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樟树胚萌发、体胚发生及再生植株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6 17:48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又称香樟树,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既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又是重要的用材树种,其树冠茂密,四季常青,枝叶广展,木材坚硬,在用材、园林、化工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有很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为了优化并完善樟树再生体系,为遗传转化提供参考依据,以满足樟树用材的需要,本研究以樟树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开展离体培养技术、幼胚早期萌发因素探讨、湖南省不同种源樟树再生体系构建三方面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开展了樟树种子离体培养技术的研究。光培养是樟树未成熟合子胚主要培养方式,暗培养下种子畸形萌发。适合樟树幼胚萌发的最佳培养基是MS+1mg.L-16-BA+O.1mg.L-1 2,4-D;最佳继代增殖的培养基为MS+1.5mg.L-1 6-BA+0.5mg.L-1 IAA;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1mg.L-1 IBA+0.3mg.L-1 NAA,生根率达76.7%。(2)系统探讨了幼胚发生早期影响因素。种子带果肉消毒损伤较小,可明显提高胚萌发率和发芽时间;低温和浸泡预处理种子对樟树幼胚萌发诱导没有显著性差异,浸泡处理不利于幼胚...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樟树胚萌发、体胚发生及再生植株体系研究


图2.1光培养下樟树幼胚萌发情况A.接种7d萌发;B.接种10d萌发;C.接种15d萌发;D.6-BA??激素萌发情况;E.ZT激素萌发情况;F.萌发后期

阶段,胚培,情况,幼胚


图2.2樟树幼胚继代增殖阶段A-E胚培苗继代增殖情况;F.生根

幼胚,樟树


樟树胚萌发、体胚发生及再生植株体系研究??續2^C?I??图2.2樟树幼胚继代增殖阶段A-E胚培苗继代增殖情况;F.生根。??Fig.2.2?The?young?embryo?of?Camphor?tree?is?in?the?stage?of?propagation;?A-E.Multiplication?of??embryo?culture?seedlings;?F.Take?root.??2.?3结论与讨论??2.?3.?1结论??光培养利于幼胚萌发,暗培养只能导致芽的畸形萌发。不同浓度6-BA和ZT分??别于2,4-D、IBA组合诱导幼胚萌发,结果表明6-BA诱导效果优于ZT,而2,4-D诱??导效果又优于IBA,所以樟树幼胚萌发的最佳培养基是MS+lmg丄-1?6-BA+O.lmg.L-1??2,4-D;继代阶段,单独添加6-BA,胚培苗各评价指标不理想,只有与IAA相组合才??会有较好的效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诱导率越好,所以最佳继代增殖的??培养基为MS+l.Smg.L-1?G-BA+O.Smg.L-1?IAA;高浓度的ffiA与NAA不适合诱导生??根,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lmg.L-1?IBA+0.3mg丄-1?NAA,生根率达76.7%。??2.?3.?2讨论??2.?3.?2.?1暗培养下幼胚形态变化过程??将对比试验的培养基进行暗培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钱柳的快速繁殖技术[J]. 黄宁珍,苏江,冼康华,付传明,龚庆芳,黄惠锦,何金祥.  广西植物. 2020(01)
[2]茉莉酸甲酯对杂交鹅掌楸体胚发育的影响[J]. 成铁龙,孟岩,陈金慧,施季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3]响应面优化长白落叶松体胚形成早期培养条件的研究[J]. 宋跃,李淑娟,白晓明,张含国.  植物研究. 2017(04)
[4]不同处理诱导新海16号体细胞胚胎同步化发生[J]. 郭家雁,张霞,丁喜莲,李娟,邓莉,陈全家,孙国清,曲延英.  棉花学报. 2017(04)
[5]不同活性炭成分对香樟组织培养的影响[J]. 甘艳,莫开敏,廖仁财.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7(01)
[6]香樟组织培养及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J]. 温军,黄庆,黄任泽.  绿色科技. 2016(15)
[7]樟树茎段组培快繁[J]. 叶润燕,童再康,张俊红,朱玉球.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01)
[8]香樟茎段组培快繁技术[J]. 张椿芳,王建军,何月秋.  福建林业科技. 2015(04)
[9]香樟种子调制与催芽技术探讨[J]. 骆必刚.  中国园艺文摘. 2015(09)
[10]香樟胚芽组培技术研究[J]. 张明,陈文静,舒岌.  生物技术世界. 2015(09)

博士论文
[1]龙眼体胚发生中期的蛋白质组学及Ran家族表达调控研究[D]. 方智振.福建农林大学 2012
[2]樟树体细胞胚再生体系的优化和转化Barnase、PaFT基因的研究[D]. 施雪萍.华中农业大学 2009
[3]香樟体胚发生途径的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以及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的初步研究[D]. 杜丽.华中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茎尖遗传转化的研究[D]. 刘瑞环.山东大学 2015
[2]香榧体胚发生体系优化及发育过程的显微观察[D]. 项伟波.浙江农林大学 2015
[3]水曲柳与暴马丁香体胚发生褐化外植体的生理生化状态的研究[D]. 崔雪梅.东北林业大学 2015
[4]樟树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及抗寒基因的转化[D]. 陈甘明.华中农业大学 2014
[5]橡胶树次生体胚发生起源及再生植株遗传稳定性的研究[D]. 王天地.海南大学 2013
[6]农杆菌介导的大麦转基因体系的优化与β-葡聚糖酶基因过表达的研究[D]. 那成龙.浙江大学 2013
[7]刺五加体细胞胚胎发育同步化控制[D]. 李香竹.吉林农业大学 2012
[8]马尾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研究[D]. 于晓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9]农杆菌介导小麦成熟胚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提高转化率的初步探索[D]. 李伟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10]香樟组培快繁和再生体系的建立及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0-ACA的构建[D]. 田华英.曲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38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538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7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