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红色边疆农场保护性耕作模式与机械配备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5 06:24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化的农业耕作模式,能够有效控制农田中土壤风蚀和水蚀,可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降低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农田水分效率,减少劳动力、机械及能源的投入,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合理使用农业资源,确保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保护性耕作模式的主要内容、技术特点、装配方案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确定15个影响保护性耕作的因素。按照建立指标的原则,确定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层次递阶结构及相互影响关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保护性耕作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确定各因素对保护性耕作模式的重要程度,为最优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多目标评价提供定量依据,决策者制定对策提供理论依据。依据保护性耕作模式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的大小,采用单目标评价法和多目标评价法对保护性耕作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优保护性耕作模式。对保护性耕作模式权重的计算和最优方案的确定进行了定量化的分析,具有科学性。本文以北安管理局红色边疆农场为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取玉米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耕作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少两高”的实际作业量计算,确定备选方案集及其评价方案集,基于多维度以量化的方式来确定配备的模型,... 

【文章来源】: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保护性耕作的起源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保护性耕作的来源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2.4 红色边疆农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对国内外的保护性耕作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
        1.3.2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的分析
        1.3.3 对保护性耕作模式进行多目标评价
        1.3.4 对耕作方案进行机械的配备
第二章 保护性耕作增产机理分析
    2.1 保护性耕作的内容
    2.2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特点
    2.3 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
        2.3.1 秸秆残茬覆盖与表土的处理技术
        2.3.2 少耕或免耕的播种与施肥技术
        2.3.3 深松和除草技术
        2.3.4 杂草与病虫害的掌控与防治技术
    2.4 红色边疆农场保护性耕作技术
        2.4.1 五种耕作模式
        2.4.2 玉米种植模式的关键技术
        2.4.3 大豆种植模式的关键技术
        2.4.4 玉米地耕整地作业机车分配
        2.4.5 大豆地耕整地作业机车分配
    2.5 小结
第三章 保护性耕作影响因素分析
    3.1 构建保护性耕作指标体系
        3.1.1 构建的原则
        3.1.2 构建的方法
        3.1.3 构建步骤
        3.1.4 指标体系的经济可行性评估
    3.2 保护性耕作技术分析
        3.2.1 层次分析法步骤
        3.2.2 数据调查
        3.2.3 构建耕作模式结构模型
        3.2.4 层次单排序
        3.2.5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3.3 小结
第四章 最优保护性耕作模式的确定
    4.1 系统评价的原则和步骤
        4.1.1 系统评价的原则
        4.1.2 系统评价的步骤
    4.2 确定评价指标
        4.2.1 耕作模式方案
        4.2.2 土壤蓄水能力
        4.2.3 土壤有机质含量
        4.2.4 土壤团粒结构
        4.2.5 耕层深浅
        4.2.6 作物秸秆覆盖
        4.2.7 作物播种匀度
        4.2.8 地表平整度
        4.2.9 苗情长势
        4.2.10 病虫害发生几率
        4.2.11 杂草系数
        4.2.12 熟期情况
        4.2.13 籽粒脱水情况
        4.2.14 生产成本
        4.2.15 粮食单产
        4.2.16 收入效益
    4.3 单目标评价
    4.4 多目标评价
    4.5 装备选型方案
    4.6 小结
第五章 最优保护性耕作机械的配备
    5.1 实际作业量计算
        5.1.1“少动土”的计算分析
        5.1.2“少裸露”的计算分析
        5.1.3“少污染”的计算分析
        5.1.4“高保蓄”的计算分析
        5.1.5“高效益”的计算分析
    5.2 确定备选方案集
    5.3 确定评价方案集
        5.3.1 确定评价方案的设置对象及其变量
        5.3.2 制约条件的界定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本文编号:3230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3230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d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