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灌区微灌独立管网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6 12:50
【摘要】:管道化灌溉系统与其它节水灌溉方式相比具有节水效益显著、土地利用率高、对地形适应性强、输水速度快、灌水效果好、维修养护省工省时、管理方便、灌水及时等优点,但其需要的材料和设备较多、投资较高、规划设计内容较复杂、对水源水质要求也较高。因此,进行系统的优化设计以节省工程投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微灌灌溉管网系统为研究对象,总结并分析了国内外管网优化研究成果,针对目前微灌独立管网系统最佳控制规模确定方法研究不足及树状管网选线优化布置方法对坡度均匀的大型灌区微灌管网不适用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实例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英国Sheffield大学开发的gatbx遗传算法工具箱,以单位面积管网投资最小为目标函数,分别对微灌田间管网及微灌骨干管网最佳控制规模、优化布置及优化设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编程上机运行可同时实现上述三个优化目标。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本文提出了灌区微灌独立管网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即首先进行微灌田间管网的优化,得到田间管网最佳控制规模及相应的布置方案、优化设计结果,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骨干管网的优化。(2)在不限定田间管网控制规模及布置方案的情况下,分别建立了单向及双向毛管田间管网优化设计数学模型,采用gatbx遗传算法工具箱进行仿真计算,分别得出各自的最佳控制规模、优化布置方案及优化设计结果,经对比双向毛管田间管网在控制规模、单位面积投资两方面均优于单向毛管田间管网,因此确定田间管网采用双向毛管的布置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骨干管网的优化。(3)在不限定骨干管网控制规模及布置方案的情况下,以单位面积骨干管网投资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骨干管网优化设计数学模型,通过gatbx遗传算法工具箱进行仿真计算得出了骨干管网的最佳控制规模、优化布置方案及优化设计结果。(4)在田间管网及骨干管网的优化设计中,对所有管径均采用整数编码,对输水管长度采用实数编码,使所得的优化结果均为标准商用管径,避免了连续管径圆整化所引起的优化结果偏差且可直接用于工程实际。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27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留运,叶清平,岳兵;我国微灌技术发展的回顾与预测[J];节水灌溉;2000年03期

2 党力,王仁法;结合国情 坚定不移地开发中国微灌产品[J];节水灌溉;2000年06期

3 王庆安;发展微灌技术 做科技成长型企业[J];节水灌溉;2001年03期

4 刘永华,原瑞芬;微灌技术要点[J];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2001年02期

5 张波,王宏梁;浅议微灌技术在山西省的应用前景[J];山西水利;2001年05期

6 王胜利;新型微灌技术——微灌地膜[J];山西农业;2001年11期

7 ;国外微灌技术[J];吉林水利;2002年11期

8 ;微灌技术在我国[J];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02年08期

9 吴克研;微灌技术简介[J];新农业;2002年03期

10 余根坚,龚时宏;喷、微灌技术发展状况与发展模式研究[J];节水灌溉;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余根坚;李久生;龚时宏;高本虎;杨继富;胡亚琼;;喷微灌技术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A];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3年

2 耿琳;王朝勇;周芸;;四川省微灌技术的发展现状及问题[A];中国水利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李永川;白丹;宋立勋;江彩萍;;微灌田间管网水力计算研究进展[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4 曹红蕾;;微灌技术在设施农业中防治土壤盐渍化的研究与探讨[A];地方水利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4年

5 陈瑾;刘述丽;;微灌过滤器适用性分析[A];2012全国灌区信息化建设与防渗抗冻胀技术专刊[C];2012年

6 姚振宪;张薇薇;张志强;高进;;我国滴灌发展历程回顾及建议[A];多学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交叉运用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赵智;武阳;王伟;黄兴法;;微灌方式对成龄香梨生长效应的影响[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实 ;微灌技术:再造山川的魔术[N];经济参考报;2005年

2 记者 高立洪;我国微灌发展前景看好[N];中国水利报;2007年

3 高立洪;微灌亟待由潜力变为现实生产力[N];中国水利报;2007年

4 本刊记者 高立洪;推进微灌快速健康发展[N];中国水利报;2007年

5 记者 周维海;全国微灌大会工作交流会召开[N];科技日报;2007年

6 余根坚 李久生 龚时宏 高本虎;哪些因素影响喷微灌技术发展[N];中国水利报;2002年

7 ;微灌技术成为发展的主题[N];中国水利报;2002年

8 ;微灌技术在我国[N];中国水利报;2002年

9 本刊记者 高立洪;做好技术支撑 加快微灌发展[N];中国水利报;2009年

10 记者张渊;微灌节水 农业发展的方向[N];酒泉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利峰;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微灌技术发展阶段和特点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马朋辉;灌区微灌独立管网系统优化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王争利;微灌工程CAD软件开发及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4 段俊丽;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微灌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5 蔡小超;自压软管微灌田间管网水力性能及优化设计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6年

6 李明刚;太阳能微灌供水系统试验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7 高照阳;基于温室微灌的双湿度(土壤和空气湿度)自动测控系统设计与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8 李宝珠;微灌工程干管环状管网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张鑫;微灌灌水均匀度智能测试仪的研制与试验[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10 杨红伟;微灌工程CAD软件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29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629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3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