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环境对灌区水循环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3 02:32
【摘要】: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北方灌区水循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地下水作为灌区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位动态既是地下水循环对变化环境响应的必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灌区水循环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灌区水资源的高效安全利用。因此,研究变化环境对以地下水为核心的灌区水循环的影响,对认知灌区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规律,促进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本文在总结、归纳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选择陕西省宝鸡峡灌区为研究区,运用实际调研、水均衡分析与统计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变化环境对灌区地下水循环的影响,探讨了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适应性对策。获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1)概化了灌区水循环系统,通过对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的分析,认为渠井结合灌区水循环主要体现在一定降水条件下,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因此,研究以地下水为核心的灌区水循环,即地下水循环能够认知灌区水循环规律;在此基础上,从地下水系统与外部环境的角度,识别了影响灌区地下水循环的主要因子有降水、蒸发、渠首引水、地下水开采。 (2)运用滑动平均值法、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法对灌区1981~2010年降水量、蒸发量、渠首引水量、渠井用水比例、地下水开采量进行年际、年内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来灌区降水量总体呈现下降,且波动变化,具有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的特征;灌区蒸发量呈波动上升不显著趋势;黄土台塬区林家村渠首引水量基本保持稳定,渭河阶地区魏家堡渠首引水量呈缓慢上升趋势;灌区地下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渭河阶地区地下水开采量大于黄土台塬区地下水开采量。 (3)依据水量均衡法,分析计算了灌区不同频率代表年的地下水循环要素,平水年(P=50%),降水入渗补给量、渠系渗漏补给量、田间灌溉入渗补给量、井灌开采回归补给量分别占总补给量46%、35%、16%、3%;枯水年(P=75%)分别占45%、37%、13%、5%;特枯年(P=95%)分别为35%、42%、19%、4%;以上计算数据表明,平水年、枯水年与特枯水年补给量依次减小,分别为3.4亿m3、2.8亿m3、2.76亿m3;排泄量依次增大分别为1.4亿m3、1.8亿m3、2.4亿m3,,反映出了降水、地表水灌溉及地下水开采对灌区地下水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 (4)基于灌区变化环境下地下水循环要素的分析,建立了灰色模型、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用三种模型对灌区地下水位埋深进行了模拟和检验,计算精度分析表明,各自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01%、1.54%和0.45%,因此,认为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地下水位埋深模拟模型,可以用于变化环境对灌区地下水位动态影响的模拟研究。 (5)根据灌区变化环境因子的变化趋势,设置了气候变化情景及人类活动改变情景,基于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对两种情景下14种方案的灌区地下水位埋深进行了模拟及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减小幅度越大,地下水位埋深下降也愈大,即降水量分别减小1%、3%、5%情况下,灌区地下水位埋深变幅分别为+0.01m、+0.03m、+0.06m,而地下水位埋深的变化率依次为0.002%、0.148%、0.267%;在灌溉需水量一定的情况下,渠井灌用水比例越高,地下水位埋深减小越明显,基于地下水位埋深变幅最小的原则,确定了不同频率水平年灌区适宜的渠井灌溉用水比例,平水年(P=50%)为2.9左右,枯水年(P=75%)为3.1左右。
【图文】:
图 2-1 宝鸡峡灌区工程示意图Fig.2-1 The figure of irrigation projection in Baojixia irrigation district2.1.4.2 灌区用水情况灌区供水水源主要有渭河引水量和地下水开采量,用水对象分为农田灌溉用水、镇企业用水、城镇及农村生活用水。渭河水量主要用于农田灌溉,提取地下水量除大分用于农田灌溉外,还担负着少量的工业、城镇及农村生活用水。灌区多年平均(19812010 年)灌溉总用水量 4.53 亿 m3,渠井灌溉用水比例为 7.56:2.44,其中塬上灌区
峡灌区水循环系统为天然水循环和以作物灌溉为目标的“取水-引水-运动过程共同构成的自然-人工复合型的二元水循环系统见图 2-2。灌区包括以灌溉水系统为核心的地表水系统和地下水系统,由于灌区可利用水外,主要是通过渠道引用的渭河水及机井开采的地下水,这些水在自动的影响下循环转化,因此,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看,渠井结合灌现在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其受外部变化环境因子的影响,通过、排泄对灌区地下水循环系统施加作用,影响灌区水循环系统的均衡,水动态的变化。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以地下水位核心的灌区水循环,即。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274
【图文】:
图 2-1 宝鸡峡灌区工程示意图Fig.2-1 The figure of irrigation projection in Baojixia irrigation district2.1.4.2 灌区用水情况灌区供水水源主要有渭河引水量和地下水开采量,用水对象分为农田灌溉用水、镇企业用水、城镇及农村生活用水。渭河水量主要用于农田灌溉,提取地下水量除大分用于农田灌溉外,还担负着少量的工业、城镇及农村生活用水。灌区多年平均(19812010 年)灌溉总用水量 4.53 亿 m3,渠井灌溉用水比例为 7.56:2.44,其中塬上灌区
峡灌区水循环系统为天然水循环和以作物灌溉为目标的“取水-引水-运动过程共同构成的自然-人工复合型的二元水循环系统见图 2-2。灌区包括以灌溉水系统为核心的地表水系统和地下水系统,由于灌区可利用水外,主要是通过渠道引用的渭河水及机井开采的地下水,这些水在自动的影响下循环转化,因此,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看,渠井结合灌现在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其受外部变化环境因子的影响,通过、排泄对灌区地下水循环系统施加作用,影响灌区水循环系统的均衡,水动态的变化。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以地下水位核心的灌区水循环,即。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2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远来,白宪台,刘毓川,王军文,宋卓勋,张瑞生,徐小元;北京城市雨洪系统产流模型研究[J];北京水利;1996年06期
2 赵胜利,刘燕,李书全,庞章斌;用BP神经网络预测地下水动态[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朱劲伟,史继德;小兴安岭红松阔叶林的水文效应[J];东北林学院学报;1982年04期
4 刘昌明,李道峰,田英,郝芳华,杨桂莲;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大尺度流域应用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5期
5 杨大文,李
本文编号:2677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677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