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陆早60号基于两种机采种植模式下化学脱叶催熟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22-02-11 13:38
为研究早熟陆地棉新陆早60号在两种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化学脱叶催熟效果,采用两种机采种植模式:一膜6行机采模式M1(株行距配置为66 cm+10 cm)和一膜3行机采模式M2(76 cm等行距),分析两种模式下喷施脱叶剂后棉花脱叶率、挂枝率、吐絮率、纤维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24 DAS(Days after Spraying Defoliant)时,两种机采种植模式下新陆早60号脱叶率表现为M2>M1,挂枝率表现为M2<M1,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喷施药剂后吐絮率表现为M2>M1,3 DAS时,差异达显著(P<0.01)水平;10 DAS和17 DAS时,吐絮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喷施药剂后单铃重表现为M2>M1,差异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衣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表现为M...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0,41(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图1 两种机采棉种植模式图(以2膜为例)
喷施脱叶剂后两种机采种植模式下新陆早60号脱叶率变化见图2。由图2可知,喷施药剂后两种机采模式下脱叶率表现为M2>M1,3 DAS时,脱叶率呈现出极显著(P<0.01)差异性,10 DAS和17 DAS时,差异达到显著(P<0.05)水平;24 DAS时,两种机采模式下M2的脱叶率与M1的相比,差异达极显著(P<0.01)水平。说明在M2种植模式下,因种植行距相对较大,棉株之间通风透光性相对较好,药剂能够均匀地喷施到植株叶片的各个部位,所以脱叶催熟效果相对较好。2.2 两种机采种植模式下喷施脱叶剂对新陆早60号挂枝率的影响
喷施脱叶剂后两种机采种植模式下新陆早60号挂枝率变化见图3。由图3可知,喷施药剂后,两种机采种植模式下的挂枝率均高于喷施清水对照,且M2<M1,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3 DAS、10 DAS、17 DAS时,挂枝率均呈现出极显著(P<0.01)差异性;24 DAS时,两种机采模式下M2的挂枝率比M1低4.83%,差异达极显著(P<0.01)水平。说明在整个喷施药剂开始到机采前,M2模式下的挂枝率极显著低于M1模式,这可能是由于M1模式下叶片较为密集,在喷施药剂后由于部分叶片受药不充分而出现“挂而不掉”的现象,相反在M2模式下叶片的受药较为充分,挂枝率相对较小。2.3 两种机采种植模式下喷施脱叶剂对新陆早60号吐絮率的影响
本文编号:3620378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0,41(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图1 两种机采棉种植模式图(以2膜为例)
喷施脱叶剂后两种机采种植模式下新陆早60号脱叶率变化见图2。由图2可知,喷施药剂后两种机采模式下脱叶率表现为M2>M1,3 DAS时,脱叶率呈现出极显著(P<0.01)差异性,10 DAS和17 DAS时,差异达到显著(P<0.05)水平;24 DAS时,两种机采模式下M2的脱叶率与M1的相比,差异达极显著(P<0.01)水平。说明在M2种植模式下,因种植行距相对较大,棉株之间通风透光性相对较好,药剂能够均匀地喷施到植株叶片的各个部位,所以脱叶催熟效果相对较好。2.2 两种机采种植模式下喷施脱叶剂对新陆早60号挂枝率的影响
喷施脱叶剂后两种机采种植模式下新陆早60号挂枝率变化见图3。由图3可知,喷施药剂后,两种机采种植模式下的挂枝率均高于喷施清水对照,且M2<M1,差异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3 DAS、10 DAS、17 DAS时,挂枝率均呈现出极显著(P<0.01)差异性;24 DAS时,两种机采模式下M2的挂枝率比M1低4.83%,差异达极显著(P<0.01)水平。说明在整个喷施药剂开始到机采前,M2模式下的挂枝率极显著低于M1模式,这可能是由于M1模式下叶片较为密集,在喷施药剂后由于部分叶片受药不充分而出现“挂而不掉”的现象,相反在M2模式下叶片的受药较为充分,挂枝率相对较小。2.3 两种机采种植模式下喷施脱叶剂对新陆早60号吐絮率的影响
本文编号:3620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3620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