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寒地水田区晒水池用地空间配置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1 11:49
【摘要】:在气候变暖及育种、耕作技术等推动下,我国水田种植边界不断北移,但气温低、水温低、生长期短等一直是寒地水田面积扩张和产量提升的限制性因素。在水稻生长期对灌溉用水进行增温是寒地水稻防治冷害、促进水稻生产必要手段~([1])。自从2016年我国“十三五”规划当中正式提出“藏粮于地”的战略以后,全国各个地区土地整治工程持续推进,农业附属设施用地类型日趋分化,占地比例不断提升,附属设施用地分布范围更加广泛,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用地类型。晒水池作为服务水稻灌溉用水增温的田间附属设施,在当前的土地整治中得到愈来愈多的建设,对于保证高寒地区水稻生产以及农业现代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5])。研究晒水池用地的空间配置,是保证寒地井灌水稻田区粮食高产稳产~([6-8])、提升耕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深入探究土地整治科技创新技术、促进三江平原乃至全省寒地井灌水田地区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资源三号遥感卫星数据空间影像,全国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来源,结合七星农场土地整治竣工验收图和实地调研,提取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分局七星农场晒水池用地数据,分析各管理区晒水池用地平均规模与平均最邻近距离之间的关系,运用最邻近指数法分析晒水池用地分布特征,以及求取各管理区晒水池灌溉用水满足度,并提出晒水池选址以及用地规模标准,运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指数分析晒水池满足程度与水田产能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寒地水田区晒水池用地空间布局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晒水池的用地特征分析。七星农场晒水池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为隔墙式晒水池,溢流式晒水池,共修建晒水池1886处,共占地404.92hm~2,平均用地规模为2146.98m~2,平均最邻近距离为331.87m。其中第六管理区晒水池平均用地规模和平均最邻近距离最大,分别为4062.86m~2和516.86m,晒水池用地的平均最邻近距离与平均用地规模之间有着比较明显的正相关的线性相关关系,晒水池用地平均规模越大,各晒水池之间的平均最邻近距离越远。七星农场各晒水池用地的最邻近指数R为0.852458,结合遥感影像进行比对验证,表明农场多数管理区晒水池空间分布均趋近于随机分布。且各管理区晒水池用地在水田中所占的面积比例越高,集聚分布特征越明显;所占比例越低,随机分布特征越明显。(2)晒水池用地配置对水田产能影响分析。晒水池用地面积占所服务水田面积的0.8%时,晒水池灌溉用水的蓄水量和水池的增温效果能够达到水田用水高峰期的要求。七星农场晒水池用地面积占水田面积比例为0.62%,灌溉用水满足度为77.5%。但在晒水池的修建过程中,并不只是按照水田需水高峰期的需水量和所需灌溉水的温度来确定其用地规模,同时还会通过灌溉渠道的长度及其增温作用来进一步对灌溉用水进行增温。晒水池灌溉用水满足度与NPP指数二者间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非线性相关,当满足度超过80%后,NPP指数的上升趋势明显放缓,各管理区的NPP指数也更加接近,在不存在晒水池在建设方面用地过度现象的情况下,晒水池灌溉用水满足度越高,水田区域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指数越高。在一定范围内,某水田区域内的晒水池灌溉用水满足度越高,越能够提高该区域的水田产能。(3)晒水池用地布局标准与空间优化分析。晒水池用地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主要取决于晒水池用地的选址和晒水池用地规模两个方面的影响。晒水池用地必须处于所服务水田独立灌溉小区的高程最高的地方,晒水池服务灌溉半径应控制在300m以内;根据三江平原南北两端地下水的最高温和最低温,整个三江平原各地区晒水池用地规模应达到所服务灌溉水田面积的0.74%-0.89%左右。通过分析各管理区晒水池用地空间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以土地节约利用原则和水田产能最大化原则为优化原则,对灌溉用水满足度较低的管理区晒水池用地进行扩充,对晒水池占地比例过高的管理区进行缩减,各管理区晒水池用地的占地比例需达到所服务水田的64%-68%。整个农场需增加晒水池用地29.56-42.16hm~2,而第二管理区应减少5.77-7.18hm~2。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27
【图文】:

示意图,示意图


研究区示意图

卫星遥感影像,晒水池,解译标志,资源


图 3-2 资源三号卫星遥感影像晒水池用地解译标志-2 Sunning water pool’s interpreting mark of Resources SaThree remote sensing image data

晒水池,隔墙式,俯视图,单位


隔墙式晒水池俯视图(单位:米)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慧云;高大鹏;刘灿;麦启帆;;广西土地整治科技创新方向研究[J];南方国土资源;2018年12期

2 刘剑;;土地整治工程验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风险防范[J];工程技术研究;2018年15期

3 黄仕建;;土地整治项目中产生的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J];居业;2018年12期

4 邓华;信桂新;杨朝现;;土地整治的差别化探索——以重庆市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1期

5 张超;吕雅慧;郧文聚;高璐璐;朱德海;杨建宇;;土地整治遥感监测研究进展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9年01期

6 ;广西实施土地整治 查明铝土矿富集区[J];中国粉体工业;2012年03期

7 刘新峰;;我国土地整治制度建设与立法思考[J];行政科学论坛;2018年11期

8 卢晓;曾敏;黄文彬;胡凤;吴丽叶;;对新常态下广西实施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的探讨[J];南方国土资源;2017年07期

9 刘谐静;梁炜唯;;对广西地方土地整治机构建设的思考[J];南方国土资源;2017年07期

10 梁筱晖;;藤县:推进整县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J];南方国土资源;201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卓然;;论以土地整治促进内蒙古精准脱贫——基于江西省土地整治政策的启示[A];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2 陈全旺;;明溪县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土地整治的现状与对策建议[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土地分会场论文集[C];2015年

3 叶东f;;农村土地整治在永春的实践与思考[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土地分会场论文集[C];2015年

4 赵平;;土地整治项目服务精准脱贫——关于务川自治县土地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A];2016年首届哲学社会科学智库名家·贵州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6年

5 马雯秋;姜广辉;;市场转型背景下土地整治实施机构的组织重构[A];中国土地资源开发整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C];2015年

6 吴勇;;浅谈农村土地整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曲士军;;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加强土地整治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金满;;土地整治工程实施质量的全程控制体系探析[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刘彦随;;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战略[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10 陈文华;;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旧村复垦的几点思考[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段梦茹;完善目标责任制 保护有限耕地[N];博尔塔拉报(汉);2016年

2 王华洪;牟定县土地整治增强发展后劲[N];楚雄日报(汉);2018年

3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李兆朋;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建言献策[N];团结报;2019年

4 记者 杨峰雷;贺天才在我市调研土地整治和造林绿化工作[N];忻州日报;2018年

5 安徽省合肥市国土资源局;大力推进土地整治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年

6 王丽华 杨常军 殷海燕 韩进福 陈拉腾图·乐嘎;建设高原最美良田 打造青海生态粮仓[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7 首席记者 李倩;2017土地整治科技协同创新研讨会在京召开[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8 首席记者 赵蕾;四川70个土地整治扶贫专项完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9 记者 王帅;6400万元土地整治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N];鹤壁日报;2018年

10 本报记者 关振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N];山西法制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小飞;珠江三角洲土地整治效益综合评价[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2 张健;城乡统筹下的区域土地整治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杨伟;基于区域特色模式的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4 陈荣蓉;重庆丘陵山区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及其景观效应[D];西南大学;2012年

5 许晓婷;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6 孟展;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监管绩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7 李晨;土地整治规划尺度差异及统筹协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8 刘雪冉;土地整治中承包田块的调整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9 高星;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的土地整治项目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10 郭小忠;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与对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莹莹;阿拉尔市园林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年

2 冯悦;土地整治对耕地利用转型的影响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3 李昕阳;三江平原国营农场土地整治成效评估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4 张志宇;寒地水田区晒水池用地空间配置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5 汪阳;土地整治项目中农田水利工程效益评价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6 车臣;安徽省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7 俞波;基于安徽省资源禀赋的农村土地整治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8 文勋俊;土地整治重点区生境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8年

9 洪长桥;基于NPP的土地整治对耕地产能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10 王婕;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工程可提升耕地质量潜力测算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64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764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6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