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石漠化地区两种阔叶人工林固碳特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7 22:23
  石漠化地区森林生态系统脆弱,在石漠化地区合理选择碳密度与固碳速率高的树种造林和林分改造,能实现石漠化地区碳密度的最大化。本文以湘西石漠化地区典型的造林树种蓝果树和深山含笑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树种石漠化地区植被碳密度和固碳速率及其土壤碳密度和固碳速率,可探寻石漠化地区阔叶林固碳效率,为合理配置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提供依据,并促进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1)通过来自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青坪生态研究试验站石漠化立地的两种人工纯林蓝果树及深山含笑样地调查和标准解析木生物量测算,得出两个树种林分总生物量大小为:深山含笑林分总生物量(172.89 t·hm-2)>蓝果树林分总生物量(121.50 t·hm-2)。(2)2种树种胸径、树高及材积生长量均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增加,对比两种树种的生长状况,二者胸径生长量相差不大,在树高方面,蓝果树生长较快。(3)石漠化地区深山含笑和蓝果树人工林林分乔木层的碳密度分别为93.7 t·hm-2和62.63 t·hm-2,深山含笑林分乔木层比蓝果树林分碳密度高34%。(4)土壤碳密度是总碳密度的主要部分,蓝果树群落土壤碳密度为66.06 t·hm-2,深山含...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石漠化地区固碳及碳密度研究进展
        1.2.1 植被固碳概述
        1.2.2 石漠化地区植被固碳能力研究进展
        1.2.3 石漠化地区植物碳密度研究进展
        1.2.4 石漠化地区植被碳密度研究进展
        1.2.5 石漠化地区植被固碳速率研究进展
        1.2.6 土壤固碳概述
        1.2.7 石漠化地区土壤碳密度研究进展
        1.2.8 石漠化地区土壤固碳速率研究进展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引言
    2.2 研究区与研究方法
        2.2.1 地理位置
        2.2.2 地形地貌
        2.2.3 气候和土壤
    2.3 样地情况
        2.3.1 样地设置
        2.3.2 群落调查
        2.3.3 土壤取样与分析
        2.3.4 不同树种碳密度及固碳速率计算
        2.3.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两种人工林生物量分布规律
    3.2 两种人工林解析木林分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规律
        3.2.1 深山含笑林分树高生长规律
        3.2.2 深山含笑林分胸径生长规律
        3.2.3 深山含笑单株材积生长规律
        3.2.4 蓝果树林分树高生长规律
        3.2.5 蓝果树林分胸径生长规律
        3.2.6 蓝果树单株材积生长规律
    3.3 不同树种乔木层碳密度及固碳速率
        3.3.1 不同树种乔木层碳含量分析
        3.3.2 不同树种乔木层碳密度及固碳速率分析
    3.4 不同树种土壤碳密度及固碳速率
        3.4.1 不同树种土壤碳含量分布
        3.4.2 不同树种土壤密度及固碳速率
    3.5 不同树种林分碳密度和固碳速率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5 展望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树木年轮定量重建过去50年贵州典型森林优势树种的地上生物量与生产力变化[J]. 刘立斌,许海洋,郭银明,梁辉,芦晓明,张慧,梁尔源,倪健.  生态学报. 2020(10)
[2]植被覆盖、放牧和季节对牧草种类组成和生物量的影响:以埃塞俄比亚南部Yabello牧场为例(英文)[J]. Yeneayehu FENETAHUN,徐新文,尤源,王永东.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20(02)
[3]喀斯特山区石漠化耕地遥感精准提取与分析——以贵州省北盘江镇与花江镇为例[J]. 赵馨,周忠发,王玲玉,骆剑承,孙营伟,刘巍,吴田军.  热带地理. 2020(02)
[4]典型岩溶县生态承载力演变分析——以云南泸西为例[J]. 李旭尧,邓艳,曹建华,蒋忠诚,徐烨,梁锦桃.  中国岩溶. 2020(03)
[5]碳供给与碳利用对树木生长的限制机制[J]. 王兆国,王传宽.  植物生态学报. 2019(12)
[6]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土壤团聚体中不同活性有机碳从南到北的变化特征[J]. 梁彩群,刘国彬,王国梁,孟敏,魏芙蓉.  环境科学学报. 2020(03)
[7]横断山区产水服务空间异质性及归因分析[J]. 戴尔阜,王亚慧.  地理学报. 2020(03)
[8]喀斯特岩溶、非岩溶区植被总初级生产力与土壤呼吸的空间差异及其环境因子分析[J]. 唐荣彬,付梅臣,王力,黄妮,连海峰.  地球与环境. 2020(03)
[9]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环境下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J]. 白义鑫,盛茂银,胡琪娟,赵楚,吴静,张茂莎.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5)
[10]模拟氮添加对油松人工林固碳的长期影响[J]. 王伟峰,段玉玺,王博,李晓晶,刘宗奇,刘源.  西部林业科学. 2020(01)

博士论文
[1]喀斯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及技术研究[D]. 池永宽.贵州师范大学 2019
[2]黄土高原侵蚀与植被恢复驱动下土壤有机碳矿化与固定特征及其微生物作用机制[D]. 肖海兵.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9
[3]贵州石漠化地区主要造林树种耐旱特性及适应性评价[D]. 张俊佩.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9

硕士论文
[1]湘西石漠化地区土地退化及其养分损失经济核算[D]. 杜政灼.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
[2]退耕还林(草)以来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D]. 毛琴琴.西安科技大学 2019
[3]黄土台塬近30年植被固碳变化及土壤有机碳的响应[D]. 张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4]黄土高原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固碳能力研究[D]. 张圣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5]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特性和林地环境的影响[D]. 王建军.甘肃农业大学 2017
[6]湘西南石漠化地区常见植物及其对土壤高钙适应方式分析[D]. 景宜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
[7]喀斯特地区3种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D]. 刘之洲.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
[8]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的林分生长、植物多样性及土壤肥力比较[D]. 李隽宜.广西大学 2016
[9]江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格局与热点地区研究[D]. 俞群.江西农业大学 2016
[10]亚喀斯特地区景观特征与生态环境效应探讨研究[D]. 胡锋.贵州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720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720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f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