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面向大豆垄作种植的滑动式振动镇压装置设计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9 05:48
  东北黑土区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我国粮食增产最具潜力的地区,而大豆作为东北黑土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机械化生产技术落后,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在东北地区大豆多采用垄作种植模式,而在有坡度地区采用顺坡垄作加剧了土壤侵蚀,因此解决好东北大豆垄作种植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对于降低生产成本、保护耕作地土壤、提高大豆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大豆垄作生产的竞争力,在研制垄上双行(多行)种植技术相配套的大豆种植装备过程中要保证与农艺紧密结合。镇压是播种作业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其质量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研制与农艺结合的镇压装置对于提高作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我国东北黑土垄作区,多采用一个播种单体配套一个圆柱镇压装置,对垄上两行(多行)种植的作物进行镇压,而圆柱镇压装置在作业过程中只能够对垄顶实现镇压,导致作业后垄侧土壤处于疏松状态,对种床土壤的物理特性产生影响,不利于作物的出苗生长,影响产量,而在顺坡垄作区,垄侧土壤未镇压易导致土壤侵蚀严重等问题。因此,研制适合东北黑土区大豆垄作种植的镇压装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了一种滑动式振动镇压...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面向大豆垄作种植的滑动式振动镇压装置设计与研究


近年我国大豆进口量

种植模式,大豆


图 1.4 大豆垄上四行种植模式大豆“垄上四行”大垄窄行密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大豆产量,较常规的垄三栽培增产 19.8%,它是在原 130~140 cm 垄上 6 行大垄窄行密植基础上改进发展起来的,是今后我国现代化大豆生产新技术,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也在稳步提升,此种植技术可通过现代化水平较高的播种机械来完成,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31,32]。以上所述的三种大豆垄作栽培技术中,垄上双行和三行栽培技术应用较为广

金属材料,镇压轮,凹面,凸面


(3)凹面和凸面镇压装置,如图 1.5(c)所示,是整体形空心铸铁轮,靠自身重量或调节轮内填充的沙子重量来获得对土壤合适的镇压力。凹面和凸镇压轮的表面结构不同,使得它们应用于不同作物的播后镇压。凹面镇压轮在花、豆类等双子叶植物的播后镇压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凹面镇压轮作业后侧土壤的紧实度比种床上层土壤的大,有利于此类作物幼芽出土;凸面镇压轮要用于谷子、玉米和小麦等单子叶植物的播后镇压,是由于该装置作业后的种上方的土壤容积密度较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壤密实度对单点源入渗土壤水分再分布影响研究[J]. 王海宇,张月珍,董平国.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02)
[2]大豆垄上三行密植栽培技术解析[J]. 佛明珠.  农业与技术. 2018(20)
[3]垄作方式对薄层黑土区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J]. 何超,王磊,郑粉莉,何煦,富涵.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5)
[4]东北黑土区农林混合利用坡面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及主控因素[J]. 郭欣欣,付强,卢贺,高凤杰,杭艳红.  农业工程学报. 2018(19)
[5]田块尺度顺坡垄作改等高垄作提高黑土有机质含量[J]. 翟星雨,张兴义,李浩,鄂丽丽,陈帅,甄怀才,谷思玉.  农业工程学报. 2018(19)
[6]黑土区坡耕地横坡垄作措施防治土壤侵蚀的土槽试验[J]. 王磊,何超,郑粉莉,边锋,覃超,徐锡蒙.  农业工程学报. 2018(15)
[7]吉林省土壤类型分布与黑土地保护[J]. 窦森,郭聃.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8(04)
[8]东北大豆种植技术措施[J]. 王金凤.  吉林农业. 2018(16)
[9]中国东北黑土地研究进展与展望[J]. 韩晓增,李娜.  地理科学. 2018(07)
[10]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及振兴策略[J]. 查霆,钟宣伯,周启政,何梦迪,汪桂凤,尤金华,汪自强,唐桂香.  大豆科学. 2018(03)

硕士论文
[1]薄层黑土区降雨和汇流强度对顺坡垄作坡面水蚀过程的影响[D]. 何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2]东北黑土区春玉米控释肥施用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 宋梓璇.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3]大豆精密播种机仿形仿生镇压装置[D]. 王文君.吉林大学 2016
[4]垄作黑土坡面水土流失的农业防治措施研究[D]. 房含.吉林农业大学 2016
[5]广义土壤结构与土壤抗侵蚀性耦合关系研究[D]. 刘旦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6]小型免耕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 徐云峰.中国农业大学 2005
[7]平板振动夯压实原理的研究与实践[D]. 王志强.河北工业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255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3255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c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