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人机航拍技术的陕北黄土洼流域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301.2;S157
【图文】:
1.3.2研究内容逡逑(1)无人机航拍数据的获取逡逑无人机工作原理见下图1-1,具体无人机航拍的数据获取过程包括:前期准备、逡逑GPS基站设定、无人机飞行测量、数码相机拍摄、数据传输。具体数据采集过程逡逑如下图1-2:逡逑9逡逑
图1-2无人机数据采集、传输示意图逡逑Fig.邋1-2邋Unmanned邋aerial邋vehicle邋(UAV)邋data邋acquisition邋and邋transmission邋diagram逡逑(2)点云数据处理及地形数据的获取逡逑
至37°1930〃N,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南部裴家湾镇,距子洲县城50邋km,处逡逑于无定河一级支流淮宁河中游的庞家沟流域,是由于九牛山古滑坡而形成的天然逡逑淤地坝(图2-1)。该天然淤地坝是流域西部,东北至西南走向的九牛山滑塌堆积逡逑所成,距今己有440余年历史。黄土洼古聚漱是己知黄土高原地区形成时间最早逡逑的天然淤地坝,坝控流域主沟道呈南北走向,坝高57m,淤地面积达800多亩。逡逑主沟包括:虎园子沟、五处山沟、大井沟、小井沟、锁园子沟、身底滩沟、柳沟,逡逑支沟包括:九陷沟、阴狐沟、亚麻沟、井沟、场沟,在外围还分布有3条支沟(大逡逑小滩沟、后小滩沟及大嘴沟),整个流域近似三角形。流域面积为3.15邋km2。逡逑HWMfl?东逦1JO*邋东逡逑-----S邋^逡逑域逦_小小滩沟(缓ka,天佭逡逑vs^r'-K'.t\|一.邋..逦天然坝系沉积区"^1-"=逡逑1U5>°30?东逦〗10°邋东逡逑图2-1黄土洼天然淤地坝地理位置示意图逡逑Fig.2-1邋The邋location邋of邋Huangtuwa邋watershed逡逑15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洪清;;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年18期
2 廖小罕;周成虎;苏奋振;卢海英;岳焕印;缑吉平;;无人机遥感众创时代[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年11期
3 雷沛;曾祉祥;张洪;单保庆;;丹江口水库农业径流小区土壤氮磷流失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6年03期
4 王朋晓;岳大鹏;郭坤杰;刘婧春;程金文;达兴;;黄土洼淤地坝沟道沉积物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6年05期
5 郭少峰;贾德彬;高栓伟;;黄河上游西柳沟流域水沙置换模式的初步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年04期
6 郭坤杰;岳大鹏;刘婧春;王朋晓;达兴;程金文;;黄土洼后小滩沟沉积物理化特征及其揭示的环境信息[J];水土保持学报;2015年06期
7 高海东;李占斌;李鹏;贾莲莲;徐国策;任宗萍;庞国伟;赵宾华;;基于土壤侵蚀控制度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潜力研究[J];地理学报;2015年09期
8 李滨;王宏宇;杨笑天;;无人机系统在森林防火方面的应用及其发展[J];电子技术;2015年05期
9 张慧;;甘肃黄土高原区梯田建设成效及存在问题分析[J];甘肃科技;2015年04期
10 马红斌;李晶晶;何兴照;刘晓燕;王富贵;;黄土高原水平梯田现状及减沙作用分析[J];人民黄河;201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丽;梁占训;;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与防治措施探讨[A];2015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2 李占斌;李鹏;鲁克新;;黄土高原区域水土流失环境演变与调控对策[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明;黄土丘陵区沟谷地植被恢复的环境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2 仲艳维;潮白河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及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3 江振蓝;水土流失时空过程及其生态安全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佘冬立;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植被恢复的水土环境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才龙;无人机遥感在海岛海岸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5年
2 屈越强;基于RS/GIS黄土高原地区高速公路沿线水土流失动态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任娟;基于无人机遥感与GIS技术的泥石流灾害监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易柳城;无人机遥感影像与数字高程模型的三维可视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钱尊岩;低空无人机遥感在油田测量中的关键技术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6 代灵燕;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区多尺度DEM地形因子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文辉;北方风沙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D];兰州大学;2011年
8 王超;基于RS/GIS的渭河流域土壤侵蚀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高姣姣;高精度无人机遥感地质灾害调查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王琦;基于GIS与遥感的藉河示范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本文编号:2751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2751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