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地区人工云杉林落针病害及其病原系统发育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17 00:54
云杉属(Picea)植物是寒温带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森林建群种树种,全世界自然种约42种14变种。我国目前有16种9变种,是亚高山林区的主要组成树种。四川地区云杉植物丰富,有11种2变种。四川西部亚高山针叶林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上世纪60年代,云杉作为主要造林更新树种在四川西部形成了大量人工纯林。上世纪90年代末,在四川西部的26.67万hm2人工云杉幼林中,有近3.33万hm2发病,并呈逐年蔓延的趋势。近年来,在四川亚高山人工云杉林区,云杉植物生长缓慢或停滞,落针病发生较为严重,落针病发生面积达3.94万hm2。查阅文献发现在现有报道中,造成云杉落针主要有云杉落针病、云杉叶疫病和云杉叶锈病3种病害。目前,国内针对云杉落针病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害的防治技术方面,关于落针病害病原菌的系统研究仍缺乏详实资料。本文对川西地区人工云杉林的重要分布区域进行设点调查与系统研究,样地囊括了甘孜州泸定县二郎山林区与马厂梁林区、绵阳市平武县洋洞河林区、雅安市宝兴县神木垒林区与天全县白沙河林区以及阿坝州松潘县小姓林场与九寨沟县风景区林区等13个人工云杉林分布区,对川西地区人工云杉林中的3种落针病害进行了...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云杉落针病研究现状
1.2.1 散斑壳属的分类地位及致病性
1.2.2 云杉落针病病原菌
1.2.3 云杉落针病病原菌生活史
1.2.4 云杉落针病病原菌致病性研究
1.3 云杉叶疫病研究现状
1.3.1 云杉叶疫病病原菌及病害症状
1.3.2 云杉叶疫病病原菌生活史
1.3.3 云杉叶疫病病原菌致病性研究
1.4 云杉叶锈病研究现状
1.4.1 金锈菌属的分类地位
1.4.2 金锈菌属的分类依据
1.4.3 金锈菌属的生活史
1.4.4 云杉叶锈病病原菌
1.4.5 云杉叶锈病病原菌致病性研究
1.5 云杉病害的致病因子
1.5.1 云杉叶部病害的相互作用
1.5.2 非侵染性因素与病害的发生
1.6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1.6.1 目的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2 云杉内生真菌多样性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仪器
2.1.2 样地情况
2.1.3 样品采集
2.1.4 真菌分离及统计
2.1.5 真菌形态学鉴定
2.1.6 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2.1.7 云杉落针病情调查与资料收集
2.1.8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平武县洋洞河林区云杉内生真菌种类
2.2.2 泸定县马厂梁林区云杉内生真菌种类
2.2.3 泸定县二郎山林区云杉内生真菌种类
2.2.4 天全县白沙河林区云杉内生真菌种类
2.2.5 松潘县小姓林场云杉内生真菌种类
2.2.6 各样地内生真菌菌落多样性分析
2.2.7 各地云杉人工林落针病史记述
2.2.8 云杉叶疫病菌R.kalkhoffii
2.3 结论与讨论
2.3.1 不同龄期云杉针叶内生真菌群落特征
2.3.2 云杉针叶内生真菌群落与病害的关联
2.3.3 云杉叶疫病菌R.kalkhoffii的生活习性
2.3.4 潜在病原菌的寄生性、致病性与腐生性分析
3 云杉散斑壳菌的形态及系统发育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病害调查
3.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3.1.3 散斑壳菌的形态观察
3.1.4 散斑壳菌的分离鉴定
3.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云杉散斑壳的形态特征
3.2.2 云杉散斑壳系统发育分析
3.2.3 川西云杉上小沟盘菌属一新种(待发表)
3.3 结论与讨论
3.3.1 云杉散斑壳的形态多变性
3.3.2 云杉散斑壳ITS区的多变性
3.3.3 云杉上一小沟盘菌属新种(Lirula sp. nov.)
4 云杉人工林下杜鹃锈菌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林下杜鹃植物调查
4.1.2 样品采集
4.1.3 形态观察
4.1.4 PCR扩增引物
4.1.5 DNA提取及PCR扩增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泸定县二郎山林场云杉林下的杜鹃锈病
4.2.2 宝兴县神木垒云杉林下的杜鹃锈病
4.2.3 平武县洋洞河云杉林下的杜鹃锈病
4.3 结论与讨论
4.3.1 杜鹃植物上的裸锈菌
4.3.2 冬孢子堆束梗长度不能作为分类依据
5 云杉人工林叶锈病菌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样品采集
5.1.2 形态观察
5.1.3 DNA提取及PCR扩增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泸定县云杉叶锈病形态学
5.2.2 宝兴县云杉叶锈病形态学
5.2.3 平武县云杉叶锈病形态学
5.2.4 各林区云杉锈病菌的基因序列
5.2.5 云杉叶锈病与杜鹃锈病的相关性探讨
5.3 结论与讨论
5.3.1 川西地区云杉叶锈病病原的多样性
5.3.2 金锈菌核糖体基因扩增的稳定性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792233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云杉落针病研究现状
1.2.1 散斑壳属的分类地位及致病性
1.2.2 云杉落针病病原菌
1.2.3 云杉落针病病原菌生活史
1.2.4 云杉落针病病原菌致病性研究
1.3 云杉叶疫病研究现状
1.3.1 云杉叶疫病病原菌及病害症状
1.3.2 云杉叶疫病病原菌生活史
1.3.3 云杉叶疫病病原菌致病性研究
1.4 云杉叶锈病研究现状
1.4.1 金锈菌属的分类地位
1.4.2 金锈菌属的分类依据
1.4.3 金锈菌属的生活史
1.4.4 云杉叶锈病病原菌
1.4.5 云杉叶锈病病原菌致病性研究
1.5 云杉病害的致病因子
1.5.1 云杉叶部病害的相互作用
1.5.2 非侵染性因素与病害的发生
1.6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1.6.1 目的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2 云杉内生真菌多样性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仪器
2.1.2 样地情况
2.1.3 样品采集
2.1.4 真菌分离及统计
2.1.5 真菌形态学鉴定
2.1.6 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2.1.7 云杉落针病情调查与资料收集
2.1.8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平武县洋洞河林区云杉内生真菌种类
2.2.2 泸定县马厂梁林区云杉内生真菌种类
2.2.3 泸定县二郎山林区云杉内生真菌种类
2.2.4 天全县白沙河林区云杉内生真菌种类
2.2.5 松潘县小姓林场云杉内生真菌种类
2.2.6 各样地内生真菌菌落多样性分析
2.2.7 各地云杉人工林落针病史记述
2.2.8 云杉叶疫病菌R.kalkhoffii
2.3 结论与讨论
2.3.1 不同龄期云杉针叶内生真菌群落特征
2.3.2 云杉针叶内生真菌群落与病害的关联
2.3.3 云杉叶疫病菌R.kalkhoffii的生活习性
2.3.4 潜在病原菌的寄生性、致病性与腐生性分析
3 云杉散斑壳菌的形态及系统发育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病害调查
3.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3.1.3 散斑壳菌的形态观察
3.1.4 散斑壳菌的分离鉴定
3.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云杉散斑壳的形态特征
3.2.2 云杉散斑壳系统发育分析
3.2.3 川西云杉上小沟盘菌属一新种(待发表)
3.3 结论与讨论
3.3.1 云杉散斑壳的形态多变性
3.3.2 云杉散斑壳ITS区的多变性
3.3.3 云杉上一小沟盘菌属新种(Lirula sp. nov.)
4 云杉人工林下杜鹃锈菌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林下杜鹃植物调查
4.1.2 样品采集
4.1.3 形态观察
4.1.4 PCR扩增引物
4.1.5 DNA提取及PCR扩增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泸定县二郎山林场云杉林下的杜鹃锈病
4.2.2 宝兴县神木垒云杉林下的杜鹃锈病
4.2.3 平武县洋洞河云杉林下的杜鹃锈病
4.3 结论与讨论
4.3.1 杜鹃植物上的裸锈菌
4.3.2 冬孢子堆束梗长度不能作为分类依据
5 云杉人工林叶锈病菌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样品采集
5.1.2 形态观察
5.1.3 DNA提取及PCR扩增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泸定县云杉叶锈病形态学
5.2.2 宝兴县云杉叶锈病形态学
5.2.3 平武县云杉叶锈病形态学
5.2.4 各林区云杉锈病菌的基因序列
5.2.5 云杉叶锈病与杜鹃锈病的相关性探讨
5.3 结论与讨论
5.3.1 川西地区云杉叶锈病病原的多样性
5.3.2 金锈菌核糖体基因扩增的稳定性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792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792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