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东部平原田间井灌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定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1 00:42
【目的】其测定与分析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改进区域灌溉方式、合理规划利用灌溉水。【方法】针对有无地下水压采工程,在邯郸东部平原井灌区选取了4个不同的典型田块,采用首尾测算分析法设计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试验方案,并于2019年开展了现场测定和对比分析,间接评价了地下水压采工程的效果,进而讨论了影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因素。【结果】邯郸东部平原井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较高,均高于0.80。【结论】地下水压采水利工程实施可明显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灌溉方式、土壤质地亦会影响灌溉水利用系数。
【文章来源】:灌溉排水学报. 2020,39(S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邯郸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样点分布
压采工程是以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为目的,遏制地下水超采的水利工程的总称。在邯郸东部平原所选灌区中,马头村位于魏县东风灌区,(位置如图1)设有地下水压采工程,其工程布设见图2。管网结构为潜水泵—干管—支管—给水栓,干管、支管的布设以地形地势和作物生长特征为主要因素,采用鱼骨形布置以减少沿程水头损失,降低能源消耗。布设距离按高标准管灌典型设计,支管布置间距为72 m,出水口布置间距为42 m,干管、支管均采用0.63 MPa的PVC管以地埋式铺设。2 试验方案设计与实施
2样点土壤类型的不同是造成土壤含水率差异的影响因素。通过野外环刀取土和室内颗粒分析结果可知,东张六固村土壤为重粉质壤土,黏土较多、保水性好,而大名县庞龙化村样点土壤为轻粉质壤土,其组成中砂土较多,土壤涵水保水的能力较差[7],不易存贮水分,会造成深层渗漏的发生,且轻粉质壤土的透气性较强,水分蒸发量较大[8]。保水性差、蒸发量大使得庞龙化村样点的土壤含水率较低,造成其有较低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4 灌区用水优化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宁波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J]. 刘天,张倩妮. 中国水利. 2020(11)
[2]不同质地条件下土壤表层温度与土壤蒸发量的关系研究[J]. 高壮壮,刘海军,张智郡,唐晓培. 灌溉排水学报. 2019(09)
[3]灌溉畦田规格对张杂谷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J]. 赵欢,董宝娣,乔匀周,张明明,刘孟雨,杨红,郑鑫. 灌溉排水学报. 2017(01)
[4]水分与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根系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张素瑜,王和洲,杨明达,王静丽,贺德先. 中国农业科学. 2016(13)
[5]不同土壤质地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J]. 韩宗梁,张黛静,邵云,王文斐,郝真真,陈静雯,王敬婼. 河南农业科学. 2015(08)
[6]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内涵及测定方法研究[J]. 申佩佩,杨路华,谢晓彤,任希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06)
[7]地面灌水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杜琳,丁林. 节水灌溉. 2013(04)
[8]不同尺度首尾法及动水法测算灌溉水利用系数对比研究[J]. 崔远来,谭芳,王建漳. 灌溉排水学报. 2010(01)
[9]灌溉水利用系数测定方法研究[J]. 高峰,赵竞成,许建中,黄修桥,倪文进,李英能,王景雷. 灌溉排水学报. 2004(01)
[10]浅论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J]. 李英能.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3(07)
本文编号:3488266
【文章来源】:灌溉排水学报. 2020,39(S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邯郸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样点分布
压采工程是以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为目的,遏制地下水超采的水利工程的总称。在邯郸东部平原所选灌区中,马头村位于魏县东风灌区,(位置如图1)设有地下水压采工程,其工程布设见图2。管网结构为潜水泵—干管—支管—给水栓,干管、支管的布设以地形地势和作物生长特征为主要因素,采用鱼骨形布置以减少沿程水头损失,降低能源消耗。布设距离按高标准管灌典型设计,支管布置间距为72 m,出水口布置间距为42 m,干管、支管均采用0.63 MPa的PVC管以地埋式铺设。2 试验方案设计与实施
2样点土壤类型的不同是造成土壤含水率差异的影响因素。通过野外环刀取土和室内颗粒分析结果可知,东张六固村土壤为重粉质壤土,黏土较多、保水性好,而大名县庞龙化村样点土壤为轻粉质壤土,其组成中砂土较多,土壤涵水保水的能力较差[7],不易存贮水分,会造成深层渗漏的发生,且轻粉质壤土的透气性较强,水分蒸发量较大[8]。保水性差、蒸发量大使得庞龙化村样点的土壤含水率较低,造成其有较低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4 灌区用水优化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宁波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J]. 刘天,张倩妮. 中国水利. 2020(11)
[2]不同质地条件下土壤表层温度与土壤蒸发量的关系研究[J]. 高壮壮,刘海军,张智郡,唐晓培. 灌溉排水学报. 2019(09)
[3]灌溉畦田规格对张杂谷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J]. 赵欢,董宝娣,乔匀周,张明明,刘孟雨,杨红,郑鑫. 灌溉排水学报. 2017(01)
[4]水分与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根系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张素瑜,王和洲,杨明达,王静丽,贺德先. 中国农业科学. 2016(13)
[5]不同土壤质地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J]. 韩宗梁,张黛静,邵云,王文斐,郝真真,陈静雯,王敬婼. 河南农业科学. 2015(08)
[6]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内涵及测定方法研究[J]. 申佩佩,杨路华,谢晓彤,任希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06)
[7]地面灌水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杜琳,丁林. 节水灌溉. 2013(04)
[8]不同尺度首尾法及动水法测算灌溉水利用系数对比研究[J]. 崔远来,谭芳,王建漳. 灌溉排水学报. 2010(01)
[9]灌溉水利用系数测定方法研究[J]. 高峰,赵竞成,许建中,黄修桥,倪文进,李英能,王景雷. 灌溉排水学报. 2004(01)
[10]浅论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J]. 李英能.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3(07)
本文编号:3488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3488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