能研究现状
1.4.4 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1.4.5 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的研究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调查项目与方法
2.2.1 标准地设置与林分调查
2.2.2 生物量调查与测定
2.2.3 林冠层、林下植被和凋落物收集及持水率测定
2.2.4 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测定
2.2.5 土壤渗透性测定
2.2.6 土壤含水率测定
2.3 数据分析与处理
第三章 巨尾桉密植人工林生物量、生产力研究
3.1 巨尾桉人工林生长规律
3.1.1 树高生长特性
3.1.2 胸径生长特性
3.1.3 材积生长特性
3.2 单株生物量及其分配
3.3 乔木层生物量及其分配
3.4 植被层生物量及其分配
3.5 乔木层净初级生产力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巨尾桉密植人工林土壤渗透性能和水分动态变化分析
4.1 巨尾桉人工林土壤的渗透性能
4.2 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含水率动态变化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巨尾桉密植人工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评价
5.1 地上部分持水能力
5.1.1 林冠层的持水能力
5.1.2 灌草层的持水能力
5.1.3 凋落层的持水能力
5.2 土壤层持水能力
5.2.1 土壤容重
5.2.2 土壤孔隙度
5.2.3 土壤贮水能力
5.3 整个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评价
5.4 本章小结和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桂西南两种桉树人工幼林生物量、营养元素积累量及其分布特征[J]. 周弘愿,何斌,韦建宏,李春宁,廖倩苑,舒凡,李远航. 桉树科技. 2015(02)
[2]广西桉树种植的历史、现状、生态问题及应对策略[J]. 黄国勤,赵其国. 生态学报. 2014(18)
[3]广西巨尾桉2年生人工幼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J]. 韦春义,马英玲,周承鹰. 西部林业科学. 2014(03)
[4]海南西部桉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对林龄的响应[J]. 赵从举,吴喆滢,康慕谊,范文斌,林智,卓志清. 生态学报. 2015(06)
[5]人工桉林土壤孔隙状况及水分变化分析[J]. 熊柳梅,谢振兴,黄金生,刘永贤,周柳强,谭宏伟,黄美福. 南方农业学报. 2013(12)
[6]滇中不同植被恢复策略下土壤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J]. 侯秀丽,付登高,阎凯,李博,段昌群. 山地学报. 2013(03)
[7]海南西部桉树人工林生长特征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响应[J]. 范文斌,赵从举,林智,陈浩. 林业资源管理. 2013(02)
[8]尾叶桉人工林枯落物及土壤持水性能的研究[J]. 赵知渊,舒清态,杜阿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03)
[9]一年生高密度初植桉树能源林生物量及热值研究[J]. 许宇星,陈少雄. 热带作物学报. 2012(11)
[10]不同类型植被恢复土壤入渗性研究[J]. 张学权. 安徽农业科学. 2012(32)
硕士论文
[1]西南桦人工林生物量、养分含量和碳氮储量的研究[D]. 黎学文.广西大学 2013
[2]不同年龄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分配特征[D]. 李况.广西大学 2013
[3]海南西部桉树浆纸林土壤水分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D]. 张斌.海南师范大学 2012
[4]桉树生长规律与经营措施研究[D]. 张俊华.福建农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22386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的目的
1.3 桉树树种特性
1.3.1 生物学特性
1.3.2 自然分布及适生环境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4.1 桉树生长特性的研究现状
1.4.2 生物量、生产力的研究发展现状
1.4.3 土壤入渗性能研究现状
1.4.4 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1.4.5 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的研究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调查项目与方法
2.2.1 标准地设置与林分调查
2.2.2 生物量调查与测定
2.2.3 林冠层、林下植被和凋落物收集及持水率测定
2.2.4 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测定
2.2.5 土壤渗透性测定
2.2.6 土壤含水率测定
2.3 数据分析与处理
第三章 巨尾桉密植人工林生物量、生产力研究
3.1 巨尾桉人工林生长规律
3.1.1 树高生长特性
3.1.2 胸径生长特性
3.1.3 材积生长特性
3.2 单株生物量及其分配
3.3 乔木层生物量及其分配
3.4 植被层生物量及其分配
3.5 乔木层净初级生产力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巨尾桉密植人工林土壤渗透性能和水分动态变化分析
4.1 巨尾桉人工林土壤的渗透性能
4.2 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含水率动态变化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巨尾桉密植人工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评价
5.1 地上部分持水能力
5.1.1 林冠层的持水能力
5.1.2 灌草层的持水能力
5.1.3 凋落层的持水能力
5.2 土壤层持水能力
5.2.1 土壤容重
5.2.2 土壤孔隙度
5.2.3 土壤贮水能力
5.3 整个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评价
5.4 本章小结和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桂西南两种桉树人工幼林生物量、营养元素积累量及其分布特征[J]. 周弘愿,何斌,韦建宏,李春宁,廖倩苑,舒凡,李远航. 桉树科技. 2015(02)
[2]广西桉树种植的历史、现状、生态问题及应对策略[J]. 黄国勤,赵其国. 生态学报. 2014(18)
[3]广西巨尾桉2年生人工幼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J]. 韦春义,马英玲,周承鹰. 西部林业科学. 2014(03)
[4]海南西部桉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对林龄的响应[J]. 赵从举,吴喆滢,康慕谊,范文斌,林智,卓志清. 生态学报. 2015(06)
[5]人工桉林土壤孔隙状况及水分变化分析[J]. 熊柳梅,谢振兴,黄金生,刘永贤,周柳强,谭宏伟,黄美福. 南方农业学报. 2013(12)
[6]滇中不同植被恢复策略下土壤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J]. 侯秀丽,付登高,阎凯,李博,段昌群. 山地学报. 2013(03)
[7]海南西部桉树人工林生长特征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响应[J]. 范文斌,赵从举,林智,陈浩. 林业资源管理. 2013(02)
[8]尾叶桉人工林枯落物及土壤持水性能的研究[J]. 赵知渊,舒清态,杜阿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03)
[9]一年生高密度初植桉树能源林生物量及热值研究[J]. 许宇星,陈少雄. 热带作物学报. 2012(11)
[10]不同类型植被恢复土壤入渗性研究[J]. 张学权. 安徽农业科学. 2012(32)
硕士论文
[1]西南桦人工林生物量、养分含量和碳氮储量的研究[D]. 黎学文.广西大学 2013
[2]不同年龄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分配特征[D]. 李况.广西大学 2013
[3]海南西部桉树浆纸林土壤水分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D]. 张斌.海南师范大学 2012
[4]桉树生长规律与经营措施研究[D]. 张俊华.福建农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22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522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