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半干旱区沙地黄柳人工林碳汇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0 19:43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上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此外,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引起全球变暖及气候变化,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植被恢复是防治与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半干旱区沙地灌木人工林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其中固碳功能是灌木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服务功能之一。本文以科尔沁沙地南缘的敖汉旗风沙土区典型灌木黄柳(Salix gordejev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全面调查该区域黄柳的栽植密度、立地条件、林龄、平茬年限等资料的前提下,分析了风沙土区黄柳林分的生长状况,对风沙土区主要灌木黄柳的地上生物量模型进行构建、不同林龄的黄柳人工林及平茬后不同年限的固碳效应做了分析。通过以上研究分析半干旱沙地主要植被的碳库特征及变化规律,并为全面评价沙地生态服务功能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高碳吸存的灌木林集约经营的管理模式提供借鉴。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本文中黄柳灌丛的地上最优生物量估测模型方程是以DH(纵断面周长)为自变量的幂函数方程y=2.193x1.291(R2=0.915,P<0.001),经精度检验(Rs<30%;RM.A<20%)得出生物量的最优估测模型的拟合结果良好。(...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生物量的研究进展
        1.3.2 碳储量研究现状
        1.3.3 灌木林生态系统碳密度
        1.3.4 干旱区黄柳研究现状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候特征
    2.4 土壤特征
    2.5 植被分布特征
    2.6 森林资源概况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样地选取与布设
        3.2.2 黄柳灌木人工林的固碳功能研究方法
        3.2.3 各项指标的测定与计算
        3.2.4 黄柳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的选取
        3.2.5 模型自变量
    3.3 技术路线
4 黄柳人工林的固碳功能研究
    4.1 单木生物量模型
        4.1.1 样地的选择与数据的获取
        4.1.2 模型的构建
        4.1.3 黄柳生物量模型的精度检验
    4.2 植被层的碳库特征
        4.2.1 植被层生物量及分布特征
        4.2.2 黄柳人工林植被层的固碳效应
    4.3 黄柳人工林凋落物层的固碳效应
    4.4 土壤层碳库特征
    4.5 黄柳灌木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其分配
5 人工更新复壮对黄柳灌木林固碳功能的研究
    5.1 平茬对黄柳灌丛枝条数目、长度和基径的影响
    5.2 平茬对黄柳灌丛叶片的二维尺度差异
    5.3 黄柳灌丛人工更新复壮后灌木层的生物量及分布特征
    5.4 人工更新复壮黄柳人工林灌木层固碳效应及其分配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内蒙古敖汉旗北部风沙土区两种灌木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J]. 王娟,汤军,郭月峰,高玉寒,姚云峰.  农业工程. 2015(06)
[2]内蒙古柠条生物量建模[J]. 曾伟生,白锦贤,宋连城,邢利军,王雪军,赵学军,张振荣.  林业资源管理. 2014(06)
[3]浅析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模型及生物碳计量[J]. 陈瑶.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11)
[4]森林生物量模型国内外研究概述[J]. 孙翀.  北京农业. 2012(09)
[5]提高海城地区杨树造林成活率浅析[J]. 王宁.  北京农业. 2012(09)
[6]桂西南米老排人工林单株生物量回归模型[J]. 明安刚,唐继新,于浩龙,史作民,卢立华,贾宏炎,蔡道雄.  林业资源管理. 2011(06)
[7]长白山区林下主要灌木生物量估算与分析[J]. 何列艳,亢新刚,范小莉,高延,冯启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8]甘肃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生物量的研究[J]. 沈亚洲,孙晓梅,张江涛,杜彦昌,马建伟.  林业科学研究. 2011(04)
[9]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动态及其影响因子[J]. 曲卫东,陈云明,王琳琳,张飞,张学伍.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1(04)
[10]福建尤溪县毛竹种群生物量及其能量的研究[J]. 王守吉.  林业勘察设计. 2011(01)

博士论文
[1]高寒沙地不同林龄乌柳人工防护林固碳功能[D]. 于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3
[2]科尔沁沙地活沙障植被及土壤恢复效应的研究[D]. 张文军.北京林业大学 2008
[3]甘肃小陇山森林生物量及碳储量研究[D]. 程堂仁.北京林业大学 2007
[4]樟子松人工林结构动态及生物量的研究[D]. 宁波.东北林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大岗山林区几种灌木生物量及其价值研究[D]. 赵蓓.北京林业大学 2012
[2]子午岭人工油松林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D]. 孟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3]帽儿山天然次生林常见下木生物量的相对生长与分配[D]. 李晓娜.东北林业大学 2010
[4]基于QuickBird影像的森林资源分类研究[D]. 吴林巧.南京林业大学 2009
[5]麻栎能源林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研究[D]. 曹一达.南京林业大学 2009
[6]滇中地区云南松林生物量及碳储量遥感估测模型研究[D]. 吴晓丽.西南林学院 2009
[7]不同经营模式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与碳储量的研究[D]. 陈乐蓓.南京林业大学 2008
[8]马尾松人工林的老龄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碳贮量研究[D]. 夏鑫.福建农林大学 2008
[9]川西山地小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 李玉琴.四川农业大学 2008
[10]黄土区人工林生物量及养分积累分布研究[D]. 尹娜.北京林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64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664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5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