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岭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群落特征及其土壤固碳特征
发布时间:2022-07-20 20:07
本文以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不同林龄人工油松幼龄林(13~15a)、中龄林(25~27a)及成熟林(41~43a)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采样及室内实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测定其物种组成、根系分布特征、土壤总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的剖面分布,研究了人工林群落特征、不同组分有机碳变化随林龄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人工油松林林下植物组成随林龄有较大变化。随着人工油松林发育,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增加,优势度指数表现为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多样性指数与优势度指数规律正好相反,而均匀度指数则表现为幼龄林>成龄林>中龄林;草本层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均增加,而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降低。说明幼龄林灌草群落较中龄林稳定,而成熟林灌木层稳定性增加,而草本层稳定性降低。(2)随着人工油松林的发育,不同林龄的根系特征也发生一定变化。不同径级(>2mm、1~2 mm、0.5~1 mm以及<0.5 mm)根系生物量随林龄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且随土层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林龄表层(0~20 cm)根系生物量最高,占0~60 cm土层49.99%~79.51%。根长密度...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人工林群落特征
1.2.2 土壤有机碳库及活性碳组分的研究进展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2.3 研究区概况
2.4 研究方法
2.4.1 样地布设
2.4.2 样地调查
2.4.3 物种多样性指标的计算
2.4.4 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的测定
2.4.5 数据计算与分析
第三章 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群落特征的变化
3.1 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群落地上特征
3.1.1 群落垂直结构
3.1.2 乔木层水平结构
3.1.3 林下物种多样性
3.2 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群落地下特征
3.2.1 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根系生物量分布特征
3.2.2 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根长密度分布特征
3.2.3 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比根长特征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固碳特征的变化
4.1 不同林龄有机碳含量及储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4.2 不同林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
4.3 不同林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
4.4 不同林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变化特征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因素
5.1 生物因素的影响
5.1.1 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5.1.2 植被生物量的影响
5.1.3 根系特征的影响
5.1.4 枯落物的影响
5.2 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5.3 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影响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历教育硕士学位授予信息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起源云杉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与物种多样性关系[J]. 关晋宏,张克栋,邓磊,张建国,何秋月,杜盛.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2)
[2]金尾矿废弃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群落特征[J]. 彭东海,侯晓龙,何宗明,刘露奇,蔡丽平,林静雯,江瑞荣,黄福才,钟均华.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1)
[3]缙云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组分的影响[J]. 祁心,江长胜,郝庆菊,李鉴霖. 环境科学. 2015(10)
[4]华北刺槐林与自然恢复植被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四季动态[J]. 王风芹,田丽青,宋安东,桑玉强,张劲松,高峻. 林业科学. 2015(03)
[5]雅安市谢家山两种密度柳杉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研究[J]. 郝建锋,李艳,王德艺,齐锦秋,姚小兰,张逸博,朱云航. 生态环境学报. 2015(02)
[6]黄土高原丘陵区退耕还林地土壤碳氮库的动态变化(英文)[J]. 梁爱华,韩新辉,赵发珠,任广鑫,杨改河. 农业工程学报. 2014(23)
[7]山西蔡家川流域人工林群落特征研究及物种多样性分析[J]. 郝名利,刘淑冰,吴光艳. 人民珠江. 2014(05)
[8]油松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变化及其环境解释[J]. 刘宏文,程小琴,康峰峰. 生态学杂志. 2014(02)
[9]湘中丘陵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特征[J]. 孙伟军,方晰,项文化,张仕吉,李胜蓝. 生态学报. 2013(24)
[10]不同恢复年限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闫靖华,张凤华,谭斌,杨海昌. 土壤学报. 2013(06)
博士论文
[1]陕北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生物学特性与天然化发育评价[D]. 王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2]油松人工林生长特征及其与林分结构关系研究[D]. 白静.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黄土丘陵枣树根系在不同水分环境下的分布特征[D]. 卢俊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64677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人工林群落特征
1.2.2 土壤有机碳库及活性碳组分的研究进展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2.3 研究区概况
2.4 研究方法
2.4.1 样地布设
2.4.2 样地调查
2.4.3 物种多样性指标的计算
2.4.4 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的测定
2.4.5 数据计算与分析
第三章 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群落特征的变化
3.1 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群落地上特征
3.1.1 群落垂直结构
3.1.2 乔木层水平结构
3.1.3 林下物种多样性
3.2 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群落地下特征
3.2.1 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根系生物量分布特征
3.2.2 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根长密度分布特征
3.2.3 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比根长特征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固碳特征的变化
4.1 不同林龄有机碳含量及储量的动态变化特征
4.2 不同林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
4.3 不同林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
4.4 不同林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变化特征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因素
5.1 生物因素的影响
5.1.1 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5.1.2 植被生物量的影响
5.1.3 根系特征的影响
5.1.4 枯落物的影响
5.2 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5.3 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影响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历教育硕士学位授予信息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起源云杉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与物种多样性关系[J]. 关晋宏,张克栋,邓磊,张建国,何秋月,杜盛.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2)
[2]金尾矿废弃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群落特征[J]. 彭东海,侯晓龙,何宗明,刘露奇,蔡丽平,林静雯,江瑞荣,黄福才,钟均华.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1)
[3]缙云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组分的影响[J]. 祁心,江长胜,郝庆菊,李鉴霖. 环境科学. 2015(10)
[4]华北刺槐林与自然恢复植被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四季动态[J]. 王风芹,田丽青,宋安东,桑玉强,张劲松,高峻. 林业科学. 2015(03)
[5]雅安市谢家山两种密度柳杉人工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研究[J]. 郝建锋,李艳,王德艺,齐锦秋,姚小兰,张逸博,朱云航. 生态环境学报. 2015(02)
[6]黄土高原丘陵区退耕还林地土壤碳氮库的动态变化(英文)[J]. 梁爱华,韩新辉,赵发珠,任广鑫,杨改河. 农业工程学报. 2014(23)
[7]山西蔡家川流域人工林群落特征研究及物种多样性分析[J]. 郝名利,刘淑冰,吴光艳. 人民珠江. 2014(05)
[8]油松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变化及其环境解释[J]. 刘宏文,程小琴,康峰峰. 生态学杂志. 2014(02)
[9]湘中丘陵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特征[J]. 孙伟军,方晰,项文化,张仕吉,李胜蓝. 生态学报. 2013(24)
[10]不同恢复年限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 闫靖华,张凤华,谭斌,杨海昌. 土壤学报. 2013(06)
博士论文
[1]陕北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生物学特性与天然化发育评价[D]. 王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2]油松人工林生长特征及其与林分结构关系研究[D]. 白静.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黄土丘陵枣树根系在不同水分环境下的分布特征[D]. 卢俊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64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664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