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用于富营养化水体藻类去除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1 20:12
由于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加剧,江、河、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有毒有害藻类水华的暴发日趋频繁,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极大程度地制约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威胁着水资源尤其是淡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表现为藻类水华的暴发,因此,开发一种经济、高效、无二次污染的控藻抑藻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在课题组有关固定化生物催化剂(IBC)在河流、湖泊修复和污泥减量的应用研究基础下,通过实验室实验,研究IBC与藻细胞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水族箱模拟水生生态系统,并分别在广州市黄埔区两个富营养化湖泊进行实验研究,分析IBC对水中叶绿素a浓度,氮、磷、COD等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初步探讨IBC对藻型富营养化水体的处理效果。所得结论如下:(1)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IBC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IBC对铜绿微囊藻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IBC的抑藻效果与IBC浓度和藻细胞浓度密切相关,IBC投加量越大,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越好。温度、培养时间、培养基pH等因子对IBC的抑藻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初步推断IBC的高效抑藻作用可...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湖泊污染现状
1.2 湖泊富营养化的形成与危害
1.2.1 湖泊富营养化的形成
1.2.2 湖泊富营养化的危害
1.3 湖泊污染的治理研究进展
1.3.1 物理法
1.3.2 化学法
1.3.3 生物法
1.4 微生物制剂的研究进展
1.4.1 微生物制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4.2 微生物制剂在治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应用
1.5 课题来源、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意义
1.5.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对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
2.1 实验材料
2.1.1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
2.1.2 实验藻种
2.1.3 实验分析仪器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藻种培养
2.2.2 实验设计
2.2.3 藻细胞浓度的测定
2.2.4 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3.1 IBC 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作用
2.3.2 温度、培养时间和 pH 值对 IBC 抑藻效果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生模拟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
3.1 水生模拟生态系统的构建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3.1 水族箱模拟生态系统的现场图片
3.3.2 水体 DO 和 pH 的变化
3.3.3 叶绿素 a 浓度的变化
3.3.4 N 浓度的变化
3.3.5 TP 浓度的变化
3.3.6 COD 浓度的变化
3.3.7 细菌总数的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用于富营养化湖泊的修复
4.1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用于黄埔区某社区池塘的修复
4.1.1 池塘概述
4.1.2 实验方法
4.1.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2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用于黄埔区东苑公园湖泊的修复
4.2.1 湖泊概述
4.2.2 修复技术的选择
4.2.3 实验方法
4.2.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3 效益分析
4.3.1 经济效益分析
4.3.2 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囊藻毒素的致毒机理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研究进展[J]. 黄艺,张郅灏. 生态环境学报. 2013(02)
[2]芽孢杆菌B1胞外活性物质对球形棕囊藻的溶藻特性研究[J]. 李蔷,赵玲,尹平河. 环境科学. 2012(03)
[3]论现代除藻技术[J]. 刘洁,王毓丹,陈建,钟成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4]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用于污水厂污泥减量的研究[J]. 周海滨,黄瑞敏,黄黎明. 中国给水排水. 2011(15)
[5]芽孢杆菌Z5溶铜绿微囊藻特性研究[J]. 马宏瑞,章欣,王晓蓉,耿金菊,顾雪元. 中国环境科学. 2011(05)
[6]中国湖泊的数量、面积与空间分布[J]. 马荣华,杨桂山,段洪涛,姜加虎,王苏民,冯学智,李爱农,孔繁翔,薛滨,吴敬禄,李世杰.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03)
[7]微生物在除藻方面的应用研究[J]. 汪小雄,姜成春,朱佳,谢炜平,袁辉洲,李文龙. 工业水处理. 2011(02)
[8]环境中放线菌及其抑藻活性物质研究的若干进展[J]. 傅丽君,安新丽,郑天凌. 地球科学进展. 2010(09)
[9]利用有效微生物菌群控制蓝藻水华研究[J]. 陈建,丛君,陈高云,杨淑珍,闫海. 环境工程学报. 2010(01)
[10]有效微生物群(EM)中抑藻酵母及其活性物质特性[J]. 叶秋雯,王志平,于晓娟,丁丛,蔡伟民. 生态环境学报. 2009(06)
博士论文
[1]淀山湖氮磷营养物与浮游藻类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D]. 程曦.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底泥疏浚和引水工程对小型浅水城市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效应[D]. 王小雨.东北师范大学 2008
[3]三种沉水植物对浮游植物的化感效应研究[D]. 邓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7
[4]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模拟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D]. 刘书宇.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5]海绵固定化微生物除藻系统和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溶藻特征[D]. 裴海燕.山东大学 2005
[6]EM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系统应用研究[D]. 王平.中南林学院 2002
硕士论文
[1]溶藻细菌L7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效应及机理[D]. 陈群.华南理工大学 2010
[2]投加优势菌强化SBR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D]. 吴敏.西南交通大学 2008
[3]铜绿微囊藻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铜胁迫下的毒理学效应[D]. 刘红涛.华中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10160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湖泊污染现状
1.2 湖泊富营养化的形成与危害
1.2.1 湖泊富营养化的形成
1.2.2 湖泊富营养化的危害
1.3 湖泊污染的治理研究进展
1.3.1 物理法
1.3.2 化学法
1.3.3 生物法
1.4 微生物制剂的研究进展
1.4.1 微生物制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4.2 微生物制剂在治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应用
1.5 课题来源、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意义
1.5.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对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
2.1 实验材料
2.1.1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
2.1.2 实验藻种
2.1.3 实验分析仪器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藻种培养
2.2.2 实验设计
2.2.3 藻细胞浓度的测定
2.2.4 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3.1 IBC 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作用
2.3.2 温度、培养时间和 pH 值对 IBC 抑藻效果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生模拟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
3.1 水生模拟生态系统的构建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3.1 水族箱模拟生态系统的现场图片
3.3.2 水体 DO 和 pH 的变化
3.3.3 叶绿素 a 浓度的变化
3.3.4 N 浓度的变化
3.3.5 TP 浓度的变化
3.3.6 COD 浓度的变化
3.3.7 细菌总数的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用于富营养化湖泊的修复
4.1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用于黄埔区某社区池塘的修复
4.1.1 池塘概述
4.1.2 实验方法
4.1.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2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用于黄埔区东苑公园湖泊的修复
4.2.1 湖泊概述
4.2.2 修复技术的选择
4.2.3 实验方法
4.2.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3 效益分析
4.3.1 经济效益分析
4.3.2 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囊藻毒素的致毒机理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研究进展[J]. 黄艺,张郅灏. 生态环境学报. 2013(02)
[2]芽孢杆菌B1胞外活性物质对球形棕囊藻的溶藻特性研究[J]. 李蔷,赵玲,尹平河. 环境科学. 2012(03)
[3]论现代除藻技术[J]. 刘洁,王毓丹,陈建,钟成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4]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用于污水厂污泥减量的研究[J]. 周海滨,黄瑞敏,黄黎明. 中国给水排水. 2011(15)
[5]芽孢杆菌Z5溶铜绿微囊藻特性研究[J]. 马宏瑞,章欣,王晓蓉,耿金菊,顾雪元. 中国环境科学. 2011(05)
[6]中国湖泊的数量、面积与空间分布[J]. 马荣华,杨桂山,段洪涛,姜加虎,王苏民,冯学智,李爱农,孔繁翔,薛滨,吴敬禄,李世杰.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03)
[7]微生物在除藻方面的应用研究[J]. 汪小雄,姜成春,朱佳,谢炜平,袁辉洲,李文龙. 工业水处理. 2011(02)
[8]环境中放线菌及其抑藻活性物质研究的若干进展[J]. 傅丽君,安新丽,郑天凌. 地球科学进展. 2010(09)
[9]利用有效微生物菌群控制蓝藻水华研究[J]. 陈建,丛君,陈高云,杨淑珍,闫海. 环境工程学报. 2010(01)
[10]有效微生物群(EM)中抑藻酵母及其活性物质特性[J]. 叶秋雯,王志平,于晓娟,丁丛,蔡伟民. 生态环境学报. 2009(06)
博士论文
[1]淀山湖氮磷营养物与浮游藻类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D]. 程曦.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底泥疏浚和引水工程对小型浅水城市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效应[D]. 王小雨.东北师范大学 2008
[3]三种沉水植物对浮游植物的化感效应研究[D]. 邓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7
[4]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模拟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D]. 刘书宇.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5]海绵固定化微生物除藻系统和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溶藻特征[D]. 裴海燕.山东大学 2005
[6]EM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系统应用研究[D]. 王平.中南林学院 2002
硕士论文
[1]溶藻细菌L7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效应及机理[D]. 陈群.华南理工大学 2010
[2]投加优势菌强化SBR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D]. 吴敏.西南交通大学 2008
[3]铜绿微囊藻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铜胁迫下的毒理学效应[D]. 刘红涛.华中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10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3510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