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东海区小眼绿鳍鱼渔业生物学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8 13:41
   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kumu),俗称绿翅鱼、绿姑等,隶鲂泟科Triglidae,绿鳍鱼属Chelidonnichthy,是目前东海区的一种次要经济鱼类,小眼绿鳍鱼因其肉质紧实鲜美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尚有市场发展潜力。本文利用2017~2018年的单拖生产监测和2008~2009年的定点调查资料,对东海区小眼绿鳍鱼的资源状况、群体结构、繁殖特性、摄食习性以及时空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进行简单的探讨。主要的结果如下:1.小眼绿鳍鱼体长变化范围为65~346mm,体长在150~240mm的个体占总尾数的79%;体重分布范围为6~798g,体重在1~300g之间的个体占总尾数的90%。由体长体重拟合方程得出,生长类型属于负异速生长。小眼绿鳍鱼的渔获量为:春季平均渔获率是0.22 kg/h、秋季是23.40 kg/h、冬季是2.69 kg/h,平均渔获率CPUE的变化趋势是秋季最高,春季最低。2.小眼绿鳍鱼繁殖力的样品中,最小体长为134mm,最小体重为44.2g。4月,雌鱼性成熟系数最大,达到了8.9。繁殖季节为3~5月,集中产卵期是4~5月。小眼绿鳍鱼的绝对繁殖力E的范围在19305~126878粒之间,平均绝对繁殖力Emean的范围在2787~10592粒之间。个体单位体长相对繁殖力(F/L),波动于59~379粒之间,个体单位体重(纯重)相对繁殖力(F/W),波动于69~612粒之间。对Ⅳ~Ⅴ期卵巢样品中的154粒鱼卵的卵径进行直径测量,结果显示,卵径范围在0.31~0.74mm之间。第Ⅳ~Ⅴ期卵巢的卵径只有一个波峰,即卵径在0.43~0.49mm之间的比例最高,占40.26%,由此可知,小眼绿鳍鱼为一次产卵类型。3.小眼绿鳍鱼的主要摄食食物种类有磷虾类、长尾类、鱼类、糠虾类和口足类等,共计15类。其中,磷虾类、长尾类和鱼类是其最主要的饵料类群,优势饵料是太平洋磷虾、细巧仿对虾、脊腹褐虾和六丝矛尾

本文编号:2828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828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4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