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基于双目视觉的番茄果实串采摘点的空间坐标获取方法

发布时间:2020-04-13 07:31
【摘要】:番茄收获是一个极其耗费劳动力的过程,为减轻番茄收获作业的劳动力需求,目前已有研制成功的番茄自动收获机器人小规模投入使用,但是都是以单个番茄果实为对象,单果实采摘效率相对人工的优势并不明显。番茄果实成串收获可以提高效率,针对番茄成串采摘过程中机器人采摘点的空间定位需求,本课题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对比番茄串图像在HSV和RGB模型中的分量图,进一步将果实串图像分成绿叶、果梗和果实等区域,统计各区域颜色分量均值发现在R-G分量差下分割最优,R-G直方图为双峰分布,所以采用Otsu法分割,通过形态学等方法去除干扰,利用Canny算子提取果串轮廓,最后计算并得到果实串的质心、外接矩形横纵比、轮廓周长、像素面积等一系列识别特征。(2)根据果实串特征确定果梗的ROI,并将果梗区域转为HSV图,在H通道下灰度处理结合固定阈值法得到果梗二值图。采用阈值法、形态学法、横向扫描像素等方法得到单一果梗。比较距离变换法、Zhang细化算法、形态学细化法提取骨架效果,实验表明Zhang细化算法得到的骨架毛刺最少,连通性较优。选用Harris算法提取骨架的角点,并将得到的角点按纵轴坐标大小排序,通过角点与特征点的关系公式提取特征点的像素坐标。(3)采用双目相机进行采摘点的深度信息提取试验,利用Matlab标定工具获取相机内外参数,通过极线搜索特征点结合极线约束、视差范围约束等方法进行立体匹配。通过公式计算获得深度信息,与激光测距仪实测值对比,结果表明在250~900mm距离内,深度计算误差在10mm内。(4)分析和研究深度计算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大的原因,进一步引入深度误差补偿机制,建立数据库进行直线插补,结果表明,误差补偿后,精度平均提高2.92mm,最后利用几何原理计算空间三维坐标对比测距仪测量的坐标值,结果表明,250~900mm范围内,坐标计算值对比实测值误差最大为6.8mm,满足末端执行器采摘需求。本研究搭建和设计了针对番茄串采摘点空间定位实验的视觉平台和方法流程,实现了自然光照下番茄果实串采摘点的空间坐标的提取。
【图文】:

收获机


(a) 黄瓜收获机器人 (b) 番茄收获机器人 (c) 草莓收获机器人图 1.1 国外收获机器人1.2.2 国内研究现状在意识到机器视觉在机器人领域的重要研究价值之后,我国的许多科研人员也相继投入这一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04 年,浙江大学的徐惠荣等[22]实验了两种柑桔果实的识别定位方法,一种是基于 RGB 颜色空间模型的,通过分析对比 53 幅在自然光条件下拍摄下的图像,发现果实、枝干、叶子的 R、G 颜色分量基本分布在对应坐标系 45°对角线上,进一步分析提出了利用 R-B 色差进行阈值分割,实验表明肉眼可见的成熟单果和多果果实的识别率为 100%。另一种是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不同的温度、湿度下,果实、枝干、树叶的温度是有差异的,通过实验分析,在顺光情况下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在背光的环境下则不能识别,该方法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收获机


后左右相机计算的空间坐标误差满足要求。2007 年,张立彬[30]等提出了一种温室黄瓜的识别方法以 B(蓝色)和 S(饱度)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成功训练网络后,以黄瓜植株作为研究对象,保黄瓜目标区域,去除背景,通过 40 个黄瓜图像实验表明,识别准确率超过百 75%。2012 年,熊俊涛和邹湘军等[31]提出了扰动条件下荔枝的识别定位方法,在获过程中机械臂产生对荔枝的扰动,通过试验平台模拟震荡过程,在 HIS 空下结合 FCM 模糊 C 均值聚类法分割图像,最后利用霍夫直线检测并求坐标,采用多帧检测求平均值的方法,试验表明空间的误差在 6cm 以内满足采摘业的需求。国内的一些机构也研制了相应的采摘机器人,华南农业大学研发的荔枝采机器人如图 1.2(a)所示,利用双目定位通过算法自动规划采摘路径,其采效率是人工的两倍;图 1.2(b)是中国的研究机构针对苹果研制的收获机器,通过安装不同的传感器应对复杂的采摘环境,其整体分为两部分:采摘部和移动部分,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高效的完成作业需求。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计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P391.41;S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旭日;韩莹琰;齐长红;田雅楠;范双喜;;叶面施用不同浓度的硒肥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J];蔬菜;2017年08期

2 罗晶;谭新球;杜生明;;我国科学家发现番茄果实苹果酸代谢调控的新机制[J];中国科学基金;2017年05期

3 王晓琳;曹东艳;董今;田慧琴;朱本忠;;番茄果实成熟突变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6年01期

4 邢亚莉;史才雪;李汉霞;叶志彪;;番茄果实角质层的形成机理[J];园艺学报;2016年09期

5 赵瑞平;何扩;白殿海;孙丰梅;;高压静电场处理对番茄果实脂肪酸变化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5年05期

6 ;如何预防番茄生理性裂果[J];农业知识;2017年17期

7 代顺冬;牛晓丽;胡田田;周振江;;水肥供应对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J];节水灌溉;2013年03期

8 王俊玲;李晓峰;王梅;高志奎;霍捷;;光质对番茄果实表面光系统活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2年01期

9 秦公伟;曹小勇;陈德经;殷荷兰;党文娟;;多个番茄果实样品脂肪酸含量及组成比较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12年15期

10 鲁少尉;齐飞;李天来;;盐胁迫对番茄果实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的影响[J];中国蔬菜;2012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为民;李锋;;番茄果实裂性与耐压性[A];中国园艺学会首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2 石正强;沈火林;;营养液电导度的增加和不同栽培基质对温室番茄果实中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楠;崔娜;张佳楠;范海延;李天来;;茉莉酸信号对不同发育时期番茄果实中糖含量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张佳楠;崔娜;王楠;范海延;李天来;;外源茉莉酸甲酯对不同发育时期番茄果实糖含量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王艳;张其安;方凌;田红梅;严从生;江海坤;王明霞;;不同颜色番茄果实转色期相关酶活性的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杨丽丽;王一鸣;董乔雪;;温室番茄果实动态生长模型研究与实现[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7 白永振;王潞;郑雪玲;王坦;庞发虎;陶爱丽;焦铸锦;黄思良;;引起番茄果实内部腐烂的链格孢菌的鉴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9年

8 王昕;李建桥;任露泉;;番茄果实采收后的硬度测定及其变化规律[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昕;李建桥;任露泉;;番茄果实采收后的硬度测定及其变化规律[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牟咏花;黄建中;;钙和钙调素与番茄果实脐腐病的关系[A];中国园艺学会首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果志华 于朋;少摘重养 番茄果实周围的叶片这样摘[N];农业科技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蒋建科;想吃啥样的西红柿?“编辑”吧![N];人民日报;2017年

3 三河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刘艳平;番茄果实异常的原因及防治[N];河北科技报;2012年

4 吴荣美;改善栽培条件减少番茄筋腐果发生[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8年

5 隋志丹;番茄筋腐果多发 教你三招轻松搞定[N];农业科技报;2019年

6 隋志丹;三招防治番茄筋腐果[N];山东科技报;2019年

7 平乡县农业农村局 刘丽君;防治番茄筋腐果三措施[N];河北科技报;2019年

8 张静;四项举措 让秋茬番茄着色均匀[N];农业科技报;2019年

9 吕福堂;番茄果实的生理病害及防治[N];北京科技报;2003年

10 王艳;番茄裂果原因多[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杰;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调控番茄果实苹果酸积累的关键基因[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孟兰环;转录因子SlBEL11调控番茄果实叶绿素代谢和成熟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3 冯超阳;番茄果实糖代谢中关键SlSWEETs基因的鉴定及其功能验证[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4 李家寅;生长素及生长素-乙烯互作调控番茄果实成熟的效应与机理[D];浙江大学;2017年

5 孙宇飞;脱落酸代谢途径与信号转导关键基因调控樱桃和番茄果实成熟分子机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6 王孝宣;增强番茄果实颜色基因的精细定位及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7 王昕;番茄常温可食涂膜保鲜的理论与方法[D];吉林大学;2004年

8 张红星;番茄中乙烯信号转录因子LeERF1和LeERF2调控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傅达奇;番茄中病毒诱导基因沉默体系的建立及LeEIN2基因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张俊红;番茄Aux/IAA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娟娟;番茄果实转录因子CNR的原核表达与纯化及抗体制备[D];天津农学院;2018年

2 陈强;猕猴桃AcPDS1基因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3 金超杞;基于双目视觉的番茄果实串采摘点的空间坐标获取方法[D];中国计量大学;2018年

4 金丽飞;γ-氨基丁酸与L-谷氨酸对梨和番茄果实采后抗性诱导作用及其相关机理的比较分析[D];浙江大学;2019年

5 赵雅楠;番茄NAC转录因子与脱落酸、乙烯的关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6 唐培培;SlRCHY1和SlPL在番茄果实发育及成熟过程中的功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7 刘丹;利用番茄果实泛转录组挖掘抗性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关基因[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8 袁亚钦;SlAS2和SlTKN3调控番茄果实发育的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9 李婷婷;H_2S和CAS调控番茄果实采后抗氧化信号机制及CAS功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10 孙克克;H_2S/OASTL调节番茄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生理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25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625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c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