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棘头虫(pomphorhynchus laevis)寄生于蛙类小肠壁内,有很强的致病性。蛙类棘头虫在全世界和全国湖南、湖北、福建等地区广泛分布,但是国内鲜有报道。因此,对蛙棘头虫感染情况的认知和正确的形态学不仅在学术上有较大意义,对我国蛙棘头虫疾病的防治工作也很重要。本研究从2013年-2015年,从湖南长沙、常德、永州、湘潭、郴州、株洲、益阳、张家界、衡阳、怀化、邵阳、岳阳等12个地市区的菜市场购买1960只蛙(黑斑蛙893只、虎纹蛙544只,沼水蛙523只),利用寄生虫学调查检测方法对湖南省蛙类棘头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本论文首次详细地报道了湖南省不同地区蛙类棘头虫病的感染情况与驱虫方案:1.湖南省不同地区蛙类棘头虫病感染情况调查1.1本次调查共检查蛙1960只(黑斑蛙893只、虎纹蛙544只,沼水蛙523只)有886只蛙感染棘头虫,感染率为45.20%,其中有391只黑斑蛙感染棘头虫,253只虎纹蛙感染棘头虫,242只沼水蛙感染棘头虫,棘头虫感染率依次为43.78%,46.51%,46.27%。1.2经调查发现,湖南长沙、常德、永州、湘潭、郴州、株洲、益阳、张家界、衡阳、怀化、邵阳、岳阳黑斑蛙棘头虫感染率依次分别为41.74%、48.89%、42.67%、13.92%、75.90%、46.43%、50.79%、23.91%、31.29%、77.63%、44.12%、32.94%;虎纹蛙棘头虫的感染率依次分别为41.51%、41.67%、53.57%%、19.51%、64.10%、57.78%、30.30%、30.43%、32.53%、85.37%、46.0%、36.36%;沼水蛙棘头虫的感染率依次分别为40.82%、48.89%、59.62%、23.08%、65.85%、55.55%、35.0%、25.0%、43.48%、85.0%、42.5%、28.26%。1.3经调查发现,湖南长沙、常德、永州、湘潭、郴州、株洲、益阳、张家界、衡阳、怀化、邵阳、岳阳的黑斑蛙棘头虫感染强度依次分别为1-11、1-16、1-14、1-9、1-33、1-14、1-11、1-7、1-9、1-14、1-9、1-7;湖南长沙、常德、永州、湘潭、郴州、株洲、益阳、张家界、衡阳、怀化、邵阳、岳阳的虎纹蛙棘头虫感染强度依次分别为1-13、1-12、1-18、1-8、1-23、1-28、1-23、1-14、1-11、1-41、1-15、1-18;沼水蛙棘头虫感染强度依次分别为1-15、1-13、1-21、1-9、1-14、1-11、1-8、1-5、1-10、1-24、1-11、1-9。1.4调查研究中发现蛙类棘头虫的感染情况与蛙的种类关系很小,其感染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的不同,导致湖南省不同地区蛙类棘头虫病的感染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2.湖南省蛙类棘头虫病的驱虫药物实施与结果分析为了给我国蛙类规模化养殖提供合理有效的棘头虫病驱虫方案,本次研究从湖南省不同地区购买虎纹蛙共900只,采取随机抽样法将其余蛙进行随机分为3组,对蛙进行棘头虫病感染情况调查,分析不同的驱虫模式对蛙棘头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在实际操作中,选择阿苯达唑和阿维菌素作为驱虫药物、进行阶段性驱虫与保证饲养管理与环境卫生良好是较为经济合理的方案以防止蛙棘头虫病的发生与流行。3.湖南省蛙类棘头虫病综合防治方案的推广应用本次研究对不同的试验组进行不同的驱虫方案实施,采取以成年蛙为防控重点的蛙棘头虫病防控程序,其主要方案措施为:1、选择以阿维菌素作为驱蛙棘头虫药物;2、在实际操作中,对蛙进行阶段性驱虫;3、进行蛙棘头虫病的监测;4、加强饲养管理,认真落实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实施此防控方案后,实验组的蛙棘头虫病感染情况大幅下降,蛙的生长速度有显著的提高,死亡率降低。每百只重量增加10.1kg左右,直接增加的经济效益达50-60元/百只。由此可见,蛙类棘头虫病的综合防控研究不仅仅在学术上有较大的意义,更存在很高的经济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94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相芷云;;谈谈猪的棘头虫病[J];河北畜牧兽医;1985年01期
2 ;鲤鱼棘头虫病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J];中国水产;1991年01期
3 郑廷平;;鸭棘头虫病及其防治[J];养禽与禽病防治;1991年05期
4 尹定良,陈洪珍;猪寄生棘头虫103条的罕见病例[J];畜牧与兽医;2001年01期
5 杨硕;杨兴武;尹海富;;鲨鱼棘头虫病诊断与防治[J];科学养鱼;2008年02期
6 曾昭寰;;四咪唑对猪棘头虫和肾虫病疗效观察报告[J];辽宁畜牧兽医;1979年04期
7 蒋环球;李笑春;;一例猪大棘头虫病的诊断报告[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1991年01期
8 朱尧生,姚晓武,肖慎华;一起鸭多形棘头虫病的诊治[J];畜牧与兽医;1999年04期
9 胡晓娟;吴丹;文春根;胡宝庆;谢彦海;;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种群季节动态与分布[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2年02期
10 肖流意;王文彬;罗玉双;曾伯平;;两种药物对黄鳝肠道棘头虫的驱除效果试验[J];内陆水产;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汪溥k=;;巨吻棘头虫及链带棘头虫在蛴螬及(虫非)蠊体内发育的研究[A];中国昆虫学会1962年学术讨论会会刊[C];1962年
2 陈佩惠;王风芸;王翠霞;余盛华;;北京地区棘头虫病传播媒介初步调查[A];北京昆虫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明锋;棘头虫病和水蛭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4年
2 赵亚东 张文明;中草药防治黄鳝“四病”[N];中国渔业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夏伟丽;两种蛙的棘头虫和线虫感染调查及种类鉴定[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2 曹竞舟;湖南省蛙棘头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防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3 刘金;洞庭湖区黄鳝体内主要寄生虫感染及生理生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
本文编号:
2659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59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