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长江口南支涨退潮对仔稚鱼垂直分布及漂流机制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09:30
【摘要】:长江口作为我国最大的河流入海口,水域水质营养因子分布复杂,生物群落结构呈现高度多样性,是多种鱼类、虾蟹类生物的索饵场所,是许多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及保育场。近几十年来,受生活废水、船舶污染、农田排污、工业污染等因素影响,长江口主要优势种从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转变为经济价值较低的鱼类。为了进一步探讨长江口鱼类仔稚鱼的分布机制,本研究以鱼类发育的早期鱼苗为研究对象,对其多样性、分布和随潮汐的变化进行研究,旨在为长江口南支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在长江口南支南北纵向断面设置2个平行站位点(St.1:N31°35.500′,E121°20.004′;St.2:N31°33.500′,E121°20.000′)(图1),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每月大潮期间进行调查,每次调查从上午第一次涨潮开始使用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米,网目0.5mm)进行水平拖网采集(“沪崇渔10688”,66.2马力,2海里/小时),全天涨潮、退潮各进行4次采集(平潮期间不采集),在每个站位点分别进行表、中层拖网。全年总计拖网384次,共采集到仔稚鱼32种51783尾,隶属于8科。优势种为: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87.05%),鲫鱼(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3.45%),翘嘴湆(Culter alburnus)(3.16%),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2.16%),香?(Repomucenus olidus)(0.01%)。采集到的仔稚鱼中,鲤科鱼类最多,为15种,占总渔获量的94.87%,虾虎鱼科(4种,2.21%),?科(1种,0.98%),溊科(1种,0.77%),溈科(2种,0.48%),渦科(1种,0.25%),鲻科(1种,0.14%),胡瓜鱼科(4种,0.10%),舌鳎科(1种,0.08%),真鲈科(1种,0.07%),狼鲈科(1种,0.06%)。淡水鱼类20种,占总渔获量的97.61%,半咸水鱼类8种(2.21%),近海鱼类4种(0.18%)。发育阶段主要集中在前弯曲期,占总数的95.21%,卵黄囊期0.01%,弯曲期4.54%,后弯曲期0.12%,稚鱼期0.12%。平均密度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水域各月平均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受涨退潮影响,整体表现为涨潮时的仔稚鱼密度大于退潮时,其中7月涨潮、退潮均表现为全年最高(2609.3尾/1000m~3、1316.1尾/1000m~3),2月涨潮及1-3月退潮时平均密度最低,均为0.1尾/1000m~3。分析五个优势种仔稚鱼平均体长的月变化可知,长江口南支贝氏?、翘嘴湆、子陵吻虾虎鱼仔稚鱼平均体长无明显的昼夜和垂直差异,鲫鱼和香?则主要在白天的表层出现,从出现量角度看,贝氏?、鲫鱼、香?仔稚鱼在涨潮时的出现量要大于退潮,翘嘴湆仔稚鱼在退潮时的出现量要大于涨潮,子陵吻虾虎鱼涨退潮出现量几乎相同。由此可见,长江口南支仔稚鱼随潮汐进行来回往复的漂移运动,具有种间的差异。发育阶段分析结果表明,5个优势种仔稚鱼从前弯曲期发育至弯曲期时,总是表现为在退潮时捕捞到的弯曲期仔鱼密度高于涨潮时,从弯曲期发育至后弯曲期时表现为在退潮时捕捞的后弯曲期仔鱼密度低于涨潮时。生态类型分析结果表明,淡水、半咸水、近海三种生态类型的鱼类在涨潮时的总体捕获量均大于退潮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H、溶氧浓度、温度与平均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盐度与平均密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图文】:

点分布,拖网,站位,中层拖网


口南支南北纵向断面设立 2 个平行站位点(S31°33.500′,E121°20.000′,图 1),于 2017 年 5 月查,每次调查从上午第一次涨潮开始使用大型)进行水平拖网采集,渔船(沪崇渔 10688,全天涨潮、退潮各进行 4 次采集(平潮期间不进行表中层拖网 1 次(根据根据调查水域实际水深 分钟,总计拖网 32 次(具体拖网时间分布见表A/SModel23.090)记录拖网流量值。将采集到林溶液固定,测量并记录各站位点表层和中层

长江口南支,物种多样性指数,水温


图 3 长江口南支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月份分布nthly variation of Margalef's and Shannon-Wiener in the southern branch River estuary子温南支全年平均水温(图 4)为 18.88℃,最低为 2018 年 2 月 6 8 月 30.42℃,整体表现为 5-8 月水温持续升高,9 月开始降 20℃。同一月份在不同涨退潮情况下,长江口南支水域水温on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温与平均密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91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熠;杨习文;任鹏;李新丰;方弟安;徐东坡;;长江湖口段春夏季仔稚鱼群落结构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19年01期

2 冯硕恒;蔡佐楠;;磷脂对仔稚鱼生长发育的影响[J];河北渔业;2014年08期

3 肖福英;;资江仔稚鱼资源减少原因及保护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5期

4 于海瑞;;海水仔稚鱼营养生理与人工微颗粒饲料的研发进展(Ⅰ):微颗粒饲料的开发[J];潍坊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袁勇超;杨慧君;;仔稚鱼磷脂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J];江西水产科技;2009年03期

6 黄雄斌;李国富;;仔稚鱼营养需求的研究现状[J];饲料研究;2007年10期

7 刘镜恪,周利;国外仔稚鱼营养研究概况[J];海洋科学集刊;1996年00期

8 董蓓亚;;一种新的仔稚鱼用配合饲料[J];湖南水产;1988年06期

9 ;国外简讯[J];水产科技情报;1988年03期

10 竹田正彦;陈维国;;向鳗鱼饵料中添加摄饵促进物质的效果[J];国外水产;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磊;钟俊生;;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仔稚鱼的年际性变化[A];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常青;梁萌青;张汉华;陈四清;王家林;;海水仔稚鱼的营养需求与微颗粒饲料研究进展[A];200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蒋日进;汤建华;钟俊生;练青平;;黄海南部沿岸浕鱼仔稚鱼的表层分布及移动趋势[A];中国海洋湖沼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朱元鼎教授诞辰110周年庆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蒋玫;李磊;沈新强;全为民;;长江河口及邻近水域春夏季仔稚鱼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A];2013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王伟;姜志强;孟凡平;李莹;王震宇;;急性温度胁迫对太平洋鳕仔稚鱼成活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洪孝友;朱新平;陈昆慈;潘德博;李凯彬;;美洲鲥仔稚鱼的形态发育[A];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徐春燕;沈长春;刘勇;马超;;厦门南部海域春季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3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吴仁协;洪万树;张其永;陈仕玺;王琼;;大弹涂鱼仔稚鱼和早期幼鱼消化酶活性的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朱元鼎教授诞辰110周年庆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杨瑞斌;谢从新;樊启学;高超;方礼豹;;黄颡鱼仔稚鱼胃肠发育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A];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余必先;张耀光;;胭脂鱼仔稚鱼的发育及生长[A];中国海洋湖沼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朱元鼎教授诞辰110周年庆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一种银鲳仔稚鱼滴投培育装置及方法能提高成活率[N];中国渔业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于海瑞;大黄鱼仔稚鱼消化生理、蛋白质和蛋氨酸需要量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2 谢奉军;大黄鱼仔稚鱼氨基酸及脂肪酸营养生理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杨瑞斌;黄颡鱼仔稚鱼消化系统发育及摄食特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卢素芳;磷脂在黄颡鱼仔稚鱼人工微粒饲料中应用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5 卞晓东;鱼卵、仔稚鱼形态生态学基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新丰;长江安庆段仔稚鱼群落多样性时空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9年

2 曾娇;长江口南支涨退潮对仔稚鱼垂直分布及漂流机制的影响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9年

3 王晓东;长江口经济鱼类仔稚鱼形态鉴别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

4 王爱勇;渤海莱州湾春季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相关性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侯世挺;长江口南支仔稚鱼群落结构的涨退潮变化[D];上海海洋大学;2017年

6 陈晓琳;海水仔稚鱼的脂类营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7 高彦洁;莱州湾海域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初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8 王宇坛;象山港仔稚鱼及饵料生物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7年

9 郭忠娣;不同转食策略对胭脂鱼仔稚鱼成活率和消化系统结构功能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6年

10 宋超;象山港蓝点马鲛鱼卵、仔稚鱼的分布与生长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60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60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9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