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高地隙拖拉机关键结构设计与三维建模
发布时间:2021-05-05 23:10
小麦套种玉米、花生是重要的高产栽培技术,目前虽然小四轮拖拉机在农村数量巨大,适合当前农村生产力的水平和生产规模,但由于其轮距小且不可调整、离地间隙底,不能在麦田进行玉米、花生等跨行越苗套播作业,严重制约了小麦玉米套播技术的推广。因此研究设计一种小型高地隙、轮距可调的新型拖拉机,对适应不同地区的玉米、花生进行麦田套播作业及中耕施肥、打药等农田管理机械化作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小四轮拖拉机最小离地间隙和可调轮距关键结构进行改进设计,采用加长前桥转向立轴、后桥加装轮式传动箱提高拖拉机的最小离地间隙,通过改变前桥伸缩长度、更换后桥半轴长度来实现前后轮距的调整;采用l00mm窄轮胎结构以适应小麦行距行走要求。重点对前桥转向立轴的设计,后驱动桥传动箱采用链条传动,利用其链轮中心距大的特点实现离高地间隙设计。高地隙拖拉机的最小离地间隙为550mm,轮距可调范围为1300-1500mm,以适应不同的种植规格。对小型高地隙四轮拖拉机性能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其牵引力、纵向稳定性与横向稳定性均符合要求。对小型高地隙四轮拖拉机进行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利用cad三维建模功能,绘制各个组成部分的零件图和部件装配图,建...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总体结构设计
2.1 设计要求
2.2 总体结构方案
2.3 传动箱的设计
2.3.1 传动箱的总体结构
2.3.2 链传动设计
2.3.3 滚子链
2.3.4 链轮几何尺寸设计
2.3.5 链传动的可靠性分析
2.4 传动箱的壳体设计
3 前轮总成设计
3.1 前轮总成结构设计
3.2 前轮立轴强度校核
3.3 前轴强度校核
4 后轮总成设计
4.1 法兰管设计
4.2 驱动后轮设计
5 高地隙拖拉机性能分析
5.1 拖拉机的牵引性能
5.1.1 拖拉机的驱动力
5.1.2 拖拉机牵引力
5.2 拖拉机的最小转弯半径
5.3 拖拉机的稳定性
5.3.1 纵向稳定性
5.3.2 横向稳定性
6 小四轮拖拉机的三维建模
6.1 部分零件建模过程
6.1.1 深沟球轴承建模过程
6.1.2 链条建模过程
6.2 模块的建立及虚拟装配的实现
6.3 虚拟装配及检验
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广义汽车转向稳态响应模型[J]. 高举成,张兆合,罗丽君,崔胜民. 公路交通科技. 2005(06)
[2]车速对汽车转向力矩的影响分析[J]. 刘照,杨家军,廖道训. 中国机械工程. 2005(08)
[3]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及展望[J]. 左建令,吴浩. 上海汽车. 2005(01)
[4]汽车转向机构多自由度运动学模型[J]. 黄宏成,夏祥洪,张炜. 传动技术. 2004(01)
[5]汽车转向梯形断开点位置分析的R-W方法[J]. 王志强,杨春风,卞学良,魏连雨,陈亮.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4(01)
[6]汽车转向的力输入控制与角输入控制及其对驾驶员-汽车闭环系统的影响[J]. 郭孔辉,朱宏巍. 吉林工业大学学报. 1997(01)
硕士论文
[1]基于转向轻便性的某卡车转向机构优化[D]. 孙开平.南京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70762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总体结构设计
2.1 设计要求
2.2 总体结构方案
2.3 传动箱的设计
2.3.1 传动箱的总体结构
2.3.2 链传动设计
2.3.3 滚子链
2.3.4 链轮几何尺寸设计
2.3.5 链传动的可靠性分析
2.4 传动箱的壳体设计
3 前轮总成设计
3.1 前轮总成结构设计
3.2 前轮立轴强度校核
3.3 前轴强度校核
4 后轮总成设计
4.1 法兰管设计
4.2 驱动后轮设计
5 高地隙拖拉机性能分析
5.1 拖拉机的牵引性能
5.1.1 拖拉机的驱动力
5.1.2 拖拉机牵引力
5.2 拖拉机的最小转弯半径
5.3 拖拉机的稳定性
5.3.1 纵向稳定性
5.3.2 横向稳定性
6 小四轮拖拉机的三维建模
6.1 部分零件建模过程
6.1.1 深沟球轴承建模过程
6.1.2 链条建模过程
6.2 模块的建立及虚拟装配的实现
6.3 虚拟装配及检验
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广义汽车转向稳态响应模型[J]. 高举成,张兆合,罗丽君,崔胜民. 公路交通科技. 2005(06)
[2]车速对汽车转向力矩的影响分析[J]. 刘照,杨家军,廖道训. 中国机械工程. 2005(08)
[3]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及展望[J]. 左建令,吴浩. 上海汽车. 2005(01)
[4]汽车转向机构多自由度运动学模型[J]. 黄宏成,夏祥洪,张炜. 传动技术. 2004(01)
[5]汽车转向梯形断开点位置分析的R-W方法[J]. 王志强,杨春风,卞学良,魏连雨,陈亮.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4(01)
[6]汽车转向的力输入控制与角输入控制及其对驾驶员-汽车闭环系统的影响[J]. 郭孔辉,朱宏巍. 吉林工业大学学报. 1997(01)
硕士论文
[1]基于转向轻便性的某卡车转向机构优化[D]. 孙开平.南京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70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3170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