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胡杨繁殖根扩展行为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7 11:43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水资源短缺以及水文过程变化深刻影响植物的适应策略。在极端干旱区绿洲,由于水资源短缺,克隆繁殖成为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的主要繁殖方式,对胡杨林更新与群落维持有重要影响,胡杨繁殖根是胡杨实现无性繁殖的载体。本文以明确天然林异质环境下胡杨繁殖根近、远端根扩展行为(主根分布深度、主根直径、主根长度、细根生物量、萌蘖点密度)的差异与繁殖根分布的特点,探索影响胡杨繁殖根扩展行为的主要因子,为胡杨林的保护和维持更新提供理论科学依据。本研究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开展,采用典型抽样挖掘与均匀布点采样的方法对繁殖根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下:(1)近端根与远端根特征具有显著差异,近端根长度与直径较远端根大,有利于植物个体发现更良好的环境与提高碳储存能力。远端根的细根生物量与萌蘖点密度较大,从而实现养分获取和产生分株(近端根的主根分布深度、主根直径、主根长度显著大于远端根,细根生物量、萌蘖点密度显著少于远端根)。(2)胡杨繁殖根的扩展行为具有可塑性,其受环境因子、生物因素的影响(繁殖根主根长度与土壤全磷呈正相关,远端根深度与土壤紧实度与邻近根系生物量呈负相关,近端根直径随着...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胡杨繁殖根扩展行为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样点分布图

示意图,样地,示意图,采样点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17植株个体i的直径,di为植物i到采样点中心的距离,灌木采用基径代替DBH。为了计算距离采样点中心不同距离的茎影响指数,共设置了5个以采样点为圆心的圆,半径分别为5、10、15、20、25m,每个样地中相同直径的圆共有81个,样地如图3.2所示。图3.2样地示意图Fig.3.2Sampleplotschematicdiagram根据研究方法以及结合研究内容,绘制技术路线图如下(图3.3):

技术路线图,胡杨,影响因子,行为


技术路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lones or no clones:genetic structure of riparian Populus euphratica forests in Central Asia[J]. Katja KRAMP,Thomas SCHMITT,Petra LANG,Michael JESCHKE,Philipp SCHFER,Dustin KULANEK,ZHANG Ximing,YU Ruide,Frank M THOMAS.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8(05)
[2]胡杨繁殖根系分枝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联性[J]. 叶子奇,邓如军,王雨辰,王健铭,李景文,张凡兵,陈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8(02)
[3]干旱区不同地下水埋深下胡杨细根空间分布特征[J]. 陈晓林,陈亚鹏,李卫红,王玉阳.  植物科学学报. 2018(01)
[4]塔里木河流域不同林龄胡杨与柽柳的水分利用策略研究[J]. 王勇,赵成义,王丹丹,傅思华,周天河.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6)
[5]柽柳属(Tamarix)植物生境适应机制与资源价值研究进展[J]. 孙丽坤,刘万秋,陈拓,刘光琇.  中国沙漠. 2016(02)
[6]胡杨幼苗根系生长与构型对土壤水分的响应[J]. 吕爽,张现慧,张楠,夏延国,井家林,李景文.  西北植物学报. 2015(05)
[7]新疆塔里木河胡杨根蘖苗水分来源初探[J]. 彭刚,赵成义,李君,韩明,李菊艳.  干旱区研究. 2014(06)
[8]土壤类型及其含水量与盐分对胡杨根蘖发生影响[J]. 井家林,夏延国,郝鹏,李景文,冯益明,谭志刚,杨雪芹.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3(12)
[9]不同林龄胡杨克隆繁殖根系分布特征及其构型[J]. 黄晶晶,井家林,曹德昌,张楠,李景文,夏延国,吕爽.  生态学报. 2013(14)
[10]Responses of root growth of Alhagi sparsifolia Shap. (Fabaceae) to different simulated groundwater depths in the southern fringe of the Taklimakan Desert, China[J]. FanJiang ZENG,Cong SONG,HaiFeng GUO,Bo LIU,WeiCheng LUO,DongWei GUI,Stefan ARNDT,DaLi GUO.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3(02)

博士论文
[1]额济纳绿洲胡杨种群生活史对策研究[D]. 张昊.北京林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极端干旱区绿洲胡杨根系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构型研究[D]. 井家林.北京林业大学 2014
[2]额济纳荒漠绿洲胡杨根系特征的研究[D]. 黄晶晶.北京林业大学 2013
[3]基于环境因子的极端干旱区胡杨繁殖适应机制研究[D]. 郝鹏.北京林业大学 2012
[4]额济纳绿洲胡杨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因子[D]. 刘倩雯.北京林业大学 2011
[5]额济纳绿洲胡杨林更新及植物多样性维持机制[D]. 周伟磊.北京林业大学 2011
[6]额济纳荒漠绿洲胡杨繁殖特性的研究[D]. 武逢平.北京林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74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574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f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