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栎类次生林林分结构及其对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9 14:49
林分结构对林下植被生物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对于天然林,其复杂的林分结构如何影响林下植被生物量仍是森林生态经营研究中的热点。本文以湖南栎类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k-means聚类分析划分林分类型,比较不同林分类型下的林分结构与林下植被生物量的特征,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在不同林分类型下林分结构对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影响规律,并建立基于林分结构的林下植被生物量预测模型,以期为森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K-means聚类分析将林分划分为5种林分类型,分别是CR:甜槠鹿角杜鹃混交林、FF:亮叶水青冈箭竹混交林、LDC:石栎虎刺山茶混交林、CQR:甜槠袍栎鹿角杜鹃混交林以及CCR:青冈栎油茶杜鹃混交林。(2)湖南栎类次生林的林分结构尤其是林分的空间结构存在着一定的调整空间。各林分类型除林分角尺度、聚集指数、大小比数外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其中,林分的郁闭度基本在0.7以上,各样地林分基本郁闭。各林分类型的株数密度以LDC林分类型的林分株数密度最大,为其他林分类型的两倍。同时,在各样地中,高、中、低林分密度的林分都有存在,但总体上林分密度偏大...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1不同栎类次生林林分郁闭度??Fi3.1?Comparison?of?the?canopy?density?of?different?Quercus?secondary?forests??
图3.2各林栎类次生林林分株数密度比较??Fig?3.2?Comparison?of?the?tree?density?of?different?Quercus?secondary?forests??
图3.5不同栎类次生林的树高级分布??Fig.?3.5?Tre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兴安岭主要森林类型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模拟[J]. 魏红洋,董灵波,刘兆刚. 应用生态学报. 2019(11)
[2]湖南针栎混交林直径分布及演替动向[J]. 石振威,曾思齐,龙时胜,刘发林.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9(05)
[3]林分密度对新津文峰山马尾松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J]. 张柳桦,齐锦秋,李婷婷,鱼舜尧,张潇月,张荣,郝建锋. 生态学报. 2019(15)
[4]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幼树更新特征及影响因子[J]. 黄朗,朱光玉,康立,胡松,刘卓,卢侃. 生态学报. 2019(13)
[5]不同火烧木管理方式火烧迹地林下物种多样性及地上生物量研究——以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为例[J]. 王梓璇,周梅,赵鹏武,王鼎,杨磊,丁兆华. 林业资源管理. 2018(04)
[6]金沟岭林场云冷杉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J]. 于亦彤,王新杰,刘雨,贾大鹏,江涛,刘时良.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8(09)
[7]择伐后落叶松云冷杉林直径结构及生长的动态变化[J]. 朱子卉,杨华,张恒,王全军,孙权,杨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8(05)
[8]阔叶红松林下6种早夏草本不同生长期生物量分配及模型构建[J]. 孙越,何怀江,李良,宋彩民,王峰洁,夏富才. 生态学报. 2017(19)
[9]飞播马尾松林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J]. 黎芳,潘萍,宁金魁,赖国桢,欧阳勋志,徐辉,郭丽玲,吴自荣,易祖滨.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6(11)
[10]林分空间结构指标研究进展[J]. 曹小玉,李际平. 林业资源管理. 2016(04)
博士论文
[1]经营方式对甘肃小陇山锐齿栎天然林林分质量的影响[D]. 万盼.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8
[2]黑龙江省森林碳储量空间分布研究[D]. 刘畅.东北林业大学 2014
[3]森林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经营模型研究[D]. 汤孟平.北京林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湖南栎类天然林更新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D]. 黄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
[2]天然阔叶红松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及生物量研究[D]. 龚艳宾.北京林业大学 2016
[3]金沟岭林场三种林型不同郁闭度林下灌草生物量和多样性[D]. 季蕾.北京林业大学 2016
[4]长白山过伐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的研究[D]. 胡文力.北京林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88835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1不同栎类次生林林分郁闭度??Fi3.1?Comparison?of?the?canopy?density?of?different?Quercus?secondary?forests??
图3.2各林栎类次生林林分株数密度比较??Fig?3.2?Comparison?of?the?tree?density?of?different?Quercus?secondary?forests??
图3.5不同栎类次生林的树高级分布??Fig.?3.5?Tre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兴安岭主要森林类型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模拟[J]. 魏红洋,董灵波,刘兆刚. 应用生态学报. 2019(11)
[2]湖南针栎混交林直径分布及演替动向[J]. 石振威,曾思齐,龙时胜,刘发林.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9(05)
[3]林分密度对新津文峰山马尾松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J]. 张柳桦,齐锦秋,李婷婷,鱼舜尧,张潇月,张荣,郝建锋. 生态学报. 2019(15)
[4]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幼树更新特征及影响因子[J]. 黄朗,朱光玉,康立,胡松,刘卓,卢侃. 生态学报. 2019(13)
[5]不同火烧木管理方式火烧迹地林下物种多样性及地上生物量研究——以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为例[J]. 王梓璇,周梅,赵鹏武,王鼎,杨磊,丁兆华. 林业资源管理. 2018(04)
[6]金沟岭林场云冷杉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J]. 于亦彤,王新杰,刘雨,贾大鹏,江涛,刘时良.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8(09)
[7]择伐后落叶松云冷杉林直径结构及生长的动态变化[J]. 朱子卉,杨华,张恒,王全军,孙权,杨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8(05)
[8]阔叶红松林下6种早夏草本不同生长期生物量分配及模型构建[J]. 孙越,何怀江,李良,宋彩民,王峰洁,夏富才. 生态学报. 2017(19)
[9]飞播马尾松林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J]. 黎芳,潘萍,宁金魁,赖国桢,欧阳勋志,徐辉,郭丽玲,吴自荣,易祖滨.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6(11)
[10]林分空间结构指标研究进展[J]. 曹小玉,李际平. 林业资源管理. 2016(04)
博士论文
[1]经营方式对甘肃小陇山锐齿栎天然林林分质量的影响[D]. 万盼.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8
[2]黑龙江省森林碳储量空间分布研究[D]. 刘畅.东北林业大学 2014
[3]森林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经营模型研究[D]. 汤孟平.北京林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湖南栎类天然林更新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D]. 黄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
[2]天然阔叶红松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及生物量研究[D]. 龚艳宾.北京林业大学 2016
[3]金沟岭林场三种林型不同郁闭度林下灌草生物量和多样性[D]. 季蕾.北京林业大学 2016
[4]长白山过伐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的研究[D]. 胡文力.北京林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88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688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