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受精生物学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1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庭院养泥鳅要点[J];技术与市场;2001年09期
2 刘淑新;庭院养泥鳅赚大钱[J];南方农机;2001年04期
3 吴含含,丁德英;泥鳅对照度和色谱的选择性初探[J];内陆水产;2001年06期
4 王华山;农家庭院养泥鳅[J];云南农业;2001年06期
5 关海红;;北方地区泥鳅资源利用[J];黑龙江水产;2002年02期
6 刘淑新;庭院养泥鳅[J];云南农业科技;2004年01期
7 李宝芳,王兴礼;庭院“巧”养泥鳅[J];渔业致富指南;2005年01期
8 王兴礼,李宝芳;庭院“巧”养泥鳅致富技术[J];内陆水产;2005年01期
9 张伟;曾柳根;王静;辜清;洪一江;;鄱阳湖泥鳅繁殖与生长的初步研究[J];水利渔业;2006年01期
10 王树林;;水生作物配泥鳅 高效兼作两相宜[J];渔业致富指南;2006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质楠;;北方稻田养泥鳅技术[A];第十二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优秀科普论文集[C];2013年
2 高泽霞;王卫民;周小云;;染色体计数法与红细胞测量法鉴定泥鳅二倍体和四倍体的比较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朱元鼎教授诞辰110周年庆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周小云;王卫民;;我国首次发现天然六倍体泥鳅[A];第五届广东、湖南、江西、湖北四省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游翠红;;检测野生群体中两种泥鳅的杂交现象[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白河;入秋泥鳅是补药[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2 东平县畜牧局高级兽医师 郑延平;庭院怎样养泥鳅[N];山东科技报;2008年
3 游克仁;泥鳅人工养殖与捕捞[N];中国渔业报;2004年
4 刘淑新;庭院养泥鳅赚大钱[N];中国特产报;2006年
5 ;泥鳅的食性及不同饲养阶段的投喂[N];山西科技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杜勇 见习记者 葛婉;利用网箱养泥鳅成效显著[N];河南科技报;2012年
7 记者 向婧 实习生 胡越;“稻鳅双千”工程启动[N];重庆日报;2009年
8 吴明才;两种水产养殖品种行情稳定[N];江苏科技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小云;湖北省多倍体泥鳅分布格局及泥鳅育种基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雯;不同倍性及亲子代泥鳅的DNA甲基化差异分析[D];大连海洋大学;2015年
2 亓蒙;四种水稻除草剂对两种泥鳅的毒性效应[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永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与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种类鉴别方法及雌核发育初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4 徐毅;泥鳅肌原纤维蛋白功能性质及鱼糜凝胶特性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胡雨;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受精生物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6 张玉明;泥鳅人工繁殖技术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翟旭亮;泥鳅繁殖生物学和人工繁殖技术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刘姚;泥鳅投喂策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卢国兴;不同激素及性比对泥鳅繁殖效果的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3年
10 王坤;长江流域不同泥鳅群体的分子遗传差异及生长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38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38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