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风景区翠螺山植物群落现状分析及景观提升规划
发布时间:2022-10-09 16:02
本文内容是在笔者参与采石风景区翠螺山植物群落现状分析及景观提升方案项目,并参与园区植物群落现状分析基础上完成的。笔者通过现场勘探,在采石风景区翠螺山植物群落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景观提升规划。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理论联系实际法、专家论证法、实践分析法等方法,调查分析与评价采石风景区翠螺山植物群落现状,以此为基础,对采石风景区翠螺山植物群落景观提升进行规划。主要研究成果表现在如下两大方面:1.采石风景区翠螺山植物群落现状及评价(1)现场勘探及样地分析结果表明:景区维管束植物107科424种,蕨类8科14种,种子植物99科410种(木本植物310种,草本植物100种);主要植物群落类型有: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落叶混交林)、灌丛、竹林及人工林;群落层次较鲜明,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层间植物层4个层次;群落轮廓呈团状或卵形;一年四季变化较多,但色彩变动不够丰富,春、夏为绿色,秋季呈彩色,冬季呈灰色,部分区域呈灰色。(2)目前采石风景区翠螺山植物群落存在着以下问题:林相不丰富,需进一步提升总体的景观观赏度;层次缺乏变化,色彩单调、季相...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综述
1.1 植物群落的概念
1.2 植物群落的类型
1.3 国内外植物群落研究历史与研究进展
1.3.1 国外植物群落研究历史与研究进展
1.3.2 国内植物群落研究历史与研究进展
1.4 植物群落发展趋势
2 引言
2.1 选题背景
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方法
2.4 技术路线
3 研究区域概况
3.1 地理位置
3.2 自然条件
3.2.1 地形地貌
3.2.2 土壤条件
3.2.3 水文及气候条件
4 现状分析及评价
4.1 采石风景区翠螺山植物群落现状调查
4.2 采石风景区翠螺山植物群落现状
4.2.1 针阔混交林
4.2.2 阔叶林
4.2.3 灌丛
4.3 采石风景区翠螺山各林相现状评价
4.3.1 火炬松-桂花林
4.3.2 青冈栎林
4.3.3 黄檀林
4.3.4 枫香林
4.3.5 麻栎林
4.3.6 刺槐林
4.3.7 朴树林
4.3.8 榔榆-女贞林
4.3.9 三角枫-女贞林
4.3.10 灌丛
4.4 采石风景区翠螺山植物群落现状评价
4.5 景区主要存在问题
5 总体目标与指导思想
5.1 总体目标
5.2 指导思想
5.3 规划原则
5.4 改造内容
6 翠螺山植物群落景观提升规划
6.1 招鸟引鸟群落景观
6.2 火炬松-桂花林
6.3 青冈栎林
6.4 黄檀林
6.5 枫香林
6.6 麻栎林
6.7 刺槐林
6.8 朴树林
6.9 榔榆-女贞林
6.10 三角枫-女贞林
6.11 灌木
7 结论和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7.2.1 以保护、开发、利用相结合为主
7.2.2 更新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7.2.3 以政策为依据,切实保障植物群落景观提升规划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辽河潮汐现状研究[J]. 赵敬瑛.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5(05)
[2]1961—2010年新巴尔虎左旗霜冻变化规律分析[J]. 孟庆娜. 内蒙古气象. 2015(02)
[3]民族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J]. 冯金朝,薛达元,龙春林.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4]浅谈通化市气候特点[J]. 赵静,衣鹏. 农业与技术. 2014(12)
[5]江西井冈山地区沟谷季雨林及其超地带性特征[J]. 景慧娟,凡强,王蕾,廖文波,陈春泉,彭少麟. 生态学报. 2014(21)
[6]千古画卷采石矶[J]. 夏秋芬,王健. 人民公交. 2014(09)
[7]内蒙古通辽地区近53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J]. 邵学鹏,杨雪昆,张连霞,于宏君,刘亚玲.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4(Z1)
[8]从生态学到人类生态学:人类生态觉醒的历史考察[J]. 胡萌萌,张雷刚,吕军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9]云南高黎贡山南段主要植物群落研究[J]. 王勉,孟广涛,赵亚男,文毅.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1)
[10]森林公园林分改造措施探讨[J]. 古焕军. 农业与技术. 2012(05)
博士论文
[1]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建设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D]. 许克福.安徽农业大学 2008
[2]云杉(Picea asperata)天然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D]. 马明东.四川农业大学 2008
[3]山东长岛列岛植物区系及群落结构研究[D]. 马成亮.南京林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湖南省石燕湖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结构与林相改造研究[D]. 李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
[2]湘中丘陵区两种典型阔叶林群落结构研究[D]. 易好.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
[3]安国市城区绿化植物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D]. 解文杰.河北农业大学 2013
[4]郑州市居住区绿地植物群落空间结构的研究[D]. 常娇.河南农业大学 2013
[5]阳坡滑坡稳定性分析及设计治理研究[D]. 陈成军.西南交通大学 2013
[6]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研究[D]. 田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
[7]山区县城市森林建设规划研究[D]. 孙洁.安徽农业大学 2011
[8]长白山西坡亚高山—高山带植物群落组成及其规律研究[D]. 张辉.东北师范大学 2011
[9]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植物造景手法研究[D]. 杨文婷.西南大学 2011
[10]不同套种模式马尾松群落学特征对比研究[D]. 胥清利.福建农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88940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综述
1.1 植物群落的概念
1.2 植物群落的类型
1.3 国内外植物群落研究历史与研究进展
1.3.1 国外植物群落研究历史与研究进展
1.3.2 国内植物群落研究历史与研究进展
1.4 植物群落发展趋势
2 引言
2.1 选题背景
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方法
2.4 技术路线
3 研究区域概况
3.1 地理位置
3.2 自然条件
3.2.1 地形地貌
3.2.2 土壤条件
3.2.3 水文及气候条件
4 现状分析及评价
4.1 采石风景区翠螺山植物群落现状调查
4.2 采石风景区翠螺山植物群落现状
4.2.1 针阔混交林
4.2.2 阔叶林
4.2.3 灌丛
4.3 采石风景区翠螺山各林相现状评价
4.3.1 火炬松-桂花林
4.3.2 青冈栎林
4.3.3 黄檀林
4.3.4 枫香林
4.3.5 麻栎林
4.3.6 刺槐林
4.3.7 朴树林
4.3.8 榔榆-女贞林
4.3.9 三角枫-女贞林
4.3.10 灌丛
4.4 采石风景区翠螺山植物群落现状评价
4.5 景区主要存在问题
5 总体目标与指导思想
5.1 总体目标
5.2 指导思想
5.3 规划原则
5.4 改造内容
6 翠螺山植物群落景观提升规划
6.1 招鸟引鸟群落景观
6.2 火炬松-桂花林
6.3 青冈栎林
6.4 黄檀林
6.5 枫香林
6.6 麻栎林
6.7 刺槐林
6.8 朴树林
6.9 榔榆-女贞林
6.10 三角枫-女贞林
6.11 灌木
7 结论和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7.2.1 以保护、开发、利用相结合为主
7.2.2 更新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7.2.3 以政策为依据,切实保障植物群落景观提升规划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辽河潮汐现状研究[J]. 赵敬瑛.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5(05)
[2]1961—2010年新巴尔虎左旗霜冻变化规律分析[J]. 孟庆娜. 内蒙古气象. 2015(02)
[3]民族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J]. 冯金朝,薛达元,龙春林.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4]浅谈通化市气候特点[J]. 赵静,衣鹏. 农业与技术. 2014(12)
[5]江西井冈山地区沟谷季雨林及其超地带性特征[J]. 景慧娟,凡强,王蕾,廖文波,陈春泉,彭少麟. 生态学报. 2014(21)
[6]千古画卷采石矶[J]. 夏秋芬,王健. 人民公交. 2014(09)
[7]内蒙古通辽地区近53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J]. 邵学鹏,杨雪昆,张连霞,于宏君,刘亚玲.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4(Z1)
[8]从生态学到人类生态学:人类生态觉醒的历史考察[J]. 胡萌萌,张雷刚,吕军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9]云南高黎贡山南段主要植物群落研究[J]. 王勉,孟广涛,赵亚男,文毅.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1)
[10]森林公园林分改造措施探讨[J]. 古焕军. 农业与技术. 2012(05)
博士论文
[1]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建设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D]. 许克福.安徽农业大学 2008
[2]云杉(Picea asperata)天然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D]. 马明东.四川农业大学 2008
[3]山东长岛列岛植物区系及群落结构研究[D]. 马成亮.南京林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湖南省石燕湖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结构与林相改造研究[D]. 李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
[2]湘中丘陵区两种典型阔叶林群落结构研究[D]. 易好.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
[3]安国市城区绿化植物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D]. 解文杰.河北农业大学 2013
[4]郑州市居住区绿地植物群落空间结构的研究[D]. 常娇.河南农业大学 2013
[5]阳坡滑坡稳定性分析及设计治理研究[D]. 陈成军.西南交通大学 2013
[6]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研究[D]. 田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
[7]山区县城市森林建设规划研究[D]. 孙洁.安徽农业大学 2011
[8]长白山西坡亚高山—高山带植物群落组成及其规律研究[D]. 张辉.东北师范大学 2011
[9]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植物造景手法研究[D]. 杨文婷.西南大学 2011
[10]不同套种模式马尾松群落学特征对比研究[D]. 胥清利.福建农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88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688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