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黑龙江林蛙胃肠道的胚后发育及其内分泌细胞的发生

发布时间:2024-07-11 01:58
  黑龙江林蛙(Rana amurensis)为两栖纲(Amphibia),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蛙属(Rana),是重要的经济生物。本文以黑龙江林蛙蝌蚪为实验材料,应用HE染色法、Grimelius嗜银染色法及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其胃肠道胚后的组织学发育及内分泌细胞的发生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其胃肠道的形成、分化及发育的基本特征,为黑龙江林蛙的人工养殖等积累基础资料,也为其他脊椎动物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研究结果如下: ①黑龙江林蛙胃肠道长度从27期时的16mm逐渐增长到38期时的45mm;46期时又缩短至17mm。且46期的胃肠道形态与成蛙相似。 ②黑龙江林蛙胃肠管壁的胚后发生是按照粘膜上皮、肌层、固有层、粘膜下层、粘膜肌层和外膜的发育顺序依次出现的。而成体消化道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等4层结构组成。 ③嗜银细胞最早出现在38期胃粘膜上皮之间;小肠中嗜银细胞首先出现在42期;大肠中则未检测到嗜银细胞的存在。随着胃肠道发育的逐渐完善,其分布的位置及形态也有所不同,细胞分布于黏膜上皮之间,或上皮基部,或腺泡上皮细胞之间,形态上有圆形、椭圆形和...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脊椎动物消化道组织学的研究进展
        1.1.1 鱼类
        1.1.2 两栖类
        1.1.3 爬行类
        1.1.4 鸟类
        1.1.5 哺乳类
    1.2 脊椎动物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研究进展
        1.2.1 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
        1.2.2 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与功能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目的
        1.3.2 意义
第2章 黑龙江林蛙胃肠道组织学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方法
        2.1.3 照相
    2.2 实验结果
        2.2.1 胃肠道胚后发育的形态变化
        2.2.2 黑龙江林蛙胃壁的组织学观察
        2.2.3 黑龙江林蛙小肠壁的组织学观察
        2.2.4 黑龙江林蛙大肠壁的组织学观察
    2.3 讨论
        2.3.1 黑龙江林蛙胃肠道的形态学观察
        2.3.2 黑龙江林蛙胃肠道管壁的发生过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黑龙江林蛙胃肠道嗜银细胞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动物
        3.1.2 实验方法
        3.1.3 照相
    3.2 实验结果
        3.2.1 黑龙江林蛙胃内各时期嗜银细胞的分布位置和形态
        3.2.2 黑龙江林蛙小肠内各时期嗜银细胞的分布位置和形态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黑龙江林蛙胃肠道 5-HT 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动物
        4.1.2 实验方法
        4.1.3 照相
        4.1.4 对照设置
    4.2 实验结果
        4.2.1 黑龙江林蛙胃内各时期 5-HT 阳性细胞的分布位置和形态
        4.2.2 黑龙江林蛙小肠内各时期 5-HT 阳性细胞的分布位置和形态
        4.2.3 黑龙江林蛙大肠内各时期 5-HT 阳性细胞的分布位置和形态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图版说明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4005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4005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6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