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蔬菜嫁接机器人柔性夹持搬运机构设计与试验

发布时间:2021-12-30 22:14
  针对现有蔬菜嫁接机器人单手爪夹持搬运机构作业时需要在上苗、切削和对接工位往复旋转作业,限制了机器嫁接生产效率,存在夹持伤苗、操作人员上苗等待时间过长、易疲劳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四手爪柔性夹持搬运机构,能够实现上苗、切削和对接工位同步作业,以及秧苗柔性夹持与快速搬运,有助于提高机器嫁接效率。提出了基于缓冲材料的柔性夹持手爪和夹持力调节方法,分析了不同厚度EVA缓冲材料的压缩力学特性,得到缓冲垫完全闭合夹持条件下对不同秧苗的夹持力。利用ADAMS软件建立夹持搬运机构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了秧苗不同夹持力与旋转位移的变化规律,得出当夹持力小于0.4 N时秧苗脱离了夹持手的束缚,夹持力大于3.5 N时秧苗夹持与旋转作业稳定。机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选取白籽南瓜苗和黄瓜苗为测试对象,柔性夹持手爪平均夹苗成功率为98.5%,比弧形夹持手提高4.5个百分点,伤苗率降低3.5个百分点,柔性夹苗效果显著;该机构嫁接平均速度为1 052株/h,是同类型单手爪嫁接机作业效率的1.72倍,嫁接成功率为96.67%,大幅提高了嫁接机器人生产效率,能够满足工厂化嫁接育苗生产需求。本文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嫁接机器人的夹持搬运... 

【文章来源】:农业机械学报. 2020,51(S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蔬菜嫁接机器人柔性夹持搬运机构设计与试验


夹持搬运机构结构示意图

布局设计,秧苗,转盘,机构


嫁接工位布局设计如图2所示。砧木与接穗夹持搬运机构左右对称安装于平台上,二者相对旋转运动。平台两侧设为上苗工位,下部90°位置设为切削工位,对称中心180°位置设为对接工位,上部270°位置设为空位,3工位同步顺序作业实现夹持搬运机构每旋转90°即可完成一株嫁接苗。夹持搬运机构在对接工位耗时大于上苗和切削工位作业时间,因此,每株嫁接苗生产时间以对接工位耗时进行计算。工作时,首先将砧木和接穗夹持搬运机构进行复位,1号夹持手从上苗工位取出秧苗,旋转台驱动转盘旋转90°,将1号夹持手和秧苗输送至切削工位并完成切削作业,此时2号夹持手从上苗工位取苗;旋转台继续驱动转盘旋转90°,将1号夹持手和秧苗输送至对接工位并完成对接与上夹作业,随后释放第1株嫁接苗,此时2号夹持手和秧苗被输送至切削工位并完成切削作业,3号夹持手从上苗工位完成取苗;旋转台再次驱动转盘旋转90°,2号夹持手和秧苗被输送至对接工位完成对接与上夹作业,并释放第2株嫁接苗,此时3号夹持手被输送至切削工位完成切削作业,1号夹持手在上苗工位重新取苗,依次类推完成嫁接循环作业。

原理图,柔性,原理,缓冲垫


尺寸定位夹持手的夹口形状一般为弧形或V形结构,对秧苗的适应性较差,存在苗茎夹持损伤或夹持不稳定等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缓冲材料控制夹持力的柔性夹持方法,夹持力取决于缓冲垫厚度T和夹持距离t,如图3所示。缓冲垫的力学特性与材料硬度、厚度和形变量有关,通过调整缓冲垫的夹持距离能够精准控制秧苗夹持力,缓冲垫压缩力学特性是秧苗柔性夹持控制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冠肺炎疫情对蔬菜集约化育苗场的影响和建议[J]. 别之龙.  中国蔬菜. 2020(03)
[2]国外蔬菜嫁接机器人研究动态[J]. 姜凯,冯青春,王秀,陈立平,张骞.  农业工程技术. 2020(04)
[3]我国蔬菜育苗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 刘明池,季延海,武占会,何伟明.  中国蔬菜. 2018(11)
[4]蔬菜自动嫁接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分析[J]. 张凯良,褚佳,张铁中,尹权,孔艳山,刘展.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3)
[5]中国工厂化蔬菜育苗系统集成与发展趋势[J]. 姚彤宝,蔡峰,姜飞.  农业工程技术. 2017(04)
[6]中国工厂化育苗生产现状与发展[J]. 王莉.  农业工程技术. 2017(04)
[7]蔬菜嫁接机器人嫁接苗特征参数的视觉测量方法[J]. 张雷,贺虎,武传宇.  农业工程学报. 2015(09)
[8]基于机器视觉的嫁接用苗外观特征自动检测[J]. 崔永杰,王霞霞,徐立青,陈同,李少华,傅隆生.  农业机械学报. 2014(04)
[9]基于机器视觉的幼苗自动嫁接参数提取[J]. 贺磊盈,蔡丽苑,武传宇.  农业工程学报. 2013(24)
[10]蔬菜嫁接机器人研制与试验[J]. 姜凯,郑文刚,张骞,郭瑞,冯青春.  农业工程学报. 2012(04)

博士论文
[1]瓜类贴接式机械嫁接机理及装置试验研究[D]. 姜凯.东北农业大学 2019

硕士论文
[1]基于视觉的穴盘苗茎参数盘上检测装置研究[D]. 彭曙.浙江理工大学 2017
[2]嫁接用苗培育系统及外观特征检测方法的研究[D]. 王霞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59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3559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4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