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花生机械化收获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1-08-25 20:24
在河南省实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花生主产区机械化收获现状,并对目前花生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终从优化区域布局,加强标准化农田建设,农机农艺融合,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机械化收获方式,加快关键技术装备的研究,适度发展规模化经营,成立健全农业、农机合作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促进花生机械化收获的建议。
【文章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10)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河南省气候条件和花生分布
2 花生机械化收获的现状
2.1 人工收获
2.2 分段式收获
2.3 联合收获
3 当前制约河南省花生机械化收获的因素
3.1 花生品类特性
3.2 土壤类型
3.2.1 沙壤土。
3.2.2 粘质土。
3.2.3 沙质土。
3.3 种植方式
3.3.1 平作。
3.3.2 垄作。
3.3.3 畦作。
3.4 花生收获设备
3.4.1 机械收获技术不成熟。
3.4.2 机械设备生产不规范。
4 花生机械化收获发展对策
4.1 优化区域布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4.1.1 优化区域布局。
4.1.2 建设高标准农田。
4.2 农机农艺融合,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机械化收获方式
4.2.1 农机农艺融合,规范农艺技术。
4.2.2 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收获方式。
4.3 加快研究关键技术装备
4.3.1 加快研究经济适用的花生收获设备。
4.3.2 加快研究经济适用的花生干燥设备。
4.4 适度规模化经营,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4.4.1 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
4.4.2 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
4.4.3 财政支持和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混逆流高效花生干燥机的设计[J]. 臧华. 南方农机. 2017(16)
[2]国内花生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 刘娟,汤丰收,张俊,臧秀旺,董文召,易明林,郝西. 中国农学通报. 2017(22)
[3]中美花生收获机械化技术现状与发展分析[J]. 陈中玉,高连兴,CHEN Charles,BUTTS C L.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4)
[4]河南省花生种植和收获模式研究[J]. 王喜恩,南飞飞,卢泽民,贡军.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08)
[5]福建省花生机械化生产问题与对策[J]. 唐兆秀,陈树玉,林琼,徐日荣,陈湘瑜. 福建农业学报. 2015(12)
[6]河南省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其气候影响分析[J]. 姬兴杰,朱业玉,顾万龙. 中国农业气象. 2013(01)
[7]我国花生机械化收获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J]. 陈有庆,胡志超,王海鸥,彭宝良. 中国农机化. 2012(04)
[8]国内花生机械化收获的现状与研究[J]. 吕小莲,王海鸥,张会娟,胡志超. 农机化研究. 2012(06)
[9]我国花生机械化收获影响因素分析及发展建议[J]. 温长文,王进朝,陈思刚. 河北农业科学. 2011(10)
本文编号:3362795
【文章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10)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河南省气候条件和花生分布
2 花生机械化收获的现状
2.1 人工收获
2.2 分段式收获
2.3 联合收获
3 当前制约河南省花生机械化收获的因素
3.1 花生品类特性
3.2 土壤类型
3.2.1 沙壤土。
3.2.2 粘质土。
3.2.3 沙质土。
3.3 种植方式
3.3.1 平作。
3.3.2 垄作。
3.3.3 畦作。
3.4 花生收获设备
3.4.1 机械收获技术不成熟。
3.4.2 机械设备生产不规范。
4 花生机械化收获发展对策
4.1 优化区域布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4.1.1 优化区域布局。
4.1.2 建设高标准农田。
4.2 农机农艺融合,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机械化收获方式
4.2.1 农机农艺融合,规范农艺技术。
4.2.2 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收获方式。
4.3 加快研究关键技术装备
4.3.1 加快研究经济适用的花生收获设备。
4.3.2 加快研究经济适用的花生干燥设备。
4.4 适度规模化经营,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4.4.1 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
4.4.2 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
4.4.3 财政支持和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混逆流高效花生干燥机的设计[J]. 臧华. 南方农机. 2017(16)
[2]国内花生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 刘娟,汤丰收,张俊,臧秀旺,董文召,易明林,郝西. 中国农学通报. 2017(22)
[3]中美花生收获机械化技术现状与发展分析[J]. 陈中玉,高连兴,CHEN Charles,BUTTS C L.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4)
[4]河南省花生种植和收获模式研究[J]. 王喜恩,南飞飞,卢泽民,贡军.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08)
[5]福建省花生机械化生产问题与对策[J]. 唐兆秀,陈树玉,林琼,徐日荣,陈湘瑜. 福建农业学报. 2015(12)
[6]河南省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其气候影响分析[J]. 姬兴杰,朱业玉,顾万龙. 中国农业气象. 2013(01)
[7]我国花生机械化收获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J]. 陈有庆,胡志超,王海鸥,彭宝良. 中国农机化. 2012(04)
[8]国内花生机械化收获的现状与研究[J]. 吕小莲,王海鸥,张会娟,胡志超. 农机化研究. 2012(06)
[9]我国花生机械化收获影响因素分析及发展建议[J]. 温长文,王进朝,陈思刚. 河北农业科学. 2011(10)
本文编号:3362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3362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