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不同灌溉方式下矿区排土场边坡植被恢复的灌溉制度与水分运移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6 04:42
【摘要】:草原矿区排土场边坡水土流失严重且植被恢复困难,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必须依靠灌溉保证植被成活与生长,本论文结合排土场边坡水土流失的特征,选取微喷和滴灌两种灌溉方式进行对比,由于边坡灌溉较易产生地表径流而发生土壤侵蚀,因此,基于水土流失和节水条件下的合理灌溉方式与灌溉制度是植被恢复过程中关键。通过设置不同灌水量控制下限(占田间持水量的55%、45%、35%)条件,分别研究了微喷和滴灌在边坡灌溉方面的适宜性,结合两种灌溉方式的适应性评价与生态效益分析,提出适宜边坡植被恢复的灌溉制度,为草原矿区排土场边坡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土壤水分实时变化数据和自动气象站的观测数据,结合试验过程中其他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灌溉方式下边坡的水分运移规律,采用HYDRUS-1D模型对单点水分运移规律进行了模拟,明确了苜蓿生长过程中的耗水规律及优化灌溉制度。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利用HYDRUS-1D模型对边坡单点的水分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土壤深度为0-20cm土层的土壤水分模拟值与实测值最接近,而20-4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精度较0-20cm土层稍低,说明深层土壤比表层土壤对短期降水过程或短期灌溉的敏感性较差,因为HYDRUS-1D模型可能对这种由植被主导的土壤水分变化过程存在着局限性。(2)分析了边坡不同坡位处的水分运移规律和间歇式灌溉水分运移规律。滴灌能够更好的控制不同坡位处的土壤水分,整个坡面的土壤水分更加均匀,同时也能让更多的灌溉水入渗,其入渗深度大于微喷,达到了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所需水分的要求。(3)确定了边坡适宜灌水方式和灌水量控制下限。通过滴灌和微喷两种灌溉方式的对比,确定了最适宜排土场边坡的植被恢复的灌溉方式和土壤含水量控制下限为:滴灌方式下利用45%的灌水量控制下限进行灌溉,其灌溉定额较低,为125m3/亩,干草量为251.36kg/亩,且不同坡位处的干草量相差较小,耗水量为353.5mm,现蕾-开花期的耗水量最大,日耗水强度为4:0 mm/d,水分利用效率也是最高的,为10.67 kg/hm2·mm。(4)通过适应性评价和生态效益评价,得出适宜边坡植被恢复的灌溉制度。采用滴灌方式,利用45%的灌水量控制下限,灌水8次,(6月份灌水3次,7月份灌水3次,8月份灌水2次),灌溉定额为128m3/亩;同时需要满足:灌溉形式为间歇式灌溉,灌溉顺序为先灌溉坡上,其次坡中,最后坡下,且三个坡位循环灌溉,直到把一次需要灌的水灌完为止。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2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占涛;荆恩春;李向全;张发旺;吕晓立;;宁夏清水河平原农田包气带水分运移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4期

2 任长江;白丹;程鹏;梁伟;陈艳;;求解水分运移参数的拉普拉斯-模式搜索方法[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3 景卫华;罗纨;贾忠华;;总水势在SPAC系统水分运移定量计算中的应用分析[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4 范爱武;刘伟;李光正;;土壤水分运移温度效应的数值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2期

5 马金宝;张毅;王恩亮;项艳;白清俊;;宽垄沟灌垄上覆膜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6 孙毅;;土壤水分运移研究现状综述[J];内蒙古水利;2013年03期

7 康绍忠,熊运章,王振镒;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运移力能关系的田间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1990年07期

8 张喜英,刘孟雨,雷玉平;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运移阻力的田间试验与模拟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1995年02期

9 曹显春,林国庆;孪井灌区包气带水分运移的数值模拟[J];水土保持研究;2005年06期

10 马金宝;毕建杰;白清俊;杨荣光;张艳妮;项艳;;宽垄沟灌覆膜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初探[J];节水灌溉;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久生;李蓓;计红燕;;滴灌施肥条件下层状土壤水分运移分布的试验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范高功;侯光才;高世祥;;天山北麓细土平原区冻结期包气带水分运移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廖人宽;旱地土根系统水分运移对化学调控的响应机制及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2 王云权;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模拟研究—耦合毛管、薄膜和水汽[D];兰州大学;2015年

3 廖人宽;旱地土根系统水分运移对化学调控的响应机制及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4 张劲松;农林复合系统水分运移模型与水分生态特征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清浩;寨头村黄土边坡包气带水分运移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张在勇;非饱和带水分运移的有限分析数值模拟理论方法[D];长安大学;2015年

3 刘元元;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模型的辨识与优化[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4 李艳茹;不同灌溉方式下矿区排土场边坡植被恢复的灌溉制度与水分运移模拟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5 杜晓晴;密云水库水源涵养林土壤水分运移及营养物质迁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6 陈浩;内蒙孪井灌区土壤水分运移及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任倩慧;植物混掺条件下二维土壤水分运移试验及模拟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8 武晓丽;北方土石山区土壤结构与水分运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9 于洋;痕量灌溉技术在新疆过渡带典型土壤中水分运移应用试验研究[D];新疆大学;2014年

10 李新凤;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不同土壤重构模式水分运移规律与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本文编号:2729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729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9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