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基于同位素示踪的干旱区膜下滴灌棉田水分运移及转化规律

发布时间:2020-06-06 13:08
【摘要】:研究新疆干旱区农田土壤水分运移转化规律对合理利用农业水资源、实现农业节水灌溉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田间水文监测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的方法,结合数值模拟等手段,针对新疆炮台土壤改良试验站2016年棉花试验田,探究了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土壤水分动态特征以及大气降水、土壤水、灌溉水、作物茎秆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识别了作物不同生育期的水分利用来源及比例。通过构建的Hydrus-2D非饱和带土壤水分运移模型,探究新疆干旱区现行一膜六行滴灌方式下棉田的土壤水分运移过程及SPAC系统水分通量,从而揭示新疆干旱区膜下滴灌棉田的土壤水分转化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及结论如下:受覆膜的影响,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受滴灌的影响较大。沿0~220cm土壤剖面,土壤含水率由浅及深逐渐增大。60cm以内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较大,受补给和排泄的影响,在单次灌水和大降雨后浅层土壤含水率有较明显的波动。深层土壤含水率相对较稳定。灌溉后引起了0~60cm深度范围内土壤水的显著响应。各生育期土壤剖面含水率值整体变化趋势相似。研究区氢氧稳定同位素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7.223δ~(18)O-0.620(n=8,R~2=0.97),土壤水蒸发线方程为:δD=4.762δ~(18)O-31.587(n=76,R~2=0.95),同位素值发生明显的蒸发分馏。0~30cm土壤水D、~(18)O较富集,120cm以下土层同位素相对贫化。由浅及深土壤水同位素值呈现出逐渐贫化的趋势。单次灌溉后,0~60cm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值明显变小。灌溉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在研究期内较稳定。作物苗期茎秆水同位素值偏大,生长旺盛时期茎秆水同位素值偏小。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应用多水源混合模型(IsoSource模型)定量计算出作物各生育期对不同深度土壤水的利用率。模型计算得出:棉花在蕾期、花期、铃期和吐絮期主要的水分利用来源及利用率分别为0~30cm(78.2%)、30~60cm(31.9%)、60~110cm(32%)、110~220cm(47.3%),整个生育期内水分利用来源存在由浅变深的规律。膜下滴灌后,棉花能调整其水分利用来源,显著增加对0~30cm浅层土壤水的利用率。综合试验结果表明低额高频的灌溉制度可以提高棉花对灌溉水的利用率。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构建的Hydrus-2D土壤水分运移模型结果表明:在周期性滴灌作用下,距地表50~70cm位置发育一个发散型零通量曲面,其两侧土壤水流分别向上和向下流动。模型模拟滴灌中的根系吸水深度与同位素模型计算结果较一致。整个模拟期内,区域输入总水量为211.5mm,输出总水量为222.3mm,土壤水分基本均衡。其中灌溉是主要水分输入来源,占模拟区域输入水量的87.6%。71%的水量均被作物吸收利用,土壤蒸发量及渗漏量仅分别占8.2%和20.8%。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可达85.2%。综合模拟结果表明,现行一膜六行的滴灌方式能有效减少土壤蒸发量及深层渗漏量,提高了区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图文】:

技术路线图,转化规律,水分运移,同位素示踪


技术路线图

石河子市,气象要素图,年鉴


位于石河子市农八师 121 团。石河子市处于新疆自治区北面。1、准葛尔盆地南面,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南部。以玛纳斯河在东县,与沙湾县相接在西、南、北面。地势平坦,整体上自东南向拔 450.8m。全区总面积 457 平方千米。水文地质条件气候: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日极冷且长,夏日短且酷热。,平均气温 25.1~26.1。C。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 212mm,每年春要集中在 4~8 月。多年平均气温 7.2℃,多年极端最低与最高温 38.8℃。无霜期为 168~171 天,日照时数 2712~2818h/yr。区内为 1820.9mm,蒸发时段主要集中在每年 5~8 月,占到整年蒸玲,2017),见图 2.1。由图 2.2 可以看出,自 1950 年后,研究区有显著的增加趋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562;S27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富林;蔡金洲;吴茂前;段小丽;熊桂云;范先鹏;;残膜对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6年24期

2 张光辉;;温度在岩土水分运移中的作用[J];勘察科学技术;1988年06期

3 蒋曙光;奚弦;崔传波;;煤孔隙中水分运移机制的数值模拟[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8年01期

4 刘常;王辉;胡传旺;朱晋斌;万琳辉;胡晨雨;;非常规水水质对红壤水分运移参数的影响及其过程模拟[J];水土保持学报;2017年05期

5 郭克贞;佟长福;郝和平;杨燕山;徐冰;;毛乌素沙地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的水分运移与消耗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6年06期

6 吴跃东;石晓燕;刘坚;刁红国;;真空预压加固区硬壳层的水分运移解析解[J];岩土力学;2013年S2期

7 孙毅;;土壤水分运移研究现状综述[J];内蒙古水利;2013年03期

8 赵伟霞;蔡焕杰;陈新明;王健;;灌溉水量对无压灌溉水分运移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07年04期

9 邵景力,崔亚莉,张德强;基于包气带水分运移数值模型的黄河三角洲蒸发量研究[J];地学前缘;2005年S1期

10 早尔古·吐逊江;陈启民;褚奋飞;刘康;;荒山滴灌造林中土壤水分运移研究[J];防护林科技;201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晓惠;魏东平;刘迁迁;高志球;;考虑土壤中水分运移的热性质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久生;李蓓;计红燕;;滴灌施肥条件下层状土壤水分运移分布的试验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曹丽文;王勇;唐文颖;温文富;;垃圾填埋场衬垫土层水分特征曲线试验研究[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范高功;侯光才;高世祥;;天山北麓细土平原区冻结期包气带水分运移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张文杰;陈云敏;詹良通;;垃圾填埋场内的渗流和稳定分析[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劲松;农林复合系统水分运移模型与水分生态特征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2 廖人宽;旱地土根系统水分运移对化学调控的响应机制及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3 王云权;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模拟研究—耦合毛管、薄膜和水汽[D];兰州大学;2015年

4 王志超;农膜残留对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及模拟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5 张大龙;温室环境因子驱动番茄与甜瓜水分运移的机理及模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6 赵伟霞;无压地下灌溉和间接滴灌水分运移规律与节水增产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7 蒋小金;西北旱区覆膜对农田雨水分布格局及玉米产量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8 孙朋;极端干旱区沙漠包气带降水入渗与蒸发规律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9 李学军;季节性冻融渠基土壤水分运移特性及大型弧线形渠道防渗抗冻胀理论与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惠;基于同位素示踪的干旱区膜下滴灌棉田水分运移及转化规律[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2 张明君;陇中旱农区耕作措施对根土界面水分运移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

3 于洋;痕量灌溉技术在新疆过渡带典型土壤中水分运移应用试验研究[D];新疆大学;2014年

4 范磊;降雨入渗过程中包气带水分运移转化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5 张在勇;非饱和带水分运移的有限分析数值模拟理论方法[D];长安大学;2015年

6 韩锦萍;包气带水分运移的数值分析[D];长安大学;2005年

7 刘鑫;基于GIS的河套灌区土壤水分运移分布式模拟与灌水效率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8 李艳茹;不同灌溉方式下矿区排土场边坡植被恢复的灌溉制度与水分运移模拟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9 孙海龙;浅地下水埋深条件下沙质人工草地SPAC水分运移与消耗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10 武晓丽;北方土石山区土壤结构与水分运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99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699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0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