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紧实及水分复合测量方法研究及装置开发
【学位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TP212;S152;S237
【部分图文】:
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土壤圆锥指数法对土壤的紧实度进行量化。从原始的手动贯??入到如今的电子测量,圆锥仪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商业化的手持式圆锥仪主要以美??国的Specturm公司的SC-900型(图1-1)、澳大利亚的MicroCP型(图1-2)系列产??品最为常见,并有相应软件做数据处理。??^?'气??图1-1?SC-900紧实度仪?图1-2?MicroCP紧实度仪??Fig.?1-1?SC-900?Compactness?meter?Fig.?1-2?Micro?CP?Compactness?meter??国内最初使用先获取样本再进行试验测量的方法。70年代初期研究设计了型号??为SR-2的用于测量土壤紧实的仪器。1981年,第一代工兵圆锥仪在南京工程兵学院??设计制造并命名为I型,并于1984年推出第二代。之后的一年,华南农业大学研宄??设计了新式圆锥仪,并在1987年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优化,对比于以前的土壤圆锥??仪,其使用单板计算机获取和处理数据,可是手动贯入的方式仍旧影响测量精度,而??且记录的数据需要大量时间进行整理(苏显添,1985)。罗锡文等于1996年研制了可??匀速的电动机式电测圆锥仪,提高了测量精度,该仪器采用逐个点测量,而不是连续??测量(罗锡文
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土壤圆锥指数法对土壤的紧实度进行量化。从原始的手动贯??入到如今的电子测量,圆锥仪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商业化的手持式圆锥仪主要以美??国的Specturm公司的SC-900型(图1-1)、澳大利亚的MicroCP型(图1-2)系列产??品最为常见,并有相应软件做数据处理。??^?'气??图1-1?SC-900紧实度仪?图1-2?MicroCP紧实度仪??Fig.?1-1?SC-900?Compactness?meter?Fig.?1-2?Micro?CP?Compactness?meter??国内最初使用先获取样本再进行试验测量的方法。70年代初期研究设计了型号??为SR-2的用于测量土壤紧实的仪器。1981年,第一代工兵圆锥仪在南京工程兵学院??设计制造并命名为I型,并于1984年推出第二代。之后的一年,华南农业大学研宄??设计了新式圆锥仪,并在1987年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优化,对比于以前的土壤圆锥??仪,其使用单板计算机获取和处理数据,可是手动贯入的方式仍旧影响测量精度,而??且记录的数据需要大量时间进行整理(苏显添,1985)。罗锡文等于1996年研制了可??匀速的电动机式电测圆锥仪,提高了测量精度,该仪器采用逐个点测量,而不是连续??测量(罗锡文
1999年赵燕东和孙宇瑞两人共同研制了以传输线阻抗变换理论为基础的土壤含水率??测量传感器(孙宇瑞,1999);?2002年,赵燕东等提出的基于驻波原理的土壤含水率??测量及研发的BD型土壤水分传感器(图1-3),并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赵燕东,2002);??2003年周凌云等研制了?TDR法土壤含水率传感器(周凌云,2003);?2011年张宪等??研制的以FDR技术为基础的土壤含水率测量装置(张宪,2011);?2012年郭晨等研??制的以微波谐振为基础的土壤含水率测量装置(郭晨,2012);?2016年高志涛等研制??的基于电容法的非接触管式土壤水分传感器(图卜4)(高志涛,2016)。??顯??图1-3?BD型土壤水分传感器?图1-4管式水分传感器??Fig.?1-3?BD?Soil?moisture?sensors?Fig.?1-4?Tubular?soil?moisture?sensors??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志远;杜文凤;聂俊丽;崔凡;;基于探地雷达早期信号振幅包络值的黏性土壤含水率探测[J];农业工程学报;2019年22期
2 董翰川;庞丽丽;史云;;频域反射分析法测定土壤含水率标定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9年03期
3 冯慧君;赵浩然;郑秀清;陈军锋;苗春燕;薛静;;季节性冻融期覆砂对太谷农田土壤含水率时空变化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9年05期
4 窦金熙;郭玉明;王盛;刘蒋龙;;土壤含水率测定方法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7年03期
5 张炜;黄晓鹏;吴劲锋;饶新龙;郭衍峰;;土壤含水率对45号钢磨损性能的影响[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7年03期
6 刁万英;刘刚;;基于数字图像估算不同密度表层土壤含水率[J];灌溉排水学报;2017年04期
7 徐爽;;土壤含水率测量技术和介电常数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年27期
8 罗红品;李光林;;土壤含水率的检测研究进展[J];农机化研究;2014年05期
9 徐庆华;刘勇;马履一;徐程杨;魏红旭;;土壤含水率对长白落叶松幼苗生长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彭遗柱,林三益;一种考虑土壤含水率分布的降雨径流概念模型[J];四川水力发电;199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梓茜;汉江流域河—库岸带湿地植被和土壤反硝化特征[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018年
2 戚春华;干旱半干旱地区牧草喷灌均匀特性与管网系统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3 丁启朔;耕作力学研究的土壤结构及其评价方法[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4 王敬贤;土壤中部分酚类污染物的光化学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王剑;滴灌均匀度合理取值及系统优化设计[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6 聂俊丽;基于地质雷达技术的采煤对浅部地层含水量影响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7 雷少刚;荒漠矿区关键环境要素的监测与采动影响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8 朱红艳;干旱地域地下水浅埋区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9 杨林林;麦田土壤水分运移与有效性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10 路超;苹果水肥耦合效应及树体生理响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彬彬;针阔叶混交林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对增氮和减水的响应[D];黑龙江大学;2019年
2 陈仁磊;土壤孔隙率对竖直埋管换热器换热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9年
3 田昊;土壤紧实及水分复合测量方法研究及装置开发[D];北京林业大学;2017年
4 洪德伟;晋西黄土区油松根系与土壤的摩擦力学特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5 梁超;基于含水率与温度补偿的土壤pH值在线实时检测系统[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6 于辉;土壤酸/碱环境变化对太岳山油松林土壤氮素及温室气体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7 刘九缠;隧道建设对岩溶槽谷区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9年
8 马稚桐;鄂尔多斯盆地风沙滩区土壤-地下水蒸发研究[D];长安大学;2019年
9 郭同同;耐汞微生物的分离及其对汞污染土壤的修复[D];云南大学;2018年
10 王梦琦;聚丙烯酰胺在大庆地区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72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872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