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视频监控点的优化选址研究 ——以云南轿子山保护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5-04-15 02:34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目前全球保护生物多样性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但目前建立的保护区仍有许多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果,保护区的珍贵物种仍面临着不断减少的命运,究其原因主要是保护区的监控管理能力不强和人类干扰活动加剧。视频监控技术可以有效地预防火灾、监控违规行为,对动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增强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但目前视频监控技术在保护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火灾预防方面,而在物种监控保护方面应用较少,且监控点的选取没有考虑空间布局的优化问题,监控设施的利用率不高,监控预防效果不佳。本文进行视频监控点优化选址研究的目的是提高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控保护的效果,通过合理布设视频监控点的位置和数量,增强保护区的物种监控管理能力,使其达到监控物种生长、防止人类干扰、预防自然灾害的管理目标,同时也为我国今后在自然保护区内合理建设视频监控系统提供参考。视频监控点的选址优化研究类似于集合覆盖问题,同属于组合优化问题。本文借鉴集合覆盖类选址问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结合GIS相关技术,设计了一种既能够提高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效率又能使建设成本最少的自然保护区视频监控点优化选址方案。在视频监控...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工作
1.3.1 论文研究内容和框架
1.3.2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数据获取
2.1 轿子山自然保护区
2.2 数据获取
2.2.1 物种数据获取
2.2.2 候选监控点数据获取
2.3 研究工具介绍
2.3.1 QGIS简介
2.3.2 GRASS GIS简介
2.3.3 R简介
第三章 视频监控点选址优化模型
3.1 保护区视频监控点选址问题分析
3.2 集合覆盖问题简介
3.3 监控点选址优化模型
3.4 消除重叠区域的“随机法”
第四章 选址结果与分析
4.1 结果分析
4.2 模型可行性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本文编号:4039934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工作
1.3.1 论文研究内容和框架
1.3.2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数据获取
2.1 轿子山自然保护区
2.2 数据获取
2.2.1 物种数据获取
2.2.2 候选监控点数据获取
2.3 研究工具介绍
2.3.1 QGIS简介
2.3.2 GRASS GIS简介
2.3.3 R简介
第三章 视频监控点选址优化模型
3.1 保护区视频监控点选址问题分析
3.2 集合覆盖问题简介
3.3 监控点选址优化模型
3.4 消除重叠区域的“随机法”
第四章 选址结果与分析
4.1 结果分析
4.2 模型可行性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本文编号:4039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4039934.html
上一篇:山鸡椒花发育形态学观察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